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4 12 月, 2024
spot_img

萧三匝:新年初始论王安石及宋代思想大势


571。两宋政治思想,主要有理学与功利主义两派。今世多空谈理学而少言功利主义者,实因功利主义已成时代主潮,以至于道德沦丧,人心思变,所谓反者道之动也。

 

572。理学之兴,为佛教刺激之结果。佛教自东汉入华以来,虽历经波折,毕竟已适应中土之环境。尤其有唐一代,更赢得大好发展机遇。至宋初,佛学早已成为中国思想之有机组成部分。唐人已有融混儒释道之试验,宋人则由此结一硕果,且名之为理学也。要言之,理学为宋儒引佛老以救儒之结果。若无佛陀西来,儒学必不能复振。而复振后之儒学,已与此前大不相同。

 

573。引佛入儒之理学为理学之正统,引道教象数之学入儒之理学为理学之偏门。前者以二程朱陆为代表,后者以周敦颐、邵雍为代表。

 

574。政治哲学与人生哲学虽有关联,但毕竟不同。从政治哲学论,理学之创见实不及功利主义。理学之生发主要是中国思想内在逻辑演化之必然,功利主义之兴起则主要与两宋积弱而思复兴相关。考诸实际,功力主义派之重要性当在理学派之上也。

 

575。儒学本以经世致用为旨归,孔子也不排斥功利,不过主张以义制利而已。但后世儒家,偏离孔子之中道,高倡仁义而不言功利,甚至一概指斥谈论功利即是法家,不足与论。至清末腐儒,面对西学挑战,仍不思改弦易辙。然从古至今,道德理想主义既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御外敌。宋代功利主义之兴,既有现实政治之考量,也是抗议理学派强国(北宋)、复国(南宋)束手无策之必然结果。

 

576。功利主义派以北宋欧阳修、王安石,南宋吕祖谦、陈亮、叶适等为代表。客观而论,上述诸子虽非通常意义上之醇儒,但绝非法家,实乃敢于任事之真儒。他们虽不把仁义挂在嘴上,但并非认为仁义不重要,更不是要抛弃仁义,不过是以功利为手段落实仁义之宏旨也。故,上述诸子实为通过行动拯救儒家之功臣。

 

577。宋儒奢谈道统,但无论是理学派还是功利主义派,皆为儒家之革命派,只不过前者主要贡献为人生哲学,后者有功于政治哲学更多。我平生最厌听各种道统论,原因有三:一,任何自树藩篱之举皆是自取灭亡之举;二,大倡道统之人多自命不凡,殊少宽容风度;三,当权者若自命道统担当者,统则统矣,道则亡矣。道本高于人,但道统论至少将道与人地位并列,可谓狂妄僭越。

 

578。功利主义派之命运取决于当权者之态度。此派在北宋曾因王安石变法而势力大振,但变法不过昙花一现,入南宋后,朝廷苟安成习,不思恢复,以至覆亡,此派遂趋式微而入于民间。南宋之亡,理学派之空谈性理是否当承担一定责任?

 

579。儒家长于守成,而短于创新。功利主义派以创新为要义,当整个社会笼罩在儒家思想中时,任何创新势必遭致守成、守旧派之广泛攻击而至于失败。中国历代变法难以成功,不难预知也。


580。王安石若生清末,必行康有为之事。二人相较,王有实权及从政经验而康无之;王做事谋划周全、循序渐进而康急躁操切;王遇实君而康遇傀儡也。从才、德、能三方面衡评,康不及王远甚,而晚清危亡之势又远过于北宋,此不能不引发后来论史者浩然长叹也。


所属主题
匝说
匝说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