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11 月, 2024
spot_img

【名流过眼录03】王石真算企业家吗

              

【名流过眼录03】王石真算企业家吗


一般来说,当企业家身处困境的时候,认同市场经济原则及其制度框架的学者,总是站在企业家一边。

 

原因很简单: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没有企业家,就没有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运转客观上能给整个社会带来繁荣和自由。换言之,企业家是为封闭社会争取繁荣和自由的主将,我们每个人最终都将获得由他们争取来的好处。

 

看不到这一点,热衷于从道德角度猛烈批评企业家在某种不得已的环境下的不得已选择,其实是不明智的。严格说,没有一个义人,批评者和被批评者都不是义人,只不过批评者容易自我称义罢了。

 

历史并非由道德引领。从经验的角度看,决定历史的,是利益的博弈;从超验的角度看,决定历史的,是造物主。造物主通过改变人的灵魂、观念来改变历史。

 

因此,与其说我是站在企业家一边,不如说我是站在市场经济一边,也就是站在繁荣、自由这一边。

 

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中国式企业家真的都站在市场经济这一边吗?

 

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事实是,一些人被人们称为企业家”,但其言行却与市场经济的理念背道而驰。比如,很多人热衷于与权力媾和,以此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站在他这一边吗?不能。

 

老实说,中国很多老板根本不配被称为“企业家”,他们不过是商人罢了。所以,站在企业家一边没有错,只是很多人并不是企业家。

 

什么人是企业家?至少得认可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游戏规则而不是相反

 

什么是市场经济的理念?首要的一条,是自由、平等、竞争的理念。以此标准来衡量中国的那些所谓的企业家,他们真的是合格的企业家吗?

 

比如王石,有平等理念吗?

 

让我们回到当年的宝万之争”。

 

2015年12月17日,北京,万科会议室一场看似普通的员工交流会上,王石突然出现,发表了一番所谓的内部讲话。讲话中,他回顾了和宝能系掌门人姚振华见面的过程,表示“万科不欢迎宝能系成第一大股东”。理由是,“你现在还没到能当万科第一大股东的程度,虽然英雄不问出处,未来没准也可以当,但你宝能首先要逐步建立起整个系统的信用体系。万科也是从很小的公司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什么时候你的信用赶上万科了,什么时候我就欢迎你做大股东。”

 

后来,万科把这份“内部讲话”主动透露给了媒体,变成了“外部讲话”,就如同市面上其他“内部讲话”一样。

 

你所看到的新闻,往往是被人设计的。

 

综合王石对姚振华的其他评论可以看出,他实在看不起姚老板,后来他也因此很不情愿地向姚老板道歉。至于原因,一是因为人家出身低(民营老板),二是因为人家信誉低(保险行业)。万科即便要引进股东,也非得是国有企业。事实上,从引进华润开始,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王石的上述言行,何尝有一丝平等精神?这不是“出身论”的翻版吗?退一万步就讲出身吧:姚老板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你王石是兰州铁道学院毕业的,你有什么值得傲娇的?姚老板起于草莽,难道你卖房子就比人家卖保险的高级吗?当然,王石的家庭出身比姚振华强多了。

 

由此想起电视剧《潜伏》里余则成与谢若林的一段对话:余则成看不起谢若林,认为他的钱来路不正。谢若林的经典回答是:这里有两根金条,你告诉我,哪一根干净,哪一根是脏的?

 

重要的是,长期以来,王石可是作为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著称于世的,你自己也有意无意地为民营企业家代言,怎么一到关键时候,你选择的依靠对象还只是国有企业?难道你不知道民营企业为中国经济贡献了半壁江山?难道你不认为即便在现行经济制度中,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是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万科本来就是民营企业,难道你看不起自己?

 

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法治经济。豪杰其争,必也争乎其法。通观宝万之争,不论是与华润合纵连横,还是频频举牌增持,姚振华基本上是按资本市场的既有规则在行事。王石或支持王石的一方呢?先是人家讲规则,他偏讲贡献;人家讲规则,他偏讲道德;人家讲规则,他偏讲情怀。到后来,在规则上争不过,就指责规则不对。但是,王石所寄望的监管部门并没有说宝能的资金不合法,司法部门也没有站出来说话。退一万步说,即便规则不对,在规则修订之前,是不是应该遵守规则呢?如果不尊重游戏规则,你还是否担得起企业家的称号?说实话,王石在整个宝万之争中的表现,层次太低了。

 

人们认为王石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首先是因为他把万科做得够大其次是因为万科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众普遍认为,这是一家依靠制度管理而不是把命运寄托于某个人身上的公司。

 

万科曾是国内地产界的龙头企业,自然是足够大。且不论万科的发展享受了中国城镇化运动的红利,单说万科自身的内因。从内因说,万科做到今天的规模当然是管理层的功绩,但何尝不是大股东华润支持的结果。王石敌视资本的作用,难道华润此前不是纯粹以资本方的面目出现的吗?

