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小万工|从此扔掉对手机的依赖,我的壹月书单

【作者按】望系列是小万工的时评杂文系列,本文为第二十篇。

小万工|从此扔掉对手机的依赖,我的壹月书单

题图:静之一字 来自程远 清华大学教授

最近连续很久,我的祷告都是:让我摆脱对于手机的依赖。

为什么?

因为出新书的缘故,承揽许多活动,还启用了之前几乎遗忘的微博、知乎和豆瓣。

出于对自己的关心,便总是按耐不住去查看这些平台对于自己书籍的反馈。

以此为起点,在屏幕上无意间就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

丈夫提醒我说,不要总是抱着手机。

我也为之祷告,并没有什么改变。

这让我更加看明自己的心:我这么在意,是为了自己的缘故,还是为了上帝的缘故。

与其说我依赖手机,不如说我是依赖自己。

我想起来我有个朋友,我推荐他买了贵司的房子,那会房子还没有交房,在建设当中,他就天天去工地看这个房子。

看着莫名其妙地傻乐。

我取笑他说,圣经里说:你的财宝在哪里,心也在哪里。说得果然一点都不错哇。

这会我想,自己热切地关注自己新书反馈的状态,和我买了新房的朋友并没有什么两样。

我很想改变,又发现自己仍然一次一次陷入看手机的循环中。

直到我看到一段话,他说新年FLAG之所以经常打脸,就是因为大家都是设立目标,而对于缺乏自律的人而言,目标达成是很难的事。

不妨换一种立FLAG的方式,与其设立一个目标,不如建立一个习惯。

习惯建立初期比较难,但一旦形成就能靠惯性运转下去,在不知不觉间送你到达一个又一个目标。

目标有终点,习惯却没有尽头。

我突然明白,与其要求自己戒掉手机,不如捡起阅读的习惯,让读书替代看手机。

我开始慢慢尝试,将睡前刷手机换成睡前阅读,片段的刷手机换成系统的阅读,初有成效。

有同样问题的同学不妨一试。

大家都知道我是不自律的懒人,所以为了督促自己,我会每月最后一个周六在公众号晒本月阅读清单和简短书评,供大家监督与参考。

以下就是我的一月书单

洪晃 《张大小姐》 小说

推荐指数: 二星

小万工|从此扔掉对手机的依赖,我的壹月书单

惭愧得很,就是为了看自己电子书的评价才下载了当当云阅读,还买了一本自己的电子书汗。

看这本书很畅销,对洪晃也有好印象,就读了。

有点失望,也许是对洪晃的期许高了,流水账故事记录所谓上流社会的种种,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有真挚的感情,干巴巴的人际关系。

没有感动,也没有多嫌弃,总之就是平平。

读完有一种:“哦,这样。”

就放下了的感觉。

易读,没有门槛,无趣时消遣猎奇的读物。

刘小枫 《拯救与逍遥》 学术随笔

推荐指数: 五星

小万工|从此扔掉对手机的依赖,我的壹月书单

大学时很喜欢的作家,在图书馆里追过他所有的书,却一本都没买过。

那时我正因为信仰的缘故忧虑。

中国文化的优越感深入骨髓,向往道家浪漫超然的处世态度,又颇有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基督信仰,对我而言就像一个莫名闯入情绪激烈外来者,深情其中,又无从回避。

少年乱炖杂糅的思想中,遇见学者高屋建瓴抽死剥茧的中西文化比较随笔,颇有拨云见雾,醍醐灌顶之感。

那种被打通任督二脉的阅读冲动恍如昨日。

这次为了写大学阶段的小说,买了多年后作者的修订版。

读完一半。

作者更老道严谨,少了许多情绪。

我也少了初读时那种得新知的喜悦和兴奋,只觉得通透。

而更为有趣的,我们武汉小教会现在的传道人之一是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博士。

我之前总觉得博士讲道特别吊书袋,这回重读意外发现博士的行文风格与刘小枫如出一辙。

才发现原来这位博士是用写学术随笔的精神在写讲道稿,书面语阅读感很好,对于听众便累了。

不过这个有趣的发现已经足以让我读这本书时常常出戏,总是恍惚想到博士圆圆的脑袋和诚恳到有些可爱的神情。

言归正传,这本书无论是对于深爱东方文化的同学,还是对于西方文化感兴趣的同学,都值得读。

但刘小枫的书,阅读还是有些门槛,需要集中精神,不然容易不知所云,可以慎入。

芥川龙之介 日本 《罗生门》 短篇小说集

推荐指数:四星

小万工|从此扔掉对手机的依赖,我的壹月书单

因为盛名所以拜读,确实有意思。

尤其是多角度的叙事方式,很有启发。

同一个世界,同一件事,其实在不同人的眼里是不同的样子,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实?

