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spot_img

德鲁克眼里最伟大的老师


很多年前我就拜读过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写回忆录《旁观者》,其中《忆恩师》一节我特别喜欢,但看了很多遍,总觉得有些地方理解不透,看不懂。为此,我和很多喜欢德鲁克的朋友请教他们读《忆恩师》一节的感受,但是他们的解释也无法让我明白。


《忆恩师》一节在《旁观者》第一部分的第三节。德鲁克说他“见识过许多一流教师的风采,也见过几个相当伟大的教师。然而,在教过我的老师当中,我认为一流的只有两位。”这两位都是他小学四年级的老师,都是女子,一位是埃尔莎小姐,一位是苏菲小姐。


我读《忆恩师》时,对埃尔莎的教学方式能够领会,虽然我不大会使用她的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她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我的老板王胜先生在领导团队时所用的管理方式,即教练式领导方式。发现优势-制定学习目标和要求-发现问题并调整-严格执行并激励。这种方式也是德鲁克所推崇的企业管理的方式。埃尔莎老师在小学四年级就采用这样现代的管理方式教学。可以说,她的教育不是教育,是管理。


苏菲小姐我的感觉有点像禅宗大师,是孔子、王阳明那样春风化雨的教学方式。但如何实施,我完全摸不着头脑。感觉她的主要办法是微笑、微笑、再微笑。伟大的教师可以用微笑点播人,但微笑也完全可以变成傻笑。其中的奥秘在那里呢?如果你觉得你能看得懂,我抄其中一段:“多年之后,我才遇到像苏菲小姐那样伟大的老师,他就是画家纳茨。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在本宁顿学院教过两年书。在那两年当中,没有人听他说过一句话。他总是站在学生旁边嘟哝着‘嗯……啊……哼’,学生就会转过头来,像苏菲小姐的学术一样,露出恍然大悟的微笑,然后就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通过“石门坎后援团”微信群,我认识了德鲁克管理学院博雅管理共修营李洁老师。李洁老师曾在IBM公司工作21年,负责销售、销售管理及销售培训;从事培训工作20年。2010年起学习企业教练,2013年开始研究德鲁克管理,坚持天天读书和分享。致力于帮助各种组织学习和运用德鲁克管理学,运用于自己的实践中,并为各种企业提供管理教育和咨询服务。


德鲁克眼里最伟大的老师


李洁老师深得德鲁克管理之精髓,我翻看她的朋友圈,每天的内容都只有一个:读德鲁克。在我的朋友圈里,我没有看到另有人像她这样这样聚焦。这真是我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啊。


我看到李洁老师在喜马拉雅上开设“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精讲”课程,精选德鲁克最经典的19本著作,从个人、企业、社会多角度,设置5大知识模块:

       1. 重新定义管理;

       2. “绩效为王”的正确姿势;

       3. 管理者的自我修炼;

       4. 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环境;

       5. 知识社会与未来CEO


德鲁克眼里最伟大的老师


李洁老师最先讲解的是彼得·德鲁克的成名作《管理的实践》。我听后印象最深的是:“创新,并不是要发明一个新的产品,而是如德鲁克所说,要创造新的顾客,和新的顾客价值,从而创造一个新的市场。”我对照我们百特发起的阿福童悦读,不就是要让孩子们在人文悦读的同时,花点时间读有关企业家精神方面的图书,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直面未来世界的需要,从而创新一个新的悦读领域和市场。


我每天走路时带着耳机听李洁老师讲“德鲁克”,收获巨大。为了帮助学员学习,李洁老师还有助手打理“李洁老师微课堂”微信群,4月30号晚她在“微信群”分享德鲁克《旁观者》一书,我想起这些年读不懂《忆恩师》,特别上心。认真听讲。听完恍然大悟。征得李洁老师同意,把她讲课的录音转换成文字:


教育是德鲁克毕生都极为关注的领域,特别是当知识社会来临的时候,教育成为促进知识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忆恩师》这一章没有讲什么教育理论,而是用很多具体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特别是今天,大多数人还在把传授知识和技能当作了教育。它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德鲁克关于教育的那些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德鲁克的这几位老师对他的教育观影响很大,他在很多人著作中都提到了。

埃尔莎小姐是一位导师型的老师,他先让学生们进行测验,然后跟每个学生会谈,讨论他的优势和特长。还指出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并且提出学习的建议。在学习的过程中,埃尔莎小姐每个星期跟每个孩子单独交谈,讨论上周的表现和下周的计划,看看学习上还有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在讨论问题之前,埃尔莎小姐一定先提到孩子们做得好,而且容易达成的那些部分。

