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部编版语文教材,延续以往中国教科书的风格,大凡原文里遇到“上帝”、“耶稣”,都会眼都不眨地删去。其中尤其以安徒生童话的改编最为明显。
不过,今天我们不聊大家耳熟能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聊的是另外一篇收入在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安徒生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先从大女儿(4岁半)的阅读反应谈起吧!当我把整个故事念给她听,我问她了一个问题:孩子,你希望自己是哪一粒豌豆?
她想了一下,仿佛在回忆故事的情节,我正打算提醒她,她说,“我喜欢最小的那一个。”此时,我不禁会心一笑,我相信安徒生要是在现场的话,他也会仁慈地点点头。
这是一篇关于成长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从这一个普普通通的豆荚开始。不过呢,故事刚拉开帷幕,这豆荚里的豆子啊,就开始吵吵起来,你若是曾经教过小孩子,就会不禁做一番联想——叽叽喳喳的一群小嫩豆子,最像谁呢?我觉得,听故事的孩子,会很自然地把他本人带入到故事的对话里去。
小孩子正因为他们对世界、对自我的认知没有疑惑,他们的语气就非常自信,甚至有点不可一世,谁让他们这么幼小稚嫩呢?所以,这些豆子们在七嘴八舌议论一番之后,雨水继续滋润,阳光依然照耀着他们,也正因为有了生命,他们就按捺不住了:我们得做点什么呀!
的确,人在小时候,哪个不渴望快快长大?常常听到孩子信誓旦旦地说,老师老师,我是大人了,我可以为你做点什么吗?他们似乎已经明白,生命应该有有所作为,生命不是偶然出现,随后就稀里糊涂地消失了。
结果,豆荚开始变黄,豌豆也开始变得成熟饱满,此刻,它们拥有了更为坚定的意识,在“整个世界都变黄啦”的呼喊中,仿佛听见那种人到壮年时不我待的急切感。
而这5粒豌豆接下来的命运,就随着他们各自心中的渴望渐次展开。现在,它们全都落在了一个孩子手中,成为一把玩具枪里的子弹。
第一粒豌豆高喊着“现在我要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了!”它对世界的想象就好比是一个众人竞相表现自己能力的舞台,任何人都可能在这个剧场上担任主角。结果呢?第一粒豌豆在被射到房顶后,沿着水笕滚落,最后被只鸽子给吞了。
第2粒和第3粒没什么雄心壮志,它们懒散、认命,未来会怎样,根本一点也不感兴趣,他们的人生哲学是随波逐流就好,走到哪就是哪儿,结局和第一粒豌豆一样,都成了鸽子的食物。
第4粒有点特别,它原本想着可以冲向太阳,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当最终落在臭水沟之后,它的身体开始膨胀,变得越来越胖。它忽然间觉得这样挺美!甚至臭水沟也跟着附和它对自己的溢美之词。它早都忘记了梦想为何物,反之,拥抱肮脏、浑浊的臭水竟然让它感到生命的大欢喜!
