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睁眼,六点半,脑子苏醒,但浑身酥软。近几日欢庆带来的疲倦尚未消散。
想起来,今天是我生日,不免心中一叹,“啊,又长一岁。”
三十岁的时候想要正式开始,因为那是夫子公开服侍的年纪;
三十三岁的时候想要正式开始,因为那是他颁布大使命的时间;
再次问问自己那个亚历山大的问题,“新的一岁,你准备好了吗?”听不到回答,只有沉默的哀叹。
我总觉得自己需要一个正式的开始,等我准备好时。然而,我发现自己总没有准备好。生命、关系、装备、技能,常常在用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足够。我也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早产儿的重担懂得都懂。
可是转念一想,我这一年成长和服务一点没少,全因主叫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所以,我也并不需要等装备好了、等感觉好了、心态好了或是状态好了,才开始工作。
很长时间以来我以为改变是这样发生的:
热切地祈求—》强烈的负担—》自然地行动
但是这一年的阅读和对话让我意识到成年人的改变似乎并非如此。
互联网的生活方式似乎在强化“凭感觉行事”。快速刷屏的时代,人们被直觉的洪流包围——3秒快速判断一个信息的价值,逻辑是否连贯不要紧,前后矛盾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感觉,是吸引后行动(点赞、收藏、转发、消费)。行动的基础不是敬虔、公义和自守,而是直觉、主观感受以及被同化的本能反应。
直觉、感受和本能皆被造、都很好,但不唯一好,也不是最好。何况还有玷污和扭曲的痕迹。所以上述模式的缺陷在于,忽略了经上反复在说的——脱旧习、穿新衣。OT中日常地献上、规律地过节、每周的安息也都在提醒人们习惯的重要性。
《DigitalLiturgies》的作者说,“习惯,为我们的心灵创造了栖息地,也塑造了我们的身份,并训练了我们的渴望,使我们善变的情感不至于独自承担我们生命的重量。”
詹姆斯在《原子习惯》里面提到,每一种习惯都在建议,“嘿,这就是我的身份。”读一本书,可能觉得自己是个爱读书的人;去健身房,让你感到自己热爱运动。虽然单一的行动不会立刻改变你的信念,但我们的行动在为我们的身份投票,添砖加瓦。
换言之,新人并不是透过强烈的目标导向来实现目标,而是透过建立基于新身份的新习惯来达成。
这种观念被转变之后,我这一年的变化才真正开始。但如何立习惯呢?
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腓4)
这是保罗给的操练习惯的方案:思念关于你新身份的美事并付诸行动。
万事开头难,我想过背诵某卷书,一年读50本,学会游泳,……,可是年复一年,计划还是稳如泰山、纹丝不动。
以至于每年到了生日都压力山大,难以面对失败的过去和暗淡的将来,到了年底更是心中满了愧疚——想想年初做的计划是如此的宏大,结果没做多久就被打趴,才发现自己是眼高手低的软脚虾——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然后再一次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今年绝不如此。然而,没什么大用,只不过开始了另外一次雷同的失败之旅而已。长此以往的反复折腾,造成了一种意志力薄弱的自我认同。
究其原因,如盖茨所说,“大部分人高估了他们一年内能做的事,却也低估了他们十年内能做的事。”坚持长期主义的方式是分步、小额、定量的摄入和支出。今年没有立大志,而是立小习惯,并从小计划、即刻执行开始。
詹姆斯在书中提到他有个朋友减了100斤,这么大的目标对于一个臃肿的人来说如何达成呢?他的初始目标很简单:每天去健身房5分钟,到点就走,绝不多待。这个目标简单、易行,一周、一个月,渐渐地成为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然后,再开始增加时间、改变饮食,最终减掉💯斤。
于是,我便制定可落地的计划、从微小的努力开始建立新习惯。
我放弃一年背诵一整卷的计划,虽然听起来很“敬虔”。改为拿起来就背,每天背1-2节,也有定期定章节背诵。对自己有用的,背;对别人有益的,背;不熟悉的,背;熟悉的,更容易背。这样坚持了一年,虽然没有背到365节,但至少有一百节了;没有背完一卷书,至少1/3,1/4背下来了。
目标定低一点、可实践一些,虽然暂时要面对自己很弱的身份落差,长久看来却是在曲线救国,如路易斯说,“最远的道路是最近的归途。”
当然,也不能死记硬背,需要换着法儿地背,也得想方设法地用出来。今年谈话中的“含经量”明显高了很多!虽然有些看起来背了就忘,可是我相信这些仍然存记在心。那带着能力的话语绝不会徒然返回。
读书这事也是如此,以前倔强地以为一年不读五十本都对不起这个身份和呼召。可是,一个只教科和教辅的工科生哪会爱读书、能读书?十年前,可能一年读5本都不到。今年计划读书量不多,且一个月只需读一本。在各个设备间同步,好让任何时间和空间都有机会可以接触到书,适合不同身心状态读的书。