 

德鲁克一贯主张教育要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正是来自这种学习导师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今天在一些教育创新的学校里,正在继续尝试着。

 

还有一位老师,苏菲小姐就完全不同,她带着孩子们做手工,花几个星期让他们自己随意制作,来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当时动手做事,被看着只属于中下阶级家庭的事情。而苏菲小姐却坚持,孩子们要学会做公益,要劳作,但她从不批评,也不强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是她的赞赏,让孩子们感受到她的认可。为什么这回是有效的教育呢?一方面,让孩子们在学习手工的过程中认识自己,也学会欣赏艺术;另一方面,孩子们通过他的赞赏而得到鼓励,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埃尔莎和苏菲小姐,让德鲁克明白。真正的教学。绝不是填鸭式的要学生把拉丁文学、希腊戏剧、或者世界历史生吞活剥下去。

而且,从埃尔莎和苏菲小姐那里学到的东西,远远比自己没有学到的更重要,德鲁克虽然没有能够从苏菲小姐那里学会工艺技艺,却学会了一生都懂得欣赏工艺;从埃尔莎小姐那里学到的是工作纪律和组织能力,并且通过运用学习计划立下目标,并组织自己的思考,发现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个办法让德鲁克顺利的通过了博士考试。

从两位老师那里德鲁克学到的更重要的东西是:高品质的教导学习,充沛的活力与乐趣,这些都可以并行不悖。换句话说,学习绝不应该是一件苦差事。

 

好老师真正重要的是会激发学生学习。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并非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天赋,而是凭借着一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并且为他们立下近期与远程的目标,让他们更上一层楼。然后再针对每个学生的弱点下对策,使得他们在发挥自己长处的时候,不至于受到弱点的牵制。这不正是德鲁克在著作中一再给管理者提出的建议吗,这些都是他从那些好老师的观摩中学到的。

不过即使像埃尔莎小姐那样的好老师,即使下了很大的功夫,不断地设立目标,也没有能够让德鲁克改变自己的书写毛病,这使德鲁克清楚地认识到,教学最后的产物,不是老师得到了什么,而是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这个事实,恐怕至今还有很多的老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吧。

不仅如此,德鲁克从观摩中还得到这种概念,在西方的传统中,我们把教学视为一种技巧,而忘却苏格拉底的话:教学是天赋,学习则是一种技巧;学习是深植于每个人身上的。人类以及所有的生物都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学习的学习体。

那么教与学是属于认知还是行为范畴呢,这有很多的争议,德鲁克却说,两者皆是,也是另一种东西,那就是热情。换句话说,没有热情,只有技巧,是做不了好老师。

 

没有热情,只有技巧,是做不了好老师的。李洁老师的话让我想起《改变生命的教学——教师的七大定律》中,作者在谈到教导中的七项极具策略性的观念,即原理、规则之后,他说:“假如你要用一句话来把这七项定律概括起来,这七项重要的定律所要求的,就是传讲的热忱。”

 

多么发人深省的讲座,我听完后,在微信群问李洁老师:

“忆恩师”一章,第一个导师型的教师埃尔莎,很好理解,第二位苏菲小姐,我读《旁观者》后不得要领,可否请您再说说她的特点,我感觉像禅宗大师。

 

李洁老师回复:阿信,确实不容易理解。苏菲小姐首先坚持小孩要学习手工劳作,并通过劳作来发现自己。这在当时很少见。其次,她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不是规定他们必须做什么。第三,她总是赞赏孩子们的努力,让他们充满自信,喜欢自己的工作成果,这对孩子非常有好处。这些都不是为了训练技能,而是提升内在素质的教育。

德鲁克眼里最伟大的老师


我今天在“阿信微言”公众号公开这段李洁老师的分享文字,法律依据是下面的对话:

阿信:李洁老师,《忆恩师》我读了很多遍,都看不大懂,您这一解释,全明白啦。您讲这一节的文字,我可以发公众号吗?

李洁老师:当然可以!帮助其他人也了解。


最后一句,李洁老师在喜马拉雅开设的“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精讲”非常值得听,尤其是一边走路一边听,学习健身两不误。





所属主题
阿信微言
阿信微言
阿信,独立学者,私学教师,以研究中国私学教育传统及译介外国传教士传记为治学方向,有一个4岁的女儿,陪伴女儿阅读和成长,在国内开展阿福童经济公民教育。 欢迎来信交流育儿、读书体会。有信必回。[email protected] 公号:阿信微言(ashing1989)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