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孩子来说,玩耍是“工作”,是“功课”,生活里样样事情都充满新奇,可以玩。那么,怎么玩才更有趣,我们如何陪孩子玩,便是大人的功课了。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作者丨莫非

主播&后期制作丨晓瑞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对小孩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玩具箱,玩耍就是孩子的全部生活。
对孩子来说,穿衣、吃饭、洗澡、上菜场、摘草莓、做饭……件件充满新鲜,处处皆有冒险趣味儿。日常经验即游戏,顺手拾来皆玩具。只要有颜色,有形状,有声响,有味道,什么都好吃,什么都好看,四顾处处皆好玩。
而且孩子无需像大人,要用玩耍来扼杀时间;也无需那么“玩以载道”,每玩必要思考“学习的价值有多少?”玩就是玩,玩本身就是目的,孩子们乐此不疲。
然而奇怪的是,玩耍也许望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却也是孩子学习社交互动,情绪抒发,智力、语言扩张和体力发展的方式。所以,玩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工作”,一种“功课”。
玩耍提供孩子一个世界,一个可以由他操纵的世界。他可以自由地搭桥铺路,可以随意安排角色关系,去所有他想去的地方,进行所有在现实中的不能,上天下地,使一切成为可能。
这在孩子面对莫大世界所生的无力感中,无疑提供了一方可以发挥掌控的“桃花源”。
因此玩耍最神奇、最魔幻的地方,就在于想象力。孩子在玩耍中播下日后创意和想象的种子,随着他一路成长而开花结果。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有了此种了解,在刚有第一个孩子时,便紧抓住两个原则:选择最能发挥想象力的玩具,而且决不买多。
控制数量,是因为想象力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挥。数量过多,会让孩子眼花缭乱,喜新厌旧,想象力势必会打折扣。
因此,每年咱家除了书和画具无限供应,其他玩具只在生日和圣诞节时才买。即便如此,唉!家中玩具怎么还是多得超过想象?祖父母、亲戚、干妈、朋友等,即便配合着收敛,玩具还是大大多出所求。现代孩子真是幸福得没话说!
在决定购买什么玩具上,因读了一些专家学者的书,知道玩具设计愈简单,愈需要用手拼凑组合的,便愈能发挥想象力。于是像乐高(Lego)、积木、各种拼装组合式玩具、黏土、剪纸、拼图以及各项劳作等,便成为咱家的玩具主流。
也曾按美国一些家庭主妇的点子,在废弃的果汁罐头金属盖上贴各种贴纸,搜集一箩筐。教孩子抽一个认一个,来学习各种器物和水果的名字。
也曾给孩子买各色粉笔,然后选阳光柔和的下午,在后院地上、墙上,和孩子举行画图比赛。
更曾把吃完的各种坚固大型麦片盒,用强力胶黏成一座彩色城堡,开窗设门,让孩子钻进钻出。
美国这方面创意点子很多,重点是废物回收,加入创意,做成好玩的玩具——很符合我们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女儿五岁时,得知有注意力缺失症,我曾摸索好一阵子,设法帮助她。好友睿欣在女儿七岁时,送女儿一台简易印第安织布机,需要穿针引线来织成彩色布缕。她说也许可以培养女儿专心、安静的习惯。
未料,因此为女儿开了一扇手工艺大门。穿珠子作项链,织绣线作手镯,压花模、编竹篮、捏陶、织毯等手工艺活动,成为女儿乐此不疲的领域。女儿手也因此变得很巧,把色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日后,她送我们和她小朋友的礼物,大多为手工制作。而且很多是生活中不要的什物,经她一装点,化腐朽为神奇,让人看得叹为观止。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子一岁多回台,接收了表哥许多小玩具车。是的,回收也包括接收二手货。
