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26, 2024
spot_img

主日系列证道——我们必须要重生(1)



我们必须要重生(1


经文:约翰福音3:1-21

 

正文:

 

约翰福音是四福音书中唯一一卷谈到“重生”的书卷。在耶稣与尼哥底母所谈的话语中,有两句话很关键: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⑵“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

 

“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是“人若不重生”之意——重生,乃是我们能“见”神的国,以及能进神的国的前提。

 

有两个问题:

①神的国现在临到我们了吗?②你看见神的国了吗?

 

耶稣为何要对尼哥底母说“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需要结合尼哥底母的身份来理解。

尼哥底母:法利赛人,又是犹太人的官。犹太人的官,在宗教和政治领域都是有一定权位的;作为法利赛人(在耶稣基督的时代),是对律法有形式上的尊崇和高举。在主耶稣降生前200年之间,犹太人,作为上帝的选民,对自己的宗教和文化坚守不够,希腊罗马文化侵入到犹太人,使这个民族的风俗、信仰、文化都面临着被糅合,甚至被忽略的危险。法利赛人兴起,是为了对抗本民族对摩西律法的忽视和淡忘,乃至抛弃。为了排斥和反抗犹太人拥抱外族文化,不再以律法作为本民族的特征和凝聚力的世俗化倾向,犹太人中兴起了法利赛人。“法利赛”的希伯来原意是“分离”,法利赛人就是自诩是与那些忽略、淡化、离弃了摩西律法的犹太人分离出来的一群人。

主耶稣对法利赛人这个群体有很不好的评价:说他们假冒为善、自以为是,他们通过对律法规条的强调,来显示自己的虔诚是虚有其表。法利赛人普遍不接受耶稣所行的神迹是从神来的,这个群体中大部分人面对耶稣是一种嘲弄、质疑、拒绝,甚至诬陷、毁谤的态度。

利赛人中仍有诚心寻求主的人,比如尼哥底母。也有真诚而热心地持守律法,但出于无知而拒绝和逼迫主耶稣的人,比如大数的扫罗。大部分法利赛人表面高举和尊崇律法,自诩为明白律法,用嘴唇亲近主,心却远离主,当神的儿子带着神的话语来时,他们却拒绝承认神的儿子是从神来的。基督也说他们心灵的眼睛是瞎的,灵性是盲目的:内心对神的话语、启示,毫无渴慕和寻求之心。当耶稣作为神的独生儿子来到人间,就意味着神的国已经降临到人间,但他们因心眼瞎,却看不见那是神国降临。耶稣曾对那些诬陷、毁谤他是靠着鬼王别西卜赶鬼的人说:“我若靠着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太12:28

耶稣所行的一切神迹奇事,包括医病赶鬼,使死人复活等等,这一切都是神国临到我们的记号。但是大部分犹太人却看不见这个记号。为何他们的眼睛瞎了,看不见神国降临的记号呢?耶稣说:“光来到人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约3:19

如果世人不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而恨光、爱黑暗,而愿意来靠近光,哪怕自己的行为受责备,那么,这光就要在他心里面成为明灯,他心灵的眼睛就要被这光照亮,从而能够看见:凡耶稣所行的都是出于神,凡他所行的神迹就是神国降临的记号。

 

【约9:39-41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同他在那里的法利赛人听见这话,就说:“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那些从前没有生命盼望的人,因为看见耶稣的作为(神迹),就愿意来认识他、靠近他、跟随祂,他们就与神的灵相交,心灵的眼睛被圣灵开启,从前是瞎眼的,如今却因着信耶稣是神的儿子,而得以看见神的作为,内心能够领受神的启示。

那些从前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能明白律法,对律法有热心,有虔诚信神外表的法利赛人,却看不到耶稣是靠着神的灵赶鬼,看不见耶稣身上一切的权能都是从神而来的:他们看不见神的国已经降临在他们的眼前(已经借着耶稣的作为而降临)。所以耶稣说他们这些自诩为上帝话语的坚守者的法利赛人,实际上却是灵性上的瞎子,看不见神国的降临。

尼哥底母对耶稣的态度,与大部分法利赛人不同:他愿意领受耶稣的见证,并没有忽视、轻看耶稣所行的神迹;相反,他把这一切放在心里,并且认同耶稣的神迹是从神而来的。显然,他还不知道耶稣就是神自己,因为他称耶稣为拉比,为师傅(或教师),但他承认耶稣是从神而来,并且有神的同在,但这一点就显明尼哥底母从心里是接待耶稣的。

