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 1 月, 2025
spot_img

從「賣身約契」說起:你應該感恩那些默默為你付出的人

引言:
……成績優良的資送中學和大學或送出國外留學等;不過有個賣身約契定下來,苗民學成之後,必須在教會內服務二三十年,幾乎一生光陰都消麼掉,但受恩不能不報,也惟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邱紀風.《滇黔邊境苗胞教育研究》.《邊政公論》1945年第四卷9/10/11/12合期,76頁.

邱紀風所謂的「賣身約契」說的就是循道公會西南教區教會資助苗族子弟上學後他們須回歸家鄉服務一定的年份(有說十年,邱這裡記為二三十年左右),並且為此而立據,這樣才能要求外出求學的人能回來服務。

本來這個「立約」再正常不過,但其實經過這麼多年,從民國時期就堆積下來的某一個固有觀念,一直都把這個過度解讀,慢慢就形成了這是一個「剝削」石門坎苗族學子的「壞約」。49年後這種看法已經佔據了主流,就連曾經受恩的經曆者,也不免表露出一些這類的觀念來。


第一批被派往華西協合高中部學習的三人,除一人因病離世外,其餘兩人都回到了石門坎從事相關工作,並在「石門坎奇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栢格理、王樹德等人都認識到如果想要保持稳步发展的脚步,就需要本土力量崛起。而本土力量的興起,則需要他們能接受更好的教育。這樣,由他們自己優秀的人才來教導教育他們自己的人,才能使整個工作能產生循環不息的效果。

故而,栢格理的繼承者們,也繼續著他的「教會-教育」並行的制度,推動了「石門坎奇跡」的出現並煥發出亮麗的光芒。這光芒超越時空,在歷史中沉澱下來,直照射到今天的我們。

缺乏醫生和醫藥的石門坎,是導致栢格理離世的原因之一。這一點,栢格理夫人深有體會。她回到英國後,繼續呼呼自己的同會弟兄姊妹們奉獻資金給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們,為他們培養出自己的醫生和建立起自己的醫院。

我們今天回過頭來看石門坎的歷史,於此處生活著的苗族,在當時,依然還是那麼的「缺乏」。許多的苗族依然還生活在一個很貧困的環境裡。但相比於1904年——他們遇到栢格理之前的生活,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而這一切,除了外來的資金與人員的注入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內部人員的崛起。正因此,他們才需要外出讀書的本地人,必須回到這裡來,以為此地帶來更大的改變,維持正在慢慢成長起來的新的秩序。這份愛你即接受,並也為此立約,那麼就應該履行。當然,這不是一個單項選擇,你有權利說「我不」!


我們有時不懂得感恩,因為我們認為那是應該的。我們有時也不願遵守約定,因為我們認為那不重要。契約的完成,是需要雙方的同意,也就是說,你可以不必「簽署」這份契約,那麼也就不必享受這份契約帶來的好處,也不用承擔為此而帶來的代價或承受得不到的代價。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