但实话说,短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总让我觉得有不小的文化疏离感,所以显得并不那么好看。

倒是意外很喜欢书籍最末作者的断想随笔。

特别像一段又一段作者微博的合集,让我觉得文字背后是一个有趣的灵魂。

如果作者在当今世界,估计是个微博大网红。

尤其那句:给我一杯鸡尾酒吧,否则就给我言论的自由吧。

欢喜得很。

虽然总体来说对我而言,阅读快感了了,但不失启发,推荐是因为经典啊。

郝景芳 《人之彼岸》 科幻短篇集

推荐指数: 四星

小万工|从此扔掉对手机的依赖,我的壹月书单

一次清华同学聚会,偶遇郝景芳。

之前读过她得雨果奖的《北京折叠》,后来又关注她的公众号:晴妈说,对于她创立的童行计划很感兴趣。

几乎同龄,又都是业余写作的缘故,让我对于这个高我一届的师姐有许多共鸣,遂找了她的书来看。

基于人工智能的科幻短篇,每每临睡前看一篇,很容易就能读完的一本书。

限于篇幅,没有很深刻,但是每篇都有有趣而脑洞大开的视角。

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她用罗生门手法写的《爱的问题》,就同一个案件从父亲、女儿、儿子、人工智能管家角度做不同的叙述。

案情并不复杂,但每个人都在枷锁中。

作者对于万神殿的描述也非常有趣,想象一下若干年后,SIRI,BING这些掌握了海量数据的人工智能是不是就如神一般存在。

不过我最有感触的一点,是景芳写作的状态很轻松,并无刻意。

我的第二本小说迟迟没有动笔,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我太想写好,反而就下不去笔。

但读了景芳的文字,让我想,是不是我也可以把写小说当作一件随性的事呢。

总之这是本门槛一般(毕竟有些科学术语),每篇篇幅不长,适合轻松碎片时间,读完也能有启发有思考的书,推荐给喜欢科幻题材的朋友们。

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 《罪与罚》 长篇小说

推荐指数:五星

小万工|从此扔掉对手机的依赖,我的壹月书单

自从计划开始写小说,就准备重新啃陀氏。

老实说我早年就买过陀氏的全集,和王小波的全集一起。

结果王小波看完了,陀氏没有翻几本。

原因当然是因为我自身读书品味的通俗,追求阅读快感过于追求阅读的深度。

所以这次重读陀氏,自己是正襟危坐,准备画人名关系表的。

但兴许是自己已经写过一本小说的缘故,读来确实有不一样的感动。

全本小说中作者那种倾泻而出难以自抑的感情,给我一种很强烈的人物立体感,仿佛给所有人物都注入了鲜活的灵魂。

我甚至都能想见作者在写这些文字时那种如痴如狂的心境。

如何用文字来描述一个活生生的人,陀氏当得起经典。

回头看看干巴巴的洪晃,就越觉得索然无味了。

阅读经典的价值,可能就是培养好品味吧。

唯一遗憾的,那种翻译和文化的疏离感,仍然在。

让我越发觉得在自身文化语境下的小说创作,是不可替代的。

但仍然五星推荐,致敬陀氏。

会继续努力,读完他所有的书。

马可 以色列 《马可福音

推荐指数:十星

小万工|从此扔掉对手机的依赖,我的壹月书单

圣经中的一卷书。呵呵,也来凑数。

许多读者读到我的文章,觉得其中引用的圣经文字很美。但自己读圣经的时候,看到厚厚的一本,又难以坚持。

其实圣经是很多卷书的合集,也可以把他看成许多作者在不同年代写的书的合集。

想阅读的朋友不妨从其中某一卷开始,而最经典的开始并不是旧约第一卷创世纪,而是新约前四卷福音书,非常轻松易读,讲的就是耶稣的故事。

圣经被称作书中之书,如果没有读过圣经,那么你没法读我前面五星推荐的刘小枫,也不可能真正读懂陀氏。

圣经是所有书里面我唯一一遍又一遍重读的。

不过惭愧得很,最近在读马可福音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姐妹读经群,按计划读到了这一卷。但我连每日打卡都做不到,灵性真懒惰。

晒是希望自己能振作。

满分是五星,但神作必须十星推荐。

题外话

小万工的书

小万工|从此扔掉对手机的依赖,我的壹月书单

最后说说自己的书。

在出这本散文集之前,我自视甚高,觉得自己要是写本书怎么着都得问鼎下诺贝尔文学奖之类,再次一点也能成个大家,在书架上有个同色的套系吧。

结果写完结集,终于认清现实,每每跟朋友推荐都自嘲说,自己写了本机场读物——就是机场买了看看,两小时航程完了就可以扔掉那种。

朋友们都会客套,别谦虚别谦虚,写得挺好嘛。

呵呵,我后来发现自己仍然自视过高了,因为最近每每出差都去留意下机场书店——并没有我的书。

这才恍然认知,即便是口水书,超级畅销的那种才有可能出现在寸土寸金的机场书店。

好吧,我见识太浅,还是得少刷手机多读书才行。

|全文完|


备注:本文图片都来自豆瓣。

另外,虽然滞销,文末还是要广告啊,看了这篇文去买书的同学不妨多带一本我的《拿你所有的,换你想要的》,已结束当当独家,在当当、天猫、京东全网上架,大部分书店都能买到吧。

轻松易读,门槛为零,睡前一篇,作为戒手机读物还是很赞的。

自我感觉特别适合青少年,所以今年过年我不给他们发红包了,统一发我的书嘿嘿。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跳转到购买链接:)

小万工

基督徒建筑师

所属主题
小万工
小万工
有信有望有爱 公号名:小万工 (xwglovegod)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