读着读着,就发现一个月肯定不只读一本,有时候2本,甚至3本。也不一定全读完,慢慢形成挑好书和速读的习惯,再加上一些“差生文具”,一年下来阅读量也很可观。
今年读书的主线按人物来读,人文类主要读路易斯,列了十几本,都翻了,读完一半,有些来不及就反复听了几遍。纳尼亚系列做了精读,配合着其他本对读,饶有趣味,算是沉浸在路易斯宇宙里了。读一本,其他就会跟着联动去读,没压力且有收获,但如果一下子定很多量,很容易后继无力。
而且,今年终于开读英文书了。以前目标定得太大,立志用全英文阅读取代中文,但其实连一本完整的英文书都没读完,其浮夸程度可见一斑。今年把目标定的很简单:每天读几页英文文章,再读完一本英文书。我挑了一本小的、薄的故事书,睡前读一点,其实几周就搞定。后来陆陆续续读了几本进深的、服侍亟需的英文书。有计划、分步走不只是切分了计划,也是减弱了难度。
今年最惊喜的礼物要数游泳了。前几年工作没有节制,加上劳累之后的报复性进食,以至于肥胖和疾病缠身,所以一直想恢复健康饮食和规律锻炼。可是鉴于成年人可悲的面子,以及不愿在自己身上花钱,所以一直迟迟没去学。
暑假安息3周,趁着送孩子学游泳的机会,我在旁偷师。一面记录,然后练习,回家找视频自学。就这样,2周之后,孩子会了,我也会了。然后就一直到现在,每周雷打不动2次游泳,速度越来越快,还在解锁新的姿势中。最重要的是,操练身体益处实在不少。
到了11月,还有份意想不到的大礼,就是早睡早起。是的,立习惯的will和power都是从上头来的,我只是识别、聆听,然后顺服。
我们夫妻二人一直立志早睡早起,却从来没有实施的时候。日日拖着疲惫的身躯磨洋工,明知低效还要硬撑。一次去北方的偶然机会,因为太冷没有暖气,只好早早上床休息,原来以为不可能在9点睡觉,没想到毫无压力。强制挑战作息之后,发现并无大碍。
12月将临期,立志带领晨更,也是自己需要。因此,晚上最要紧的事就是赶紧上床睡觉,斗争了几个早晨后面就可以无痛起床。坚持了一周、二周、一个月,生物钟也就倒过来了,每一天神清气爽,比往常多1-2小时可以安息和高效工作的时间。
在背诵、读书、运动、早起的习惯背后,其实是在操练一种品格的习惯——自制,这也是对工人的基本要求。在使用时间、金钱、精力和恩赐上都要自制,把欲望放在约束之下。
在肉体上操练节制,慢慢地不吃高油高糖的食物,代以低卡优质的食物;也勤站、少坐、多动,规律游泳、跑步、登山和打球。
在思想养成节制的习惯,不胡思乱想,哪怕一时陷入负面和消极,就用至少同样的时间思想上面的事情;识别思维定势,有意识与错误思想对话,“这真吗?”、“合理吗?让心思充满真、善、美。但,切忌思虑过度,多做体力活,调剂脑力活动。
在情感上节制,就是不让爱泛滥,不要怜悯过度,认同却不一定赞同。爱所有人是从爱身边的人开始,有些人是很有需要,但还是要适时sayno。远离弥赛亚情节,先从具体的、身边的人开始爱起。
最后,也在言语上形成节制的习惯——以前很爱说,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知半解的甚至不大明白的都说了,有时候为了展现“爱心”,一聊就聊很久。言多必失,现在在人群中,我尽量少说,只说必要的话,力图让“含经量”提高。面对妻子和孩子带来的失望,及时闭嘴,离开安静,不被情绪左右。
这是过去一年赐给我的礼物,大而且丰富。这一岁,操练不少,补上一点以前缺的功课,也因此更确知自己是蒙爱的。越殷勤,越感恩。因为,正是基于新身份的新习惯塑造了作为新人的我。当然,我也有很多失败的时候,还是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三天打鱼。然而,我也不灰心,因为有了作为新手的自觉。
就像学游泳一样,一开始我连基本动作都做不对,咬牙坚持完回家浑身痛;后来慢慢把动作做标准,再训练肌肉,体会肢体的协调,配合呼吸;最后在动作到位的情况下提升耐力、加强训练。整个过程,失败是大多数的,但是一点点的成长都是坚持下去的奖赏,而习惯正是在这些克服肉体过程中的小小得胜上建立起来。
为着这些已成的事,我满心欢喜感恩。最重要的是,它们也成了记录,见证出祂是天天背负我重担、垂听我祈求的主。
每一次成就,必先有呼求!
每一次失败,后必有美意!
因此,也彼此勉励:新年无需立大志,而要立新习。大声宣布自己要改变也许连自己都能感动了,但落地实践、分布执行、日日坚持却是需要很多的坚忍和自制。
生命是一段旅途,成了肉身则是一段冒险。在此时此地抵抗一个个试探、逃避一桩桩危险、克服一种种惯性、形成一个个习惯,需要具体、落地,每时每地。祂不是等我准备好了、感觉好了才呼召,呼召早已临到,工作从未停止。
日拱一卒,让我知道自己是士兵,而不是将军。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但求聚沙成塔,一步一脚印。小火车开得也许慢,但带着新性情、使用新动力,终有一天会去到指定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