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知,大花苗族這族人雖多係散居雲南武定、尋甸、昭通、永善、大關、彝良和貴州安順、威甯等縣份內的,但人數卻沒有多少。在這些地方,除雲南尋甸、武定和貴州安順以及威甯所屬之葛布,是內地會Church,其他各地及貴州威甯所屬之石門坎則為循道公會之教友。據一千九百三十二年之饑荒調查,石門坎等屬各縣,各分會之教友,和老弱子女等,共計七萬七千七百七十多人,現在未蒙主光照者尚有三分之一。
——張忠信.滇黔苗族生活概況.末世牧聲.1940年20卷4期,17-18.
讀:
鄙人認為,這份資料中提到的當時阿卯人口,比較貼近於真實。一般說來,1949年以前,川滇黔邊阿卯大約在十萬左右。大約在二十一世紀初,有人統計,阿卯約在四十萬左右。鄙人一直都對阿卯人口懷有好奇心,尤其是近百年來的人口變化以及遷徙情況,都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在現今的社會裡,城市,或者鄉村,都可以找到阿卯的蹤影。從前他們居於深山,現今,更多的他們已經走入城鎮,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問題——與他族的聚居帶來的文化適應問題、物質生活問題、精神信仰問題……對於許多異地搬遷的阿卯來說,他們在新的社區裡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和習俗、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面對諸多的問題,這是一個掙扎和融合的過程。誠然,很多的人面對這些早已不是問題的問題,顯得隨心所欲了,但同樣也有很多的人,他們依然會因為這樣的問題而給自己帶來困惑。認同他人,又能保持自身的特點,是一個需要時間來證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