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7 11 月, 2024
spot_img

林世钰 | 按美国大学排名择校,你在刻舟求剑吗?

林世钰 | 按美国大学排名择校,你在刻舟求剑吗?女儿就读的大学图片来自网络


918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简称U.S.News)发布了众多家长和学生关注的2024全美最佳综合大学排名。这次排名是对以往前所未有的颠覆,让人大跌眼镜。

一些著名私校地位跌落,比如常年占据前十的芝加哥大学被挤到12名,范德堡大学则从13名跌到18名,达特茅斯从12名跌至18名,成为藤校中的垫底。申请人数火爆的纽约大学从去年25名的地位滑落到35名,有“南方哈佛”美誉的维克森林大学则从去年29名跌到47名。

相反,公校异军突起,风光无限。比如加州大学系统的洛杉矶分校和伯克利分校双双并列15名,我所在的新泽西州的州立大学——罗格斯大学以及华盛顿大学则挺进Top40

2024 U.S.News美国大学Top 50

综合大学

林世钰 | 按美国大学排名择校,你在刻舟求剑吗?

文理学院

林世钰 | 按美国大学排名择校,你在刻舟求剑吗?


排名出来后,几家欢乐几家愁。

两年前,一个认识的陪读妈妈闷闷不乐地送女儿上了罗格斯大学,当时罗格斯排名六十几名,没有达到她心目中“名校”的标准,她出去都不好意思说孩子上了州立大学。一看今年该大学排名大幅跃升,她欣喜万分。

另一个朋友看到去年纽约大学申请人数高达十几万、录取率堪比康奈尔大学的盛况后,本想今年把纽约大学作为孩子EDEarly Decision,提前申请,一旦录取必须要入学)的学校,可是看到纽约大学滑出了Top30,顿时大失所望,重新寻找目标。

不管是欣喜还是失望,这两类父母皆呈现出了共同点——过分注重大学排名,过度追求名校,把教育简单化和功利化。

亚裔家长热衷推娃上名校,是出了名的。我家附近的一个小镇,公校在新泽西排名很靠前,于是乎,很多华人纷涌进来,特别是刚从国内来的新移民,不遗余力地推娃,眼睛只盯着那几所名校。我听到最“骇人听闻”的传闻是,一个毕业于国内某名校的妈妈移民后全职推娃。每天,她自己先学习孩子的高中课程,然后辅导功课,陪他写作业到深夜甚至凌晨一两点。

这和北京的海淀妈妈完全有得一拼!

我所在的小镇也算不错的学区,这几年陆续搬进很多华人家庭,孩子的年龄日趋低龄化。这些年轻父母赢在起跑线的心情十分迫切。有一次我参加一个活动,认识了一个刚搬进来的华人妈妈。她听说我女儿喜欢画画,赶紧加我微信,说自己的孩子也喜欢画画,向我询问艺术比赛的事情。我问她孩子几岁了,答曰:4岁。


林世钰 | 按美国大学排名择校,你在刻舟求剑吗?

美国也有各种补习班。(图片来自网络)


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为上藤校不择手段。几年前,我参加一个野餐会,旁边坐着一个不认识的华人。寒暄几句后,看我没有问及他孩子的情况,他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儿女都上了藤校。我没有露出他期待的羡慕表情,他有点失落。听说我是搞文字工作的,他建议我以女儿的名义写一本书,这样她在申请名校时可以加分。我问他:你觉得诚实和上名校哪个更重要?他居然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上名校重要。

说真的,到了后来,我见到这样的华人父母基本躲着走。因为我与这类人有着天然的价值观差异,道不同,彼此就不必浪费时间了。

为什么热衷推娃上名校?一是大多数华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好面子、攀比的民族基因,不管到了哪个国家,这种天然基因都不会改变。儿女上名校会让父母觉得脸上有光,在众人面前有优越感。二是名校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广的人脉,有利于孩子成长;三是名校自带光环,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拥有更多工作机会。