客厅中,我们放有一张美国车库大拍卖时买的小桌子,桌面可打开,存放他所有微型车。旁边还连着小椅,像公园野餐用的桌子板凳。每天吃完晚饭,便看他一人坐在桌前,拿出几部小车在那桌上无声地开着,两手交叉推动,心中好像有一幅高架桥的蓝图。他两手比划形同“打麻将”,可以一人玩上好久。
后来有亲友送他一整套附椭圆形车轨道的电动跑车,现代化极了。没想到他玩玩,又把整个轨道拆开,自己搭自己的桥与路,自己按自己的速度开车。而且加入更多家具、绳子等什物,开拓更大的想象行路空间。
有一次,我们因有事把他暂放朋友家,那个家庭刚好有教会小组聚会。朋友的孩子已长成,没有一件玩具可玩,便用纸剪了一辆小车给他。没想到那张小纸车,他玩了一个晚上,堪称进入出神入化的境界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有一阵子,每天早上起来后,我都要先问:“请问今天我要请谁来吃早饭?”女儿那时大约四五岁,会庄重地回我:“茉莉!”那是阿拉丁神灯中的女主角,茉莉公主。
那段日子里,她每天都会换个名字,有时是白雪公主,有时是印第安女郎波可汉妲。
我们顺着她的故事走,作茉莉公主那几天,他父亲常用小毯子当魔毯,托着她和弟弟阿拉丁满屋子飞,她便会唱起:“整个美丽世界……”(迪士尼电影《阿拉丁》主题曲)。
又有一阵子,弟弟迷上公公送的一只机械狗。其实,公公说那是他自己真正想要的玩具,又一个大人补偿心理。
弟弟为狗取了名字“普吉”,叫它,它会应,还会摇尾巴,张开眼睛,好像真的一样。
每次他和狗狗玩得极为投入。玩够了,就把狗翻过来,拿出肚子里的电池放一边,告诉我:“这样比较省电!”
小孩入戏与出戏的功力,真叫我惊讶。想象和现实互不打扰,而且完全分得出两者的差别。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弟弟刚有语言能力后,有一天姊姊告诉弟弟,她有一个国家,叫琳达岛(Linda Land),岛上有许多动物朋友。弟弟兴奋地说:“好呀!好呀!我也要去!我也想交那些朋友!”于是两小开始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琳达岛探险。
所有的豆豆填充动物,都成为故事中的角色。故事是边走边讲,永无结局。
除了琳达,还有两个固定出现的人物,不小心入了我的耳:好妈妈和坏妈妈。好像卡尔维诺的《分成两半的子爵》,一个人物分成两个人来扮演。嗯,只是不知他们在投射谁?坏妈妈到底像谁?我得小心点。
这个游戏,玩到姊姊进了中学,才开始淡出,前后有十年之久。
弟弟六岁时,在学校接触到口袋怪兽。于是每天晚饭桌上交流的,都是口袋怪兽语言以及各种怪兽名字。稍微了解这个风潮后,我便说:“喜欢可以,但我们不搜集!”因为知道许多风潮后面,都是商业促销手腕,卡通加商品,全套进驻孩子的心。
向孩子解释“喜欢”和“迷恋”的差别。喜欢是适可而止;迷恋,则会到一个程度想要占有,想要更多。
那一段时间,每天我会为孩子的喜欢,和他一起聊口袋怪兽的最新动态,也会认养我最喜欢的口袋怪兽。
没多久,便发现他中文学校里,有小朋友为了搜集某张口袋怪兽卡,而有偷窃行为。更有小朋友不吃午饭,把钱省下来买卡;八块美金一张卡,在我观念中是被炒作得过于昂贵。我痛心地为孩子指出这就是“迷恋”的不良后果。
万万没想到,居然还有父母会起早摸黑为孩子去商店排队,买美金三四十块一张的口袋怪兽卡!这些父母知不知道他们在骄纵孩子的胃口,在培养孩子错误的观念?
如一阵风,像过去曾流行的Power Ranger(超凡战队),口袋怪兽早已不见踪影。我问已进入青春期的儿子:“为什么当初你看口袋怪兽卡通,没有像看迪士尼卡通那么热衷呢?”他的回答大出我意料。他说:“口袋怪兽没有什么深度,只是比威力大小,看谁最厉害,但没有所谓的善恶之争,好坏之别,没有道德准则(morale)!”
这是美式文学教育下的结果吧!老师每次讨论一个故事,总会问:故事的道德准则在哪?
虽然我知当初六七岁的他,如此选择不见得是建立在这个原因上,但很高兴今天他告诉我,他没搜集,并没有遗憾!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是的,玩耍不一定要有金钱作基础,但一定要有时间,我是指父母相陪的时间。一天晚上,我说:“我们来玩警察抓小偷!”
把灯全关了,然后父母当警察,小孩扮小偷,很符合家中的权威模式。拿一支手电筒,我们开始满屋子黑暗中“叭呜!叭呜!”地巡逻。
最后我灵机一动,问:“弟弟在哪里?”
