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1 11 月, 2024
spot_img

【灵修花园】寻找完美父亲

【灵修花园】寻找完美父亲

导读

6月的第3个星期日,是父亲节。父亲节是感恩父亲、感恩生命的节日,但与母亲节相比,生活中的父亲节,仿佛缺少了某种浪漫与爱的元素,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作中,完美父亲的形象也在缺失。

每个人都在寻找完美父亲,但肉身意义上的父亲,只是我们的生身之父,而创造你我的天父,才更是值得我们一生跟随和相信的父。

古往今来,歌颂母爱的文章比比皆是,谈论父亲的作品相对较少。查考历代中国文学作品,很难找出几个完美的父亲形象。

1 文学中复杂的父亲形象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贾宝玉怕贾政有如老鼠怕猫;刘备对阿斗的作势欲摔,固然有效感动了赵云,却也太过缺乏一个父亲看到幸存幼子的欣喜关爱;若刘夫人见到这一场面,恐怕难免心寒齿冷……

到了近代,大家耳熟能详的,首推朱自清的《背影》。那个微胖笨拙为儿子买桔子的父亲,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对生计艰难的同情和父爱细致到琐碎的唏嘘。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深有城府,不动声色地左右儿子的命运,机关算尽,换来的却是儿子惨死。周朴园甚至成了封建家长的代表,象征着专制、冷酷,带给孩子的只是惧怕和反抗。

大概中国父母对儿女的态度,或温柔,或严厉。温柔似乎一向是女性的特质,母亲的专利,虽也有的文章描写父爱的无微不至,常因情形特殊,母职父代,不具代表性。强势严厉的父亲,又往往是其子女心中的痛处,只想忘却淡化,不愿提及。现代作家阿城算一典型例证。他写到他父亲常在饭桌上大发脾气,诅咒这几张耗尽他一生、永远也喂不饱的嘴。80年代摇滚歌手张楚在《姐姐》中唱到:“我的爹他总在喝酒是个混球,在死之前他不会再伤心不再动拳头;他坐在楼梯上面已经苍老,已不是对手。”唱尽了孩子们爱恨交织、难以言表的辛酸。

似乎许多人对父亲的感情如此复杂。人们对父亲这个角色的要求更多,不仅需要父亲感性的关怀,更要有理性的远见和指引。

也有例外。史铁生的短篇小说《来到人间》,呈现给读者一个冷静、理性、富有反思精神的父亲形象。面对生来缺陷的女儿,他想方设法引导她走好人生的道路,同时还要安抚软弱悲哀的妻子,非常不容易。这是一部对残疾弱势群体表达关注,思索人性的难得的优秀作品,可惜少有人知。

1919年,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至今代表着国人对父亲的最高诠释。其中的名句:“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广为流传。即使近百年后的今天,鲁迅先生愿以一己牺牲,换取孩子们“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种无私奉献,给孩子尊严自由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然而深一步想,被解放到宽阔光明地方的孩子们,遇到问题又有谁可以依靠呢?人生的挑战层出不穷,哪里又是全然完美的宽阔光明之地?什么样的父亲,可以提供孩子永久的指引和依靠?

文学作品是日常生活的反映。完美父亲在文学作品中的缺席,正反映了在生活中的稀缺。古代中国父为子纲,用鲁迅的总结:“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这注定了父子关系的敌对疏远。只有很少的作品,让我们窥到现实生活中为数不多、仍保留一颗童心,和子女成为朋友的父亲,如汪曾祺笔下的《多年父子成兄弟》。

爱和尊重,实在是代代传承。台湾作家刘墉有一个宠他至深的父亲,刘墉和他儿子相处,也是羡煞人的亲密、有智慧。他经常和儿子比赛,投篮、打羽毛球、掷飞镖,都要比。输了的人要向赢家立正,高喊5次“你是真功夫!”儿子小的时候,他故意输,建立儿子的自信;等儿子大了,就全力以赴,让他明白竞争的无情,既赢得起,也输得起。

