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马礼逊、米怜、蔡高和粱发(六)

1782年1月5日,马礼逊出生于大不列颠岛北部的小镇莫佩思的一个贫雇农家里,在他之前已有七个兄姐,他排行最小,家境极为贫困。

 马礼逊勤奋读书,从小就学会拉丁文、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独立生活能力很强。他父亲是家乡长老会的长老,信仰虔诚,受其影响,除攻读神学课程外,还学习天文医学和初等汉语,并听取了传教士在非洲印度等地传教经验的介绍。

  1798年,马礼逊加入长老会。1804年5月,他向伦敦传教会报名,要求接收他为传教士。伦敦传教会同意了他的申请,命他再接受两年更为严格的训练,然后派往中国开辟新的传教区,作为英国殖民主义者派赴中国的第一个传教士。1807年1月8日,马礼逊在伦敦教堂被封立为牧师。同年1月20日,伦敦传教会专为马礼逊举行了欢送大会。

当时,马礼逊面临着两大困难:其一,清廷禁教令不准传教士进入内地;其二,华人不得信教,且不能教洋人习中文,违者处以极刑,所以马礼逊只能以东印度公司翻译的身份来华。

  他是第一个在中国把《圣经》完整地译成汉语的宣教士。马礼逊来华的主要使命,就是将《圣经》完整地翻译成中文,“天国”、“弟兄”、“福音”、“使徒”等宗教词汇都是来自马礼逊译本,马礼逊的大量译经工作是在澳门完成的。这部中文《圣经》在印制过程中,英国方面共捐赠了六千六百英镑,美国方面共捐赠了三千六百余元西班牙银币,东印度公司(在澳门的)共捐赠了一千元西班牙银币。

马礼逊编纂的《华英字典》作为中国第一部汉英字典其影响非常深远。首先,它为西方人尤其是来华传教士学习中文提供了便利,《华英字典》出版后,受到欧洲各界尤其汉学界的普遍赞誉,并很快风靡欧洲大陆;其次,《华英字典》被以后来华传教士奉为“圭臬”;还有,《华英字典》对日本英日字典的编纂产生了很大影响,《华英字典》出版后不久,就有日本翻译家准备把它译成日文;再有,《华英字典》对现代汉语新词的创制和中国近代文学从文言向白话的过渡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华英字典》中已包含许多现代汉语语词。

 马礼逊与他父亲通信的故事,当他父亲收到他信的时候,他父亲已经去世,当他收到到他父亲去世消息的时候,他已经去世。

  米怜是继马礼逊之后第二位来华的基督教宣教士。他们同样属于伦敦传道会。米怜于1785年生于苏格兰,六岁丧父,由母抚养。米怜年幼时需出外牧羊,习染了用粗言秽语驱赶羊群,然而此时神为他安排了三位良师,不但教他织筐与理麻谋生之技,也教晓他祈祷及上帝之道。他十六岁蒙恩归主。信主后常在月下彻夜祷告,更立志永远奉献灵魂与身体给上帝。

可惜,当时的澳门葡国政府不许米怜居留,故米怜在澳门逗留十六天后,便要乘船往广州,秘密学中文四个月。马礼逊鼓励米怜要把中文学好,以便日后能一起翻译旧约圣经为中文。但中文对米怜来说并不易学,他说:“一个人想学好中文,必须具有铜的躯体、铁的肺腑、橡树的头、弹簧的手、鹰的眼、使徒的心、天使一样的记忆和玛土撒拉的寿数!”他后来因积劳成疾,于1822年6月2日在岗位上逝世,死时才三十七岁。

蔡高是目前有史可考的中国大陆首位新教徒,他于1788年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一个殷实家庭。其父拥有一艘帆船,从事南洋与广东之间的贩运。蔡高十六岁那年,一场沉重的灾祸降临到这个富足、美满的家庭,其父在从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返航时,不幸遭遇沉船事故而遇难,蔡家也因此家道中落。蔡家兄弟为求生计,只好前往广州从事刻字印刷工作。