单纯的小孩,一下就从躲藏的暗处回答:“在这里!”每问必应,还不知行迹败露呢!
我们再装作遍寻不到,到寻出尖叫声。
还有一晚,孩子的爸一头躺下,躺在地毯上,说:“让我们来露营!”孩子们马上兴奋地乖乖躺在他身边,说:“哇!看到满天星星了!”(真有想象力!)
然后爸爸开始扮大野狼吃孩子屁股,左右孩子嬉笑、尖叫。
电话响了,是找爸爸,便由我躺下充数。不会武,便只好来文的。我开始跟他们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他们在我肚子里,我怎样觉得肚子被踢凸的部位,好像外星人。女儿生下不足重,又怎样像只小猫咪……两人睁大了眼,在回忆中,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爱,他们是如此在爱中长大的。
当孩子说“我没有人玩!”时,他们呼求的是一个人,一份关系。此时当然不要塞他一份玩具,而是要把自己赔进去玩。
喔!相信我,你不会后悔的,孩子的童年一瞬,千金不换。到今天,我都不知这些回忆是属于我的多,还是属于孩子的多?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电视,更决不可以放纵,来做父母的替代保姆。
在咱家,孩子从小一天看电视不可超过半小时,随着孩子年龄渐进到一小时。现在两个孩子是青少年,最多一天也不超过两小时,那是在看一部电影时才会有。
我们也决不任其坐在电视机前随意转台,那样对孩子看什么便无所掌控了。美国有句俗语:“You are what you eat!”(你是你吃进去的东西!)一点都不错。美国卡通、孩子节目不见得全面安全,暴力、性色彩还是隐约掺藏其中。父母不把关,便只有任孩子单纯的心灵被污染。
艾略特曾形容“的诱惑”对智识尚未发育的年轻人的“侵袭”,如同侵袭一个“空洞的房间”。放在后现代,对毫不知设防的孩子来说,电视连续剧、日本一些暴力卡通,都是一波又一波对其感情和意识之“空洞房间”的冲击。
更何况,所有孩子节目都被大量玩具商品广告包装,在短短时间内重复轰炸,为孩子洗脑“非要不可”的讯息。为避免这种情况,父母亲自选择录像带是最好的把关方式,孩子也可以重复看。我们家便有一个小小的录像带图书馆。
近来问青少年孩子:“和同学比,你会不会觉得没有看够电视呢?”
“不会,我根本没那么多时间看!”
也对,想到他们要运动,要读闲书,要做功课、做手工,弹琴等等,是没有什么时间“只”看电视。这自然也包括上网。
有一天外子下班回来,累了,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休息。他们还劝爸爸:“你电视看太多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看电视,是在培养孩子一种生活方式。那是一种长坐不动的静态生活方式,沙发马铃薯,过胖儿,都是这么出来的。更何况已有研究报告说:看太多电视会影响孩子的学校学习、智力发展,引发过度冲动行为、较少与人社交互动等后遗症。
这一切不也反映在上网、打电动中么?
若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较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要从小开始,少看电视、少上网。
我深信玩耍是孩子的一种天赋,就像天使自然就会飞。
一旦孩子不会自己玩,要靠讲究、设计精巧的玩具来刺激时,也是他们翅膀落下的时候。
现在有太多早熟、老成的孩子说着电视语言,玩着电动或手机,对价钱、产品精明世故,对自己所要与不要十分自信。他们也许入世甚早,可以生存竞争,但是也失去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贝:纯真。那可是一去永不得复返的宝贝!
我承认,这对父母是一项艰巨的拉锯战。但也是为保存孩子的纯真而奋战!
不算登高,但从心底深处,我呼唤天下所有父母:让玩耍真正回归天地吧!
本文已收录繁体字版《莫非爱可以如此》一书,台湾张老师出版社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

父亲节专刊】父女共舞丨莫非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上)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中)丨莫非(附音频)

生活在他方的女儿(下)丨莫非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儿童节专刊】让玩耍回归天地丨莫非(附音频)
单身讲座
所属主题
故事的呼唤
故事的呼唤
故事的美丽和力量,在于不只可以反映我们是谁,也可以改变我们是谁。 书写你的故事,可以更了解神的故事;书写神的故事,会让你的故事更有意义! 征召千万好笔,书写神的故事!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