2006年,有本书《感悟父爱》,收录了50位名人讲述和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其中有一半作者描写在艰难的生存中,父亲如何省吃俭用、透支劳作、甚至靠卖血来供给孩子的需要。中国式父母,似乎格外沉重,贫困的父母在日常实际生活中竭尽己能,默默帮助孩子;摆脱了温饱压力的,把爱集中在人生智慧的传递上,如古代的《曾国藩家书》,近代《傅雷家书》,当代刘墉的“超越自我系列”,以及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写给她儿子的《亲爱的安德烈》36封家书,拳拳之心,纸短意长。

【灵修花园】寻找完美父亲

2 比父爱更高一层的爱

相比之下,在外国文学里,少有这样浓厚的化不开的父子亲情。《圣经》中的约伯,或许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完美父亲的特例。《约伯记》开篇,刻划出这样一位父亲:

“那人(约伯)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他生了七个儿子,三个女儿……他的儿子按着日子,各在自己家里设摆筵宴,就打发人去请了他们的三个姐妹来,与他们一同吃喝。筵宴的日子过了,约伯打发人去叫他们自洁。他清早起来,按着他们众人的数目献燔祭;因为他说:‘恐怕我儿子犯了罪,心中弃掉上帝。’”(参《约伯记》1:1-5)

约伯这个父亲,一定大有慈爱、建立了和谐平等的家风。儿子们不仅和睦相处,还能关爱自己的姐妹——当时社会地位很低的女性。约伯更是个义人,他对孩子的关怀远超出肉体的需要。约伯以永恒的眼光时常审视孩子的内心,是否清洁敬虔。除了提醒孩子们自洁,约伯还常常为他们献上燔祭赎罪,防患于未然。当约伯遭受人生重创,儿女惨死,家财散尽,自己全身长满毒疮,坐在炉灰中拿着瓦片刮身体,他仍能平静地反问暴躁的妻子:“难道我们从上帝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约伯记》2:9-10)正是靠着这样在困苦中仍然温柔安静的心,约伯胜过试探,得到上帝更丰富的祝福。约伯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因为他首先是一个敬畏上帝的、把与生俱来的上帝的形像尽力彰显的义人。

诚然,《圣经》中也有许多失败的父亲,如偏心的以撒、不作为的大卫、疏于管教的以利、撒母耳。这些人自己洁身自好,儿子却如脱缰野马,任性妄为。而问题多多的比如扫罗,却有约拿单这样的好儿子。《圣经》否定了血统论,指出所有人被造而平等,他们必须自己寻求、找到永恒的天上的父亲,才能活出有价值的人生。

人作为被造物的有限和渺小,注定了没有人能充当孩子心目中“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的伟大父亲角色。惟有认识了上帝,我们才拥有了这位完美的天父。他全然智慧,可以解答我们所有的疑惑;他全然公义,对我们的过错和罪性,“他所爱的,他必管教”;对我们的委屈,他宣称:“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他又全然慈爱,以我们的本相爱我们,接纳我们。我们呼求他,他随时随地倾听、帮助,赐给我们平安喜乐、丰盛的人生。

有了这位天父,我们能跳出琐事缠累,不会眼光如豆,因为只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我们所需用的一切,他会丰丰富富地供应。有了这位天父,我们不再为生老病死而心碎,因为“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以赛亚书》42:3)有了这位天父,我们不仅谨慎言行,更会注重自己的心思意念,因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母耳记上》16:7)最重要的,有了这位天父,我们不仅在世的日子有平安喜乐,死后更可以和他在天堂永享荣耀,因为“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威廉·杨在他的畅销书《小屋》中写道,之所以用父爱来类比上帝的爱,是因为父爱比母爱更偏离了上帝的心意、惟有上帝的爱能把父爱完全彻底地表达出来。父爱是智慧之爱、责任之爱,超越了衣食住行的肉体需要,在更高的境界里要求我们长进。如果想做完美父亲,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认识并效法上帝的爱。

–转自OC微信平台,作者来自山西,现居北卡。

如果您对此信息感兴趣,请在朋友圈中转发;

如果您愿意继续收到相关信息,请在通讯录中添加订阅号:“gengxinvoice”,或者扫描一下二维码:

所属主题
更新之音
更新之音
文化信息交流、分享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