单从约翰福音3章对尼哥底母的话语的记载,似乎我们不容易分辨尼哥底母是否从心里尊重耶稣基督:虽然他口头上承认耶稣是从神而来,但是我们不能确知他会不会是为了试探耶稣,故意这样说呢?还有他问耶稣: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呢?怎能有这事呢?听起来是一种质疑的语气,或是出于不信的嘲讽语气。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两处经文,看见尼哥底母对耶稣的态度:约7:50 尼哥底母作为法利赛人中的一员,作为犹太人的官,当祭司长、宗教领袖、其他法利赛人要迫害耶稣,要定耶稣的罪的时候,尼哥底母是公开站出来为耶稣说话的人。这就意味着尼哥底母没有和其他的官长和宗教领袖站在一起。另一处在【约19:39】,约翰记载: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后,尼哥底母和亚利马太人约瑟一起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从这两处经文,我们可以看见,尼哥底母之前对耶稣的尊敬是真实的。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跟随耶稣的门徒都散开,远远躲避,不敢承认自己是耶稣的门徒、不敢公开露面;或者困惑于耶稣的身份,不敢确定死去的耶稣是否还值得他们尊敬,是否值得冒险去安葬耶稣的时候,这个犹太人的官长、法利赛人,却勇敢地站出来,做了门徒们不愿做成或不敢做的事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尼哥底母对耶稣的信心是真实的,而且是经受了考验的。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尼哥底母认耶稣为拉比,为师傅(教师),不知道耶稣是神的独生儿子,尼哥底母对耶稣的身份认信可能是不完整的(也即尼哥底母虽承认、信耶稣从神而来,有神的同在,耶稣所说所行的代表神,但他却并不真正知道耶稣是谁),正因为如此,耶稣对尼哥底母说了这样一句成为整本圣经的中心/核心内容的话: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耶稣向尼哥底母明白地说:我是神的独生儿子,是神所赐给世人的,要叫一切信我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既然耶稣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进神的国,那么,耶稣来了就是要世人重生的,从而能看见神的国。耶稣说他来,是要让人因着从水和圣灵而生,被圣灵重生,从而进入神的国。

所以,耶稣向尼哥底母谈重生之道的中心内容是:我是神的独生儿子,我被赐下,是要带给人重生,带给他在我里面的新生命,神要再生我们一次,圣灵要改变我们的旧生命,成为新人。唯有被神(圣灵)重生的人,能够看见神的国,并且进入神的国。

所以,面对并不认识他真正身份,却尊敬他,且信他是从神而来的尼哥底母,耶稣把神的启示和拯救明白地告诉了他。而尼哥底母也领受了耶稣的见证,在门徒们对耶稣的信心都受严峻考验,以至于跌倒的时候,尼哥底母对耶稣的信心依然坚定,而且经受了考验。

耶稣知道万人的心,在尼哥底母来见他时,存着的是真诚寻求之心,还是存着质疑试探之心,耶稣是知道的。从耶稣给尼哥底母强调了【约3:16】这句话,明白地提到了自己的身份,就可以知道,耶稣是愿意尼哥底母知道自己的身份的,愿意向寻求神的启示的人更多地启示自己。

结合到【约2:23-25】,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耶稣不将自己交托他们——这些人因为看见了神迹,就想要拥挤、靠近追赶耶稣,但耶稣不将自己交托他们,也即耶稣却躲避他们,不给他们进一步靠近他、追赶他的机会。因为耶稣知道他们的人,愿意一时追赶他,却不会立定心志去追随他,不会背负十字架、先别世界,永远跟随祂。很多人看见神迹就来拥挤耶稣,耶稣却回避他们。

紧接着,约翰就记载耶稣接待了尼哥底母,也就是说,耶稣在不将自己交托给那些以为捡到神迹而追赶他的人,却将自己交托给了尼哥底母,接见他,并且跟他谈了很多“实实在在”的话,且将神的启示和拯救计划的中心内容告诉了尼哥底母。耶稣乐意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尼哥底母寻找祂的动机是出于真诚的寻求,而且不是从口里尊敬他,也是从心里尊敬他。为此,耶稣愿意将真理告诉尼哥底母。

我们回到“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耶稣为什么要对尼哥底母说关于重生与见神的国这一内容?