透过重视排名、热衷推娃上名校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华人这个群体的心理逻辑。他们习惯了国内的单一的评价体系,觉得成绩好、上名校、找到好工作就是人生唯一的成功标准,未能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生命展示出来的独特的美;而且,由于东亚文化的压抑性,大多数华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很少受到鼓励和肯定的环境中,因此缺乏内在自信,需要用外在的、有形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儿女的成功就是获得社会肯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华人是外来移民,对所处的异国没有安全感,因此希望孩子可以爬到金字塔的顶层,成为“人上人”,由此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诚然,名校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的人脉,“名校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里确实存在,至少名校毕业生初入社会时,可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机会。但是从长远看,人生是条漫长的道路,一开始走得快的并不意味着走得远。终身学习能力很重要,运气也很重要。

于我而言,人生过半时回首过往,发现人的一生中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关键的那几步,往往是那双“无形的手”在起作用,它决定了命运的基本走向。《圣经》也说过类似的话,“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省察自己的人生,用智慧,而不是世人的聪明去引导孩子。聪明如墙头草,随着风向左摇右摆,而智慧是恒定的,以不变应万变。别看日常生活光怪陆离,幺蛾子一堆一堆地涌出来,其实日光之下无新鲜事,只要人性不变,社会形态的变化基本都是可以预期的。

如果父母脑袋一片混沌,以大学排名作为选校指南,复制其他父母的鸡娃经验,完全跟着社会潮流走,金融热就学金融,计算机热就学计算机,那么这种“削足适履”的结果可能是,孩子浪费了时间,迷失了自我,家长也白白扔钱,双方皆大失望。

曾经听朋友讲过一个美国华裔孩子的故事。这个孩子成绩很好,热爱艺术,一心想读罗德岛设计学院,可是父母死活不同意,觉得艺术无用。后来他被哈佛录取,学习生物科学专业,可他一点也不喜欢,中途退了学,重新考到了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后,他从事着自己喜欢的艺术管理工作。钱挣得不多,但是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所有的钟摆左右摇摆后,最后一定会回到中间那个平衡点。那个平衡点,就是真实的自己和内心的召唤。


林世钰 | 按美国大学排名择校,你在刻舟求剑吗?

钟摆。(图片来自网络)


我女儿今年9月上了美国一所文理学院,不管是文理学院这个小众“品种”还是这所大学本身,都是大多数华人感到陌生的。但是我研究过文理学院,并且采访过一个该校的毕业生,知道文理学院的好,并且觉得这所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与我女儿的性格气质非常契合。女儿后来ED (提前申请)了这所学校,果然被录取了。

目前大学已经开学几周了,女儿开心得几乎把我这个老母亲给忘了,通常我要恳切地发出“求接见”的要求后,她才慢悠悠地打开视频。昨天我看了一下她选的六门课,终于明白她为什么天天笑成一朵花。这六门课分别是:日语、经济、画画、瑜伽、中国民乐团、舞台表演纪录片。让我欣慰的是,她扔了很多年的古筝和舞蹈又捡回来了,老母亲当年的银子没有白扔!而且,她加入了韩国舞、观鸟、耕地等社团,开始了“study hardplay hard”的大学历程。

女儿的学校虽然不错,但不是文理学院top10。这并不重要,她在其间的学习和生活体验才是最重要的。适合孩子的大学就是最好的大学,这与排名无关。大学排名不过是一种引导人们教育消费方向的商业游戏,仅供参考,如果以此作为孩子择校的唯一依据,那么无异于刻舟求剑。


林世钰 | 按美国大学排名择校,你在刻舟求剑吗?女儿(第二排左一)与她的朋友。


教育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人本身,教育的对象是活泼泼的个体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禀赋、气质,在这个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路径。如果用一套世俗功利的成功学模板去套所有孩子,或许某些孩子可以活成世人眼中“成功”的标本,但是内心并不舒展,最后可能成为没有激情、没有灵魂与爱的空心人。

