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会历史 非基同盟(十二) By 大圐圙 人文圐圙 2022年 3月 16日 234 标签教会史 非基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在1922年,第二是自1924年始至1927年为止。1922年4月1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在北京借用清华大学召开第十一届年会,各地分会均派代表参加。但在会议尚未召开前的3月9日,一群上海学生以“非基督教学生同盟”为名,反对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借用中国的大学校址开会。他们又攻击基督教为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先导,奴役中国人民。这群学生通电全国各校要求支持,各地纷纷响应。 3月11日,北京学生成立“反宗教大同盟”,李石曾和蔡元培等人均予协助。3月21日,由为数七十七人的学者以该同盟的名义联署发表宣言和电文,指出宗教对人类的祸害。中国原为无教之国,但近数十年基督教却来毒害国民,故他们组织同盟以对抗之。4月9日,在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大会闭幕的当天,北京大学举行非宗教演讲大会,有三千多人参加,不少著名学者上台发表演说,反教情绪高涨。 当时,中国各大城市的学生及知识分子纷纷成立反基督教运动的组织,可考的有23个,他们彼此并无太大联系。即使是在5月有“非基督教同盟”成立后,也无什么证据说明它确实领导全国性的非基运动。 非基运动开展后,北京大学五位教授周作人、钱玄同、沈兼士、沈士远及马裕藻在3月31日发表“信仰自由宣言”,重申信仰自由的精神,反对攻击基督教。但此时期大部分学者均反对宗教,支持非基运动。至于中国基督徒起来回应的便更少,主要只是广州由张亦镜编辑的《真光》杂志,后来并将反教及护教文字合辑成《批评非基督教言论汇刊》。 非基运动的主要参与成员是受过五四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和学生,他们不断攻击基督教。4月是非基连动的高峰期,至5月反教言论已逐渐沉寂下来。7月后,据美国驻华大使史助门所言,民众对非基运动已失去兴趣,第一阶段的非基运动暂时告终。紧随着第一阶段非基运动结束而来的是一场知识界有关科学与玄学、宗教与人生的大辩论,牵涉的学者相当多,讨论气氛非常激烈。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仍不断有攻击基督教的文章出现。 第二阶段是1924年,全国反帝国主义情绪高涨,很多刊物不断鼓吹反帝思想,甚至连一向保守的《东方杂志》也转趋激烈了。在这样的社会思潮蕴酿下,非基运动卷土重来。1924年8月初,上海一群青年重组“非基督教同盟”,唐公宪为主席,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起草宪则。他们召开大会,攻击基督教的侵略性质,又通电全国要求各界支持。1925年初,全国如南京、长沙、广州、苏州、九江、绍兴、太原、宁波、青岛等地相继成立同样的组织。 此阶段非基运动得到各党派大力支持,中央监察委员的吴稚晖在8月上海举行的非基督教同盟集会会上,便曾公开谴责基督教是帝国主义的先锋。上海外,广州的非基运动最为蓬勃,行动也远较他地为激进。《民国日报》附刊《觉悟》,每周刊出《非基督教特刊》,共出了25期。《向导》和《中国青年》等喉舌也发表了大量文章,对基督教展开猛烈的抨击。 1922年某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上,便已将非基运动列为他们的工作目标之一,并要求团员尽量争夺运动的领导权,只是第一阶段的非基运动很快无疾而终,未能有所作为。1925年该团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反对基督教决议案》,重申要帮助非基督教同盟发展至全国各地,并且预备宣布一切基督徒、教会、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的罪恶。 第二阶段的非基运动进行得极有步骤,也更具规模。广州某部在1924年12月22至27日,即圣诞节的时期,定为“非基督教周”,动员群众游行示威、散发传单、分队演讲,并到教堂扰乱秩序,强占讲台,强迫听者离场。 1925年5月30日,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发生,掀起了人民强烈的反帝国主义怒潮,各界相继罢工、罢市、罢课,并要求收回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由于排外情绪强烈,不少传教士(特别是英籍的)被迫离开中国。即使勉强留下的亦面对很大的麻烦,他们不能雇用仆人,食物供应有时出现困难,公开聚会也受干扰。非基运动亦转趋暴力化,有报导某些城乡的基督徒被人逮着,挂上“汉奸——洋人走狗”的牌子在颈项上游行示众,甚至有信徒被杀。 