当时的尼哥底母,和一切其他口头上信神的法利赛人(犹太人)一样,在盼望弥赛亚的国度。但他们所盼望的是一个地上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很强大,如同大卫统治时期的辉煌盛世:他们以为他们所等待的弥赛亚就如同大卫王一样,成为他们国家伟大的政治元首,又或者像神人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摆脱埃及人一样,摆脱罗马帝国的辖制,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强大的地上的国家。就连跟随耶稣的门徒们对耶稣的理解,也没有超越这样的理想。所以,当耶稣死了之后,门徒们对耶稣是基督(受膏者),要带领以色列人摆脱奴仆的身份的信心也发生了动摇或者瓦解了,曾经说耶稣是基督的彼得,也不知道,这位死在他们眼前的耶稣到底是谁了。

几乎所有犹太人,无论是耶稣的门徒,还是来见耶稣的尼哥底母,还是逼迫耶稣的扫罗(保罗)都以为,救主弥赛亚应该是世人眼中的强者,而不是被世人杀死的柔弱羔羊,这位救主所建立的国度,应该就是以超越的神迹使以色列这个政治性(地上的)国家变得强大、辉煌、充满荣耀。所以,他们以为所要看见的神国,就是与他们民族相关的政治性的国家的兴起。所以他们以为神在他们身上的作为应该是首先以超越的神迹复兴以色列这个政治性的国家。连来见耶稣的尼哥底母对神的国的理解,也没有超越这个范围。耶稣知道尼哥底母来见他时心里所想的,以及他心中的困惑。

我们可以设想,尼哥底母作为犹太人的官,作为精通律法的法利赛人,他对从神而来的弥赛亚也有他的一个预想。也许他来见耶稣之前,心里所想的是:既然耶稣是从神而来的,有神的同在而能行很多神迹,那么,他就应该是神应许给我们民族的救主、受膏者、伟大的先知、君王了,那么,他要怎样复兴我们以色列国呢?他将要使我们看见的是怎样辉煌的属神的国度呢?也许,尼哥底母正是带着这些疑问,带着真诚寻求答案的心来见耶稣的。只是,在他发问之前,耶稣就针对他心里的疑问,首先说出了自己的回答——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耶稣实际上是在说:我知道你们在盼望神的国来到,只是,神的国已经降临在你们中间了,只是你们还没有看见神的国。因为神的国降临的方式超越你们的想象和期待,不是以你们所设想的,要以以色列这个政治性国家的独立、复兴和强大作为神的国降临在你们中间的标志,因为神的国首先要降临在人的心里。(【路17:20-21】法利赛人问:“神的国几时来到?”耶稣回答说:“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心鶪”或作“中间”)。”)

尼哥底母和其他犹太人在盼望肉眼可见的神的国降临,但耶稣却说,神的国是要降临在你们心中(或你们中间),是你们的肉眼看不见的,但却是真实地临到的。所以,我们再次回到起初的那两个问题:①神的国现在临到我们了吗?②你看见神的国了吗?

 

读一处经文:【罗14:17】“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

 

神国中的公义、和平,乃是指在神国里,上帝所创造的一切所呈现出来的面貌都合乎上帝的旨意,都合乎神起初创世时所设立的秩序和规则。公义与和平,乃是指万有都在神所设立的秩序里。在神国的秩序当中,有两方面最重要的秩序:一是神与人关系的秩序;二是人与人关系的秩序。

人与神之间的秩序是:人敬畏神、爱神、尊荣神、顺服神、以神为乐;神赐福与人。

人与人之间的秩序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爱人如己)。

当人活在神所设立的秩序(活在神的心意)当中,他才能得着圣灵当中的喜乐,这喜乐是人活在神心意当中(遵行神的旨意)的结果。

罪的本质就是对神所设立的秩序的扰乱、违反与破坏。罪破坏了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平。

耶稣来到人间的目的,就是要除掉罪,是要恢复神创造世界时所设立的秩序。所以,耶稣对付我们的罪,就必然会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为我们与神之间,为我们彼此之间带来和平,也即要恢复神国的秩序:使人敬畏神、尊荣神、顺服神、爱神、以神为乐,也要让使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所以,耶稣透过十字架所带来的,就是人与神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

耶稣所彰显出来的神的权能,首先要体现在祂对人心的改变之上:祂要使悖逆、不顺服神的心转向神,最终谦卑俯伏在神的权能之下,要使那些被仇恨、争竞所充满的心转变成被爱所充满的心。

所以,耶稣所带来的神国的降临,首先要表现在祂对败坏人心的对付上。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做的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改变人心。

