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寻的“神”(梦想)和眼前的“人”之间保持着一种张力,怎么把神和人连接成一个整全的世界观,才是每个人的终极命题。
前几天,我的一位长辈跟我爸爸联系,把他的家事发给我爸爸看。这位长辈已经很多年没跟我爸联系了,但没想到,这次他却把他们家巨大的矛盾冲突告诉我爸爸。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是什么情况让他这样做呢?
他是我爸爸年轻时的好友,年龄比我爸爸大,他在90年代就下海经商,据说很早就身家千万。那个时候我还很小,对经商致富没有概念,印象中,他常来我们家,我叫他罗叔叔,是一个很高大的长辈,当时有一个女儿,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那个时候还是计划生育,是偷着生二胎,听说那时计生委到处抓超生的人,我们家曾帮助掩护过他们生下第二个女儿,所以他们对我们家怀有一份感激。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看到罗叔叔从泰国回来时拍的照片,90年代能出国旅游的人是很罕见的,比今天开劳斯莱斯的人还少。还记得有一张合影,是他抱着一个泰国女子,那个泰国女子穿着暴露,这样的穿着在当时的国内属于非常不正经。我妈妈问了一句:“你不怕张姐姐(罗叔叔的妻子)吃醋吗?”罗叔叔说:“那不是女人,是个人妖。”于是,人妖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认知体系里。
听爸爸说,罗叔叔虽然只有小学文凭,但很爱专研,在80年代就开始做木工活出去卖,属于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那时其他人都想着怎么安稳的有个铁饭碗,他却想怎么出人投地。后来,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90年代那会儿,两家“三九胃泰”公司在电视上互撕起来,都说自己是正宗的三九胃泰,如同今天王老吉和加多宝互撕一样。但那个时代的人没有这种商业意识,根本就没人注意到。然而,罗叔叔注意到了,还给我们讲两家公司互撕背后的商战,我由于年龄太小听不懂,但他讲这事时的津津有味还在我记忆里,也算是对我的商业启蒙。
再后来就听说他办了很多企业,还开了餐馆,茶楼,他妻子也跟着他下海,他的身家早过了千万,那个时候的千万跟今天的千万可不是一个概念。
记得我上中学那会儿,他邀请到了李伯清来宜宾做了一次散打评书,李伯清在那个时候红得发紫,能请到他是要有一定社会面子的。他邀请我们家去看。我第一次听李伯清评书就是那次,记得罗叔叔做主持介绍李伯清,他在台上有些拘谨,口齿不太凌厉,跟他在私下里的干练完全不同。可以看出,他不是那种夸夸其谈,而是一个内敛型,有很多想法和行动力的人。用现在的性格分析来看,估计他属于INFP型人格,简单说就是属于灵性丰满,情感和理想充沛,有丰富内心世界,不太重视物质。
后来,由于大家都很忙,他也很少跟我家有联系。不过他后来的事迹,愈发向着INFP的方向飞奔了:他开始研究天体物理。
这让很多认识他的人吃惊,因为他并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训练,虽然他爱琢磨爱思考,但这跟研究天体物理还有天大的距离。但同样是INFP的我理解他,他一定在构建一个内心的宇宙秩序,也许他看到某本书后,夜观天象,突发灵感,有了自己的一个“发现”。然后,他需要把它表达出来。
但他的科学功力又不够,所以听说他是花钱请别人写书,署上自己的名字。据说花了上千万,出书以后没人买,反而到处送。有人觉得他可笑,有人觉得他欺世盗名。但我觉得都不是,他应该是真诚的相信自己灵感,不然,不会花这么多钱去出书。更不可能是欺世盗名,他花钱买个著名企业家不是更有名望吗?怎么会去在天体物理界去搏名望。
只是他忽略了一件事,现代科学已经不是牛顿、莱布尼茨的时代了,甚至不是爱因斯坦、杨振宁的时代,可以凭个人天才奋斗就能取得成就,现代科学是需要非常专业的训练作为基础,还有巨量的资金来满足你的实验,而成果需要严苛的内部评议。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他更像是唐吉可德,是一个错位的勇士。但那些嘲笑他的人也扪心自问,你们“正常”生活的终点在哪里?
罗叔叔也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部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电影里一位《宇宙探索》杂志主编,坚信有外星人的存在,为了他的这个信念,他几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和经历,甚至耽误了同事和家人,妻子也和他离婚,甚至自己的女儿也因为他,得了抑郁症。在寻访外星人的过程中,被欺骗,也遇到很多同类,既充当了平民史诗超验化的英雄故事主角,又在啼笑皆非的荒诞化行为里。
这位电影里的主编和罗叔叔虽然一个贫困,一个富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追求超越于现实之上的价值。他们不认为事业有成,家财万贯,众人羡慕是值得追求的价值,与天外的世界比,这个地上的追求简直不值一提。
罗叔叔后来不怎么打理生意了,把生意给了他的妻子和女儿。
但都有梦碎的时候,电影结束时,主编的讲话含有对女儿和身边人的深刻自责。而罗叔叔的梦碎直到给我爸爸的那封信,才被我们知晓。
可能是罗叔叔“不务正业”的行为造成了家里的裂痕,早在十多年前,就发生了很大的家庭矛盾,甚至在2014年,罗叔叔准备向法院起诉妻子和女儿,据他说,他妻子和女儿要倾吞自己在公司的股份(他们是家族企业),剥夺他的财产。他写给我爸爸的原话里,用“重大罪恶”来形容妻女,可见他愤怒到了极点,而且持续了近十年。
由于只是罗叔叔的一面之词,我不知道他家纠纷的是非曲直,但他和电影里的主编都在诠释生命的真相的两个维度:
一、对于仰望星空的人来讲,脚是站在地面的。在追寻的“神”(梦想)和眼前的“人”之间保持着一种张力,怎么把神和人连接成一个整全的世界观,才是每个人的终极命题。“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在无限远和无穷近之间,涌出活泉,生命的花朵才会绽放。佛陀、庄子、柏拉图等先哲在无限远处飞翔;孔子、亚里斯多德、唯物主义者在无穷近处前行。虽然这两类智者都试图跨向另一端,但都以失败告终,不是在他们生前,就是在他们生后。只有既是真神,又是真人的那位基督,能连接神与人,构建整全的人生卷轴。
二、不仅要仰望星空,还要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康德以后,科学、哲学、文学、神学等已经有了泾渭分明的界限,有些东西不是你靠灵感就能完成的。有些东西需要数据实证,比如科学。有些东西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但需要准确的表达,比如文学、艺术。有些东西需要严谨的逻辑思辨支撑,比如哲学。有些东西需要符合事实的技术传承迭代,比如医学。有些东西需要专业语言的代代沉淀,比如法律······你必须要找到适合你灵感的表达方式。
此文与所有仰望星空的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