1925年7月7日,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七次会议,议决学生联合会接收非基督教运动,并且订立全国的“非基督教周”,向群众宣传基督教的祸害。同年圣诞节的非基督教周期间,各地都发生了教堂被占、传道人被殴的事件。 1925年—1926年间,各地传教学校爆发了一连串的学潮。《中国青年》发表数篇文章,公开鼓动学生发起风潮,来改造学校。此外,一些外围组织更努力渗入学校里面,煽动学生起来反抗校方。在非基督教周时,组织宣传队强进传教学校作反帝的宣传。由于反帝思潮泛滥,非基运动对传教教育的责难,对传教学校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他们不少怀疑校方办学的企图和诚意,加上经过多次学生运动的洗礼后,学生已趋激烈化,遇有任何不平事,动辄以罢课、罢考、退学为要胁。素以校风严谨见称的传教学校,对学生的激烈态度和不敬行为自难容忍,往往以强力压制,冲突乃不可避免。学校提出禁止的理由虽然很多,但在中国人看来却只有一个,便是作为由外国人开办的学校,传教士自然不会欢迎学生进行反对他们母国及反对他们的运动。这样传教学校实施奴化教育,扼杀中国青年的爱国思想的罪状便昭然若揭了。 传教学校风潮迭起,为数近六十宗之多,遍布各地。影响之下,学生乃集体罢课及退学,并在社会人士的支持下另组新学校(如复旦大学之于震旦大学)。一些差会为避免严重事故,亦索性将学校予以关闭(如之江大学、雅礼大学曾一度及永久停办),甚至有的学校因此连校产权也遭地方政府没收(如汕头华英中学)学生人数大幅减少。单以中学为例, 1922年传教中学学生人数为11000人,至1927年减为5500人。 第二阶段的非基运动蔓延至全国各地,对传教事业造成严重的打击。特别是在国民政府管辖的地区,由于政府对运动予以支持,甚至纵容人民骚扰教会,影响极为巨大。 1926年当国民政府北伐时,北伐军所到处,屡有教堂、医院、学校被占住的事件发生,各地传教士也在领事或差会的命令下离开中国。因此传教工作在1926至1927年间,或停滞或收缩.尤其那些偏远乡间的教堂,不少被迫关门,信徒也流失了。反倒在军阀控制下的北方,直至北伐军进占为止,非基运动受到政府的抑制,故所受冲击较少。 1922年本是来华传教士最多的一年,达8300人,但1928年急降至3150人。广东的情况更为恶劣, 1923年有816人, 1928年却仅余262人,下跌了六成以上。即使并未离去的传教士,许多以安全计,亦由内陆迁至沿岸的大城市,故对内地的福音工作影响非常大。 作为第二十世纪一次庞大的反基督教事件,非基运动的影响却十分广泛而深远。首先,它是一个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两次的号召都立即得到国人的热烈支持,参与人数极其众多。就以第一阶段为例,自上海学生于3月9日发出通电后,迅速得到各地的响应。而在4月21日北京召开的大会里,竟有三千多人参加,可见其背后有群众心理的一致趋向。 其次,非基连动也是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共同思想。在非基连动前后,有科学与人生、宗教问题等讨论,参与讨论的人极多,几乎囊括了所有当时有名的学者,比如胡适、陈独秀、张君勤、丁文江、粱启超、朱经农、张东荪、吴稚晖、蔡元培……等。 其中只有少数肯定宗教的价值,而对于基督教予以肯定的,几乎绝无仅有(基督徒除外)。这些人所信奉的学说和主义都不同: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人文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其它主义……但是持不同政见和学说的知识分子,竟不约而同地攻击基督教。 分享 EmailCopy URLFacebookTwitterPinterestWhatsAppTelegram 所属主题教会历史 前一篇文章1907年的“柏格理苗文”《Mark》书卷一瞥下一篇文章论文:循道公会在川滇黔边区的社会印象研究 大圐圙 人文圐圙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教会历史 从一手史料看1943年威宁阿卯张超伦博士的毕业“难... 2024年 11月 21日 教会历史 寻找曾国藩曾孙女建立的教会学校 2024年 11月 21日 教会历史 網絡也可以成為我們學習阿卯語言和文字的重要平臺 2024年 11月 20日 最新文章 当代人最稀缺的三种能力 2024年 11月 22日 婉妈|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会不平凡 2024年 11月 22日 何光沪教授讲座 | 教育之魂何在? 2024年 11月 22日 行走课堂 |不是我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我——《了... 2024年 11月 22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