当一个人因为信耶稣,内心被改变,得以与神和好,与人和好,那么,这个人就活在圣灵对他生命的更新和重建当中,这个人的生命就呈现出天国子民所该有的生命样式,这就是耶稣所要在人身上所做的工作。

所以,神国降临在我们心里(我们中间),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       当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合乎主起初造人时所设立的秩序:神的国就已经降临在我们中间;  

       

        二、       当人敬畏、尊荣、爱与顺服神,那么人心作为上帝的权能临在的地方,就是神国降临的地方。神在人心掌权,那么神国就降临在了人的心里。

 

所以,我们可以说,因为耶稣的降临,神的国已经降临在了每一个信耶稣的人心里,因为神已经藉着他们对耶稣的信心,在这些人心里掌权。凡是那些因信耶稣而顺服神、活在神的心意当中的人,他们与神的关系已经呈现出神国秩序的面貌。他们的心已经降服在神的权能之下,已经接受了上帝对他们生命的管理。神已经在他们心里掌权,神已经是他们生命的王。所以,神的国就已经降临在了这些真正信神、尊荣神、顺服神、爱神、以神为乐的人的心里。同样的,那些因为信神而彼此相爱的人,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神国子民彼此之间的关系所该有的秩序与面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国就降临在那些因为神的爱而彼此连接(彼此相爱)的群体(教会)当中。虽然教会与神的国不能划等号,但是,教会(虽然并不完全)却成为神的国在这地上的一个代表。

耶稣降临世间的目的,就是要带来神国的降临,因为他的作为所带来的就是神国的秩序在这个世界的呈现。所以,耶稣说,我若靠着神的灵赶鬼,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因为耶稣靠着神的灵赶鬼,是一个征兆和几号,标志着神对付魔鬼(黑暗权势),对付罪的开始,是神要除掉罪人的罪,使他们从魔鬼的权势之下脱离出来,归向神,从而与神恢复从人类堕落以来就已经断裂的关系,使人与神和好。耶稣靠着神的灵赶鬼,就是一个记号与征兆,标志着耶稣要拯救罪人、重生罪人,使人进入神的国度的开始。

 

若一个人愿意神在他心里面掌权,那么神国就会降临在这个人心里。至于一双眼睛能不能看见神的国度的降临,就在于看这颗心是否允许神在他心中掌权了。

 

在这末世,神的国度已经降临(从耶稣第一次来人间就已经开始降临),但却还没有完全显露(只有当耶稣第二次再来才会完全显露):只有那些信靠耶稣,活在圣灵的光照和引导中的人(重生的人)才能看见,才能体会到神在自己身上的作为与权能,以及在这个世界上的作为与权能。从这个意义来说,只有那些信耶稣的名,活在圣灵的引导中的,就是重生的人,才能看见神的手(神的作为),才能看见神权能的彰显,也才能看见神的国。

对于没有重生的人(不信耶稣的人),即使神迹显露在他眼前,他也不认识那是神的作为,他也看不见神迹背后所隐藏的神的权能,以及神的国度降临的记号。因为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虽然神的国已经初步降临,但不信的人却看不见神的国的降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的国在现今这个时代仍然是隐藏的,是不被所有人知道、看见、认识的。神的国降临是悄无声息降临的,是受人忽视的:神的国就像不起眼的、微小的芥菜子一样,看不出有什么强大的、惹人注目的影响力。但是,当耶稣第二次再来,神的国完全显露出来,神的荣耀完全显明的那一天,所有人都看见神的儿子坐在神的右边,看见他在他的宝座上的时候,他在地上曾被人忽视、藐视、嘲弄的作为,背后所隐藏的神的智慧和能力、荣耀,会完全向所有人显露出来,那些曾经拒绝他的人才会认识到自己的愚昧,才会知晓神的伟大、智慧与荣耀,那时候的天国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一样被人看见。那时是信他的人得荣耀和冠冕的日子,也是不信的、拒绝耶稣的人蒙羞、哀哭切齿的日子,也是他们与神的国无份这个结局显露的日子。从那些不信的人(未重生的人)最终无法进入神的国,去品尝主恩的滋味,去承受天国的美好福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终究无法真正明白(知晓、看见)神国到底是怎样的美好——这也是,人若不重生不能见神的国之意。

最后一处经文:【太13:31-32】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


所属主题
廖悯 眼中瞳人
廖悯 眼中瞳人
你在他眼中最宝贵。他看你为眼中的瞳人。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