如果这4粒豌豆可以算是对人生的一种隐喻,我们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存在三种人。
一种是持现实主义的人生,有点像儒家的那种自信满满的人格期待,他们做自己命运的主宰,他们目标明确,极其渴望成功,但是留给他们的结局无非就是成为别人(死亡)的食物。
另外一种则属怀抱浪漫主义态度、随性生活的人。他们不争,不夺,永远活在当下,永远一副从容淡定的模样,直到死亡的镰刀伸向它的脖子,它才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自由。
第3种人最为可怕,当他们碰壁、理想幻灭之后,居然开始赞美这个世界的黑暗与这个世界为舞,享受一种虚假的赞美带来的满足感。这样的人生观在我看来,就是站到理想的反面,是彻头彻尾的幻灭主义。
表面上看,这几种人生态度,一种是审美式的,一种是伦理式的,一种是宗教式的,但其实都反映了人本的世界观。
而最后的那一粒豌豆,原本和其它豌豆一样,小时候,看世界都是绿的,长大了,看世界都是黄的。因为,它们没有神圣的指引,它们只有自身的经验作为唯一的参照。面对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经验是有效的,可是面对自由、面对生命终极的意义,经验反而可能会成为致命的拦阻。
这一粒最小的豌豆,经历了和自己所期待的截然相反的人生,它从被射出去的那一刻,就不得不生活在黑暗里。奇怪的是,它没有认命,更不是起来扼住命运的喉咙,它没有抗争,反而非常确信一点“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它相信一切自有上天美好的安排。它看待人生,是用最长远的眼光,它期待谁会走得更远,尽管一开始它就落到最后,甚至连那些随波逐流的豌豆都赶不上。
这也是一篇关于生命的童话。在被青苔包裹的过程里,豆子的生命依然存活,当它开始慢慢吐出嫩芽,人生中第一次,它开始和别的生命建立了真正的联结。
面对病得快要死去的女儿,这位母亲已经失去了一个,但她却说,那是仁慈的上帝不愿意让女儿受更多的苦。这时,她们家的窗户,因为忽然有了一抹绿色,仿佛上帝特派的天使,给了这个孩子极大的信心和欢喜。
她的母亲相信,但是就如圣经中那个被鬼附的男孩的父亲,当门徒用平常的办法赶不走孩子身上的魔鬼时,这个绝望的父亲来到耶稣的面前。主耶稣挑战他的信心,“你若信,就必得着!”这个父亲回答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很奇怪,当安徒生开始把这一对母女拉入故事后,那最后一粒豌豆是那么的宁静,你只能想象它如何一片片吐出绿叶,沿着这位母亲安放的小棍子和绳子往上攀爬。
故事的结尾是,这个小女孩脸上焕发着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闪闪发亮!豌豆开花了,她的生命也在喜乐中悄然绽放!而原来那粒豌豆呢?它已经不见了,你可以说,它和其它4粒豌豆一样,也死了,但是它相信上天自有安排,它原本是想过一个自己眼中以为美好、丰富的人生,但是结果呢?它经历了恩典,印证了圣经所说的: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 12:24 )”。
第三,这也是一篇关于逆境与挑战的童话。通常所见,挑战面前,我们要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气度,要能够咬紧牙关,甚至用所谓贝多芬式的“扼住命运的喉咙”作殊死搏斗(贝多芬是不是这么想的估计没人去深究)。
但是从这篇童话故事的主旨来看,它似乎是要传达一种更加深厚的理解逆境、应对挑战的方式和态度。也就是《逆境中的祝福》一书的作者通过查考约瑟一生的故事得出的结论:人之所以遭遇可怕的逆境,是因为它要担负一个伟大的使命。请注意,这里所说的伟大使命,并非出自人的天然热忱或英雄主义式的献身,而是谦卑自己、服侍他人的品格力。
真正的伟大使命不在乎能影响多少人,而是能够真的在微小的事情上成为黑暗中的亮光。而人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信心,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靠着恩典而得。在盼望中实现。
安徒生一生苦难不断,但他提笔写到一生的总结,他在自传的开篇语带幸福地说了一段话,我认为比海子那首广为人所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要温暖、喜悦、炽热得多:
我这一生称得上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情节曲折变幻、引人入胜。我从小就因贫困无助,独自闯荡世界。运气还好,遇见一位纯真的小天使,她对我说:“你要选准生活的方向和目标,按自己的意愿和理性的需求去发展,我会给你指引和保护。”命运对我来说,还从未有过如此睿智幸福的启示。通过从我自己的人生故事所获得的启迪,我将告知世人:仁慈的上帝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你的生命里可曾遇见这样一位小天使?又,你是否准备成为别人生命里的小天使?
在家 | 你怎样跟随耶稣,孩子就怎样跟随你
教师 | 到哪里找一位严格点的老师?
开学 | 再议家校沟通
信念 | 最完美的教师,会是谁呢?
长文 | 新酒需要新皮袋!
观点 | 新酒需要新皮袋,为何人们总说陈酒好?
课程 | 开学了,C教师如何搜集整理资源?
行走教育
微信号 : Walking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