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在卢梭看来,教育要培养“人”,而不是奴才或暴君。他说,“从我的门下走出去,我承认他们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

卢梭还提倡自然教育,即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各阶段相一致,既不要看超前,也不要滞后。他戏谑:“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总是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扰乱一切,毁伤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他喜爱丑陋和奇形怪状的东西;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


林世钰 | 按美国大学排名择校,你在刻舟求剑吗?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19361015日,爱因斯坦在纽约参加庆祝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发言时说,教育的首要目标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而非特定的知识……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特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毫无发展可能的、可怜的社会。

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是人文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当教育缺乏人文思想打底时,很容易培养出没有灵魂与爱的工具人,即便像科学家、律师、工程师、银行家这样智力超群、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人,都可能成为恶的一部分。

想想爱因斯坦离开后的纳粹德国吧,很多学者和科学家因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善恶的分辨能力,或者出于意志的软弱和性格的怯懦,最后成为罪恶的帮凶。

比如科学家海森堡,作为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他曾获过193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最后却成为德国代号为“铀俱乐部”的原子弹研发项目负责人。幸亏他当时在计算中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导致纳粹德国最终未能研发出核武器,否则这个世界早在“二战”中变成一片焦土了。

未来的社会生态是什么样,基本取决于现在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来。所以,父母和教育从业者要站在改良未来社会生态的高度看待教育,千万不要光盯着商业气息浓厚的大学排名,那只是表层的“白毛浮绿水”。真正的教育,是水下的“红掌拨清波”,是静水流深,是春风化雨,要徐徐以爱浇灌,而不是一蹴而就。


林世钰 | 按美国大学排名择校,你在刻舟求剑吗?

—— End ——


作者简介林世钰,媒体人,作家。曾出版《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潮平两岸阔:15位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实录》《美丽与哀愁:一个中国媒体人眼中的美国日常》《新冠之殇:美国华人疫情口述史》等书籍。其中《烟雨任平生》被“亚洲周刊”评为2019年度十大好书(非虚构类)。


林世钰 | 按美国大学排名择校,你在刻舟求剑吗?


往期导读:

林世钰 | 当时的月亮

林世钰 | 911过去二十二年了,这个世界变好了吗

林世钰 | 活下去,不要把世界拱手让给马户又鸟们

失去双脚的女孩,一样拥有“美丽”人生

林世钰 | 与女书(9):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林世钰 | 故乡的陌生人

林世钰 | 别来无恙

林世钰 | 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林世钰 | 道路即生活本身

林世钰 | 憋  死

林世钰 |女儿来信:妈妈,我一直都很爱你

林世钰 | 母亲,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林世钰 | 高耀洁:我很孤独寂寞,希望有人来看我

林世钰 | 与女书(8):用你的幸运帮助别人的不幸

林世钰 | 清明节:死是众人的结局

林世钰 | 与女书(7):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林世钰 | 高耀洁:我已经96岁了,死则死矣

林世钰 | 无偿帮助我的美国越战老兵,人生目标是做个好人

林世钰 | 与女书(6):每个人都站在时代的峭壁上

林世钰 | 与女书(5):上帝为每只鸟儿都预备了树枝

春晓 | 美国大学申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林世钰 | 我的“佛系”闺女,最终选择了文理学院(上)

林世钰 | 与女书(4):关心大地上的事情

林世钰 | 再见,哈莉

林世钰 | 与女书(3):拥抱变化

林世钰 | 高奶奶:我今年96岁,活太久了

林世钰 | 与女书(2):只有爱才能抵御死亡

林世钰 | 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林世钰 | 与女书(1):终须一别

人到中年:宛在水中央

林世钰|母亲

林世钰 | 我还在这里等你,希望你从未离


所属主题
一苇杭之渡彼岸
一苇杭之渡彼岸
用媒体人的眼光观察美国社会,用妈妈的心肠分享教育心得,用旅行者的心情体验旅途趣味。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