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spot_img

中国传统学术之理论与实践

中国传统学术大致可分为两方面,即心性之学和治平之学,暂理解为理论与实践,前者亦可称为“德性之学”,后者称为“史学”,二者交相为用,可分而不可分。皆因中国传统学术历来重视“会通”,而非“专家”,所以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之说。因此,我们可以说孔子是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史学家,甚至社会学家都可以,但这些“家”却不同于西方的“专家”。

就儒家学术而言,正心诚意是“体”,即理论;修齐治平则是“用”,即实践。就理论而言,尽管中国人讲“正心诚意”,但又不同于西方之心理学,中国传统绝不会将动物实验结论用在人心上,所谓正心诚意,属于人生修养性情陶冶人格方面。

中国传统认为只有具备了某项人生修养,才可以投入到实践当中。道家重理论而轻实践,墨家重实践而轻理论,唯有儒家二者兼备,故能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之大统。随时代不同,比如汉唐偏重实践,宋明则重在理论。

中国传统之学术理论方面,从某种意义上包含一种宗教精神,从而具有宗教功能,这是中国文化非常特殊的一点,而此项宗教精神则从个人之心性修养中获得,一旦心正意诚,人便会自觉去求知。同理,如果空有一番心,而没有具体行动,那也就不能被称之为心正意诚。就这一点,中国又不同于西方,西方获得知识就是为了获得知识本身。

简单地说,中国传统学术认为先做人后做事,并且在做人中做事,从做事中能看到做人,二者有区分,但又没有区分。西方却不同,像叔本华、尼采做人做事可以分为二,我们重视其思想即可,其人不重要。

中国人讲三不朽,重在立德,就是表明中国学术非常重视做人的道理,西方则是灵魂不朽,人原本就是一个罪人。因此,按照中国文学界评估杜甫要高于李白,实际上是融合的立德之别,而非单纯的诗歌之别。

受此中国学术传统影响,在评价曹操和诸葛亮方面尤为明显,不注重二者的事业,亦不注重二者的诗词歌赋,而是二人的内心境界和德性的评判。尽管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但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备受后人崇拜,心正意诚至极也。相比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尽管他能横槊赋诗,无愧一代文豪,又是政治家军事家,却备受后世讥嘲。

宋儒云:“不识一字,亦可以堂堂正正做人”,讲学术而不识字,可谓天下之奇葩,但放在中国传统的“心”上,则不失为又一境界。正如孔子所言“不亦乐乎”,关键内心怎么样?

至于实践方面,则需对过去历史有所了解,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传统学术不外乎经学和史学的理由,而历史上有名的史学家几乎可以说是“大儒”。经学是做人大纲,史学则是做事原则,因此若要研究中国传统学术,二者一内一外,必须兼备方可。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混为一体,那么中国史学更是如此,政治社会经济都在史学当中,归结起来就一个“鉴”字,即我们常说的“以史为鉴”,其目标和经学一样,为的是完成一个“善”字。青史留名者未必建功立业,未必著书立学,但只此一善,就不枉一生。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