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们分享了园主和雇工④《市上还有闲站的人》(点击查看),一起查考了家主在给工人们发工钱时,为何打破惯例,特意按照“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的顺序;以及先进葡萄园的雇工不能享受安息的根本原因。
先来的工人他们没有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没有回归自己的本位,反而以为自己比后来的更善良、更优秀。这是明显的自以为义,因为主人并不是这么认定。他们之所以能够先进葡萄园,并非自己的功劳和能力,而是蒙了主人的恩典。先来的和后来的本质上都是闲站的人,家主之所以先给后来的发工钱,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自己是只能闲站的人,心里来到了单单仰望恩典的位置上;而先来的却还没有回归本位,比起主人的恩典,心里更期待“整天劳苦受热”的自己。
家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做工,关注的是“进去”,而非“做工”,因为只有进入葡萄园才能享受真正的安息,在外面闲站时心里是没有安息的。如果工人们都能够准确发现自己是闲站的人,都回归自己的本位,那么心里就会产生更多感谢的心,也能够享受到主人在葡萄园里所预备的安息。
在园主和雇工的故事中,比起先进葡萄园的工人,针对最后一批被雇的描述就少了许多,但在家主最后一次出去时,最晚进葡萄园的工人和家主之间曾有过一段简短的对话。
我们知道家主一天当中多次出去,每次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点击查看)。但当家主酉初(下午5点)出去时,看见仍有人在那里闲站,还是有些诧异,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
一般工作时间是从早上6点开始,到下午6点结束,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家主最后一次出去时已经是下午5点钟,离下班只剩下一个小时了,到了傍晚6点太阳落山以后,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工都必须遵循有关“安息日”的规定,任何人都不允许再继续做工(另文详述)。也就是说,这些到了下午5点还在那里闲站的人,这一天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到工作了。
那么他们到底为什么要在那里闲站一整天呢?是因为他们懒惰吗?是因为他们干活不努力吗?还是因为他们不够坚持呢?继续查考可以发现,当家主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回答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整天在那里闲站,并不是因为他们偷懒不想干活,也不是因为他们意志力不够坚定,而是因为没有人雇他们。
无论是先来的还是后来的,即使干活干得再好,再善良,再努力,如果主人不雇他们的话,他们都只能在葡萄园外闲站。先来的之所以领到一钱银子,不是因为他们整天劳苦受热,而是因为家主雇了他们;后来的领到一钱银子,也不是因为他们更加聪明勤奋,同样也是因为家主雇了他们。
所以当先来的因为银子埋怨家主的时候,家主回答说:“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在这里,葡萄园是主人的葡萄园,银子也是主人的银子,这一切都是主人的。能不能进入葡萄园,先进去还是后进去,领到多少银子,这些都不是出于工人,而是出于主人。换句话说,工人的价值不在乎他们是否能干,是否勤奋,而在乎主人是否雇用他们。
就像工人们能否进入葡萄园,以及进入葡萄园的先后顺序,不在乎他们,而在乎雇他们的主人一样,我们过信仰的焦点也不应该是我们自己,而应该是拣选我们的主。
正如罗马书所言:“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罗9:15-16)
那么在你的信仰生活中,焦点对准的是谁呢?你是否也曾经定意过,也努力奔跑过,在这过程当中有没有发现主人的做工,完成焦点的转换呢?(欢迎留言回复)
(滑至文章最底部即可给作者发消息)
点“阅读原文”查考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