 

如今我们来检视万科所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一个连公司治理结构都理不顺的企业真的是一个制度良好的企业吗如果说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企业的法律公司治理结构就是企业的宪法宪法不立只谈法律是不是本末倒置

 

宝万之争的逻辑伏笔早在近30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王石曾多次解释他当初放弃万科股份的原因:“1988年万科股份化改造,4100万资产做股份,40%归个人,60%归政府,明确资产的当天我放弃了自己个人拥有的股权,一直到今天我在万科拥有极少的股份。之所以放弃资产,第一,我觉得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选择了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用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国社会尤其在80年代,突然很有钱,是很危险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穷,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钱。在名和利上只能选一个。我就选择了名。”

 

现在看来,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王石确实有能力管理好公司,但如果不通过股权控制公司,你的管理权就可能丢失,事实的发展正是如此。如果说王石当初拥有股权是危险的,但几十年来,社会思潮和经济结构毕竟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王石并非没有机会通过一些办法实现管理层持股。柳传志、张瑞敏、李东生,哪个不是在此期间完成了曲线持股的?

 

万科的股权纷争并不始于宝万之争,早在20多年前就爆发过君万之争,当时王石通过起诉君安证券成功阻击了“门口的野蛮人”。或许正因为他是通过法律而非市场的方式完成的阻击,所以20多年来,他并未成功地在万科的公司治理漏洞打上补丁。由于他和华润前董事长宁高宁私交很好,于是他引入央企华润成为甩手大股东。结果,华润一换董事长,他的处境立即不妙。要不是华润与宝能结盟,他还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可以说,王石是一招棋错,步步败退。

 

走笔至此,有必要重温经典作家熊彼特对“企业家”的定义。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就是通过创新手段整合社会资源、创造财富的人。要知道,在市场经济几大要素中,虽然离不开企业家,也离不开资本。没有资本,再天才的企业家都只能望洋兴叹。资本的天性就是逐利,对于万科这样优质的公司来说,谁都想控股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资本无所谓道德与否,它客观上不可或缺,也不应该成为被指责的对象。如果我们过分强调企业家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贬斥、妖魔化资本,那么,谁还愿意投资企业,谁还愿意当老板?

 

更关键的是,随着中国经济朝纵深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产融结合已经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在这个时代,一个高明的企业家必须兼具金融家和实业家的双重素质。让我们看看美国崛起时代的那些企业家,洛克菲勒、摩根等等,哪个不既是实业家又是金融家?

 

由此观察中国企业家的代际特点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与那些比王石晚一辈的企业家相比,王石对待资本的态度显然落伍了。新生代企业家已经是企业家群体的中坚,他们普遍在开始创业的时候就兼具了实业家和金融家的特质。企业家群体已经迭代,新生代才是这个群体的领袖人物

 

这一点,年轻人其实看得很真切。如今的创业者,谁还关心王石啊。

 

如今的企业领袖普遍具有平等精神,他们更愿意把资本、客户、员工、消费者当合作伙伴。他们有此精神气质,也是拜信息时代所赐。要知道,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去中心、自由、平等、交互、包容、共享。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同步推展,这个时代会延展、深化市场经济的理念,同时为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跟王石打过两次交道,两次的感觉都很不好。一次是他眉飞色舞地讲他在哈佛留学的体会,那意思是,你看,我够牛吧。我想,在哈佛留个学有什么了不起呢?中国学生留学哈佛至少也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了吧,更何况你已经是如此知名的企业家了,不是应该什么都见过了吗?怎么搞得像乡下人第一次进城似的?一次是他带几十个人的代表团去拜访褚时健,后者精力不济,而王石的表现完全是把别人的地盘当成他表演的主场了,那一个折腾啊。

 

有人说,人到四十岁以后,相貌是自己修来的。王石的相貌处处写满了“看不起人”,他跟人说话的习惯性姿态是:梗着脖子,撇着嘴,目光往下45度俯视。

 

一个喜欢俯视人的人,骨子里也喜欢仰视,所谓“看人下菜碟”嘛。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平视?


所属主题
匝说
匝说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