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信息混乱的时代,如何跳脱媒体强力而偏颇的导向?

信息混乱的时代,如何跳脱媒体强力而偏颇的导向?

橡树出版之【精彩书摘】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这是一个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的时代,这是一个黑白难辨的时代,这是一个埋葬真理的时代。《娱乐至死》一书认为:新闻成了纯粹的娱乐。”同时发问:“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环顾以缺乏基本常识和肤浅搞笑内容为风靡智能终端之利器的现实,这问题尤其振聋发聩。如何改变?正如今天文首的设问,我们急需要静下来、沉下去的阅读,需要在真理装备之下的深刻阅读。有坚定阅读真理的人,就是有盼望的时代,不要忘记,真理决定了,这同样是一个有复活恩典的时代。

如何跳脱媒体强力而偏颇的导向?首要之事便是阅读。要从基 督信仰的立场思考,并且运用智慧和洞察力、注重明确和目的,就需要有基督徒的思考和脑力。就像我们的灵魂一样,这样的脑力必须经过培育。
 
不过这里所谓的培育并非仰赖哪些计划或个性特质。然而正如苏珊·鲍尔借用汤玛斯.杰佛逊的名言所说的,任何一个识字的人都“可以靠着自我教育来训练和充实心灵。你只需要一个摆满书籍的书架,以及一些‘没有被其他事情占用的时间’”。
 
阅读加上思考反省,可以带来最大的教育果效。
 
挪威有位修士在1710年写道:“修道院若没有图书馆,就好像一个没有军械库的城堡。图书馆就是我们的军械库。”居普良一定也同意这个看法,他曾写道:“祷告和阅读要勤勉。前者是你对祂说话,后者是祂对你说话。”甚至更早之先,使徒保罗从罗马的监狱写信给提摩太,就曾要求提摩太把他的书卷带来(提后4:13)。
 
不过我们该从何处开始呢?在日常生活的狂乱步伐中,我们要怎样变成主动阅读的人?我们很容易以为,能够坐下来读一本书(更不消说好几本书了!)是一种奢侈的行为,只有那些时间表与众不同或者在人生中享有特权的人,才有办法如此。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阅读。
 
要想开始阅读,首先必须把自己放在阅读的环境中。我个人每次出门旅行,或者把车开进保养厂维修,或者接孩子放学时,都会带一本书在身边。若你到我家来,你会发现家里到处都有书:床头柜上有书,椅子旁的地板上有书,甚至每间浴室都有书。
 
这些书的种类和差异极大,却不是随便挑选的。叔本华说过:“一个人若想阅读好书,就必须设法回避坏书,因为人生苦短,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很容易确认历史上的好书,因为可以善用好几世纪以来所留下的评论;而当代的好书比较难以判别,因此我开始阅读之前往往先看书评,帮助自己从每年出版的成千上万书籍中选择。
 
然而,一生的阅读不单凭借容易取得的书籍和谨慎的挑选,也必须了解每本书该阅读到什么程度。并非每本书都值得我们从头详读到最后。很久以前,培根就提供了明智的建言:“有些书浅尝即可,有些书需要囫囵吞枣;但有些书却要细嚼慢咽、慢慢品尝。”
 
艾德勒和范多伦所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应该可给你相当的指引和帮助。
 
不过,阅读最重要的策略其实与阅读步骤和技巧毫无关系,乃在于我们所做的决定。就我个人的生命而言,阅读最大的阻力乃在于我让许多事情占据了时间,因而没有时间阅读。要能成功地阅读,主要原因正在于做出明智的决定,并且对阻挠我们阅读的事物提高警觉。
 
苏珊·鲍尔是个聪慧又务实的读者,她对我们提出了下列的建议:
 
· 早晨的阅读胜过晚间的阅读——何苦与疲累奋战;
 
· 先读短篇文章——就像身体的运动一样,要循序渐进,刚开始时每天可以不超过半小时;
 
· 不要安排每周七天都读书——目标可以设定在每周阅读四天,给自己几天休息,以应付突发事件;
 
· 开始阅读前不要先收电子邮件——否则容易分心且占用时间;
 
· 保护你的阅读时间——设定阅读时间、持守它、保护它;
 
· 现在开始就踏出第一步。
 
我要另外增加两个建议:
 
第一、不要试着在吵杂混乱中阅读一本书,重要的书籍尤其如此。假如有喧嚣吵闹的音乐,或者孩子每五分钟会打断你一次,或者常需要起身接电话,那这些打扰都是难以克服的。护卫阅读时间不只是需要刻意拨出这段时间,更要护卫这段阅读时间的品质。
 
第二、即使阅读的速度很慢,一年只能读几本书,也不要灰心沮丧。你读得越多,速度就会越快,理解力也会增进。脑力就像体力一样,你不会期待第一天就能在四分钟之内跑一哩路,或只在健身房锻炼两周就可以跑完马拉松。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力将随着练习而与日俱增。
 
单有阅读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以祷告的心来思索。切斯特顿在给威尔斯的信件中写道:“打开心思的目的就像打开嘴巴一样,是为了再将它紧闭在坚实的基础上。”没有东西可以取代以祷告的心来思索反省,藉此达成某种结论。
 
走到远处散步、沉思默想等,都是操练成熟思考的方式。有人说,电子时代就表示大家都拥有一个“加速的思考”,这正是我们无法负荷的。我们必须拨出时间,谨慎、有深度地思考,与祂对话、相交,并且以经文为友伴。知识和其相关议题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在我们心里稳定下来,然后圣灵会在我们心中带来清明的思考和洞察力。
 
反省有助于从知识得到结论,也从应用中得到结论。惟有透过祷告化的默想,我们才能负起知识的“责任”。这正是一段非常深刻的经文当中的重大意义:“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罗12:1)。
 
这句中的动词是现在式命令句,意思就是挑战要“继续不断地”拒绝仿效这个世界的模式,并且要“继续不断地”让自己的心意更新而变化。道德的选择会塑造出个性;腓立斯现代英语译本表达得很好:“不要让身边的世界把你挤入它的模式中。”毕德生的译本说得更好:“不要完全适应你的文化,以致不假思索就完全投入。”
 
基于天性,我们都会自然地顺应、迎合环境。世上有两个力量雕塑着我们:一是世界,一是祂的旨意。假如我们要避免被身边的文化完全掌控,就必须采取坚定的立场,而心意更新变化才能产生坚定的立场。怪不得智慧书中说:“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23:7)在祷告当中,观念就成为真实、足以改变生命的动力,之后我们的生命方有可能改变。

本文摘自《迎战关键年代》。

信息混乱的时代,如何跳脱媒体强力而偏颇的导向?

橡树文字工作室
我信文字的力量

微信号:Oaktreebooks
点击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橡树图书——
所属主题
橡果阅读空间
橡果阅读空间
好书齐分享,生命共成长!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