1808年,蔡家兄弟因业务关系结识了在广州宣教的伦敦会宣教士马礼逊,他们成为马礼逊的得力助手。蔡高在参加聚会初期,因马礼逊的中文不够娴熟,经常听得一头雾水。三年之后,随着马礼逊汉语读写能力的提高,他渐渐地明白了马所讲的福音。此外,他和哥哥负责印刷马礼逊所翻译的圣经,他从中受益匪浅,更深地明白了基督的福音。他从此饥渴慕义,不仅很少缺席聚会,而且常常聚会后向马礼逊请教基督教义。

马礼逊在日记里如此写道:“阿高继续以令人愉悦的方式探索。啊,愿上帝打开他的心。今天晚上他再度来参加祈祷、学习祈祷。我向他讲解附录在《耶稣教法》之末的晚祷后,跪下来和他一起祈祷,他立即跪了下来”。

马礼逊在澳门海滨一处陡峭的丘壑,有涌泉流出而人所不到之处,亲自为蔡高施洗。他在日记中说:“1814年7月16日,我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为蔡高施洗礼。其人之品行与志愿,上面已记述。恳求我主以耶稣之宝血涤其罪恶,以圣灵之感力洁其心灵。祝其成为将来大丰收之初果,成为将来千千万万中国人皈依基督后,得到拯救的第一个基督新教信徒。”这是马礼逊来华后受洗的第一人,蔡高是中国大陆首位正式受洗的新教徒,他成为了“将来大丰收之初果”,受洗后的蔡高在信仰上更为虔诚。

马礼逊在1816年6月10日的信中提到蔡高:“每逢礼拜日,只要蔡高人在几英里范围之内,总会前来参加崇拜活动。”可是不久,他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于1818年10月,走完他在世上短暂的天路历程,在主怀里安息。

梁发是中国第一位牧师,1789年出生于广东省肇庆府高明县古劳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十一岁时才得以进入学堂读书,四年后又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被迫离乡背井到广州谋生。刚开始学习制笔,后改学刻字印刷。

    1816年11月3日米怜在马六甲为他受洗,他的妻子1820年受洗,中国第一个更正教女信徒。1822年米怜去世后,梁发又回到中国,在马礼逊身边从事传教工作。1823年,他帮助出版了马礼逊和米怜翻译的首部完整版中文圣经(《新旧约全书》)。

同年在澳门,梁发由马礼逊按立成为牧师,属伦敦传道会。随后他回到广州传道,把自己的家作为基督徒聚会的地方。与此同时,梁发也开始撰写书籍和小册子,向人介绍基督教信仰。最为著名的当属1832年出版的《劝世良言》,是专门写给那些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们看的。

在他的努力下,有些学者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并成为他的传道伙伴。洪秀全,这位科举考试失败的年轻秀才因研读《劝世良言》而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理念,从而创立了“拜上帝会”,并于1851年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在19世纪的中国,做基督徒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当时清廷禁教,皇帝颁诏禁止中国人信仰基督教,并且严禁印刷和分发基督教书籍。1834年,当局逮捕了梁发身边的几位同工,其中一人遭到毒打,另有一人被杀害。

为了躲避追捕,梁发曾数次逃亡,最后逃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尽管遭受如此的迫害,梁发还是这样写道:“我知道传扬我主耶稣基督福音的人必然要经受逼迫,尽管我不能与保罗和约伯相比,但我却愿意效法先圣,让我的内心常存平安”。

1839年,梁发再次回到中国,届时正值鸦片战争前夕。他反对战争,认为如果英国派兵入侵中国,中国人就很难相信圣经和英国传教士了。

鸦片战争之后,梁发继续在广州和香港一带传教。1848年,他在广州协助建立了一所医院,并牧养一个小教会。1855年,梁发在广州去世,时年66岁,被安葬在凤凰冈。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