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3 1 月, 2025
spot_img

主日系列证道——饶恕(2)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眼中瞳人”:微信号:liaominwondur)

经文:马太福音18:21-35

讲题:饶恕(2)



正文:



    饶恕应当是无条件的

 

彼得问耶稣,我饶恕弟兄七次可以吗?或许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能够饶恕弟兄七次,就应当是到了饶恕的极限,已经仁至义尽了。我们常说,事不过三。或许,在彼得所代表的犹太人看来,凡事都应当是“事不过七”——当弟兄第八次冒犯我、伤害我,似乎我就有理由不再饶恕了。耶稣对彼得的回应让人惊讶,甚至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耶稣不是要彼得饶恕弟兄七次就够了,而是要七十个七次地饶恕,就是要无数次地饶恕——这意味着饶恕是无条件的。

饶恕是无条件的,包括两个方面的无条件:

1.不管对方有没有知错(罪)认错(罪),不管他有没有为自己的罪忧伤痛悔,都要饶恕;

2.不管对方得罪、伤害你到多大程度,不管对方的罪恶有多么深重,都要饶恕。

 

这次主要讲第一个方面——不管对方有没有知错(罪)、认错(罪),都要饶恕

 

假如一个人能够重复地、多次得罪你,这意味着他从来就没有为自己过去对你的得罪和伤害感到愧疚和懊悔过,意味着他还没有为自己的过失而认罪悔改。面对这样毫无底线的得罪,耶稣的命令,依然是要饶恕。

这对我们是艰难的,是与我们肉体的本能相违背的,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的。当别人得罪伤害我们,而且还没有知错(罪)认错(罪),并不知罪认罪,没有为自己的过犯而忧伤痛悔的时候,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想要一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公正”与“公义”,想要对方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如果一个人得罪、伤害了我们,后来知错(罪)认错(罪),而且为自己的罪过感到忧伤、难过、内疚、后悔和惭愧,还来诚心道歉,并且还要尽力弥补自己对我们的亏欠和伤害,那么,我们原谅、饶恕这样的人,并不会很难。这种情况的原谅和饶恕,对于不信主的世人,也不会太难。大多数情况下的大多数人,都愿意饶恕这样认罪悔改的人。这是与我们肉体的本能相符合的一种饶恕。面对主动认错和示弱的人,我们也确实更容易心软。但是,面对那些强势霸道的、自己做错了还不认错(罪),我们的心就很难柔和,对他们的怒气和怨气也很难消。某人得罪了你、大大伤害了你,但是他却显得毫无所谓,毫无愧疚,甚至还要倒打一把,反过来指控你,说自己就算犯了错误,也是被你的“不好”逼出来的。这种人总是轻描淡写地对待自己的严重过失,却要去夸大别人的小过失,以此来推脱自己在一切事上的责任。面对这样的人,去饶恕他们,对我们来说是艰难的,是我们出于肉体的本能不愿意去做的。

对于这一类人,我们心里更容易充满愤怒和怨恨,就算我们不会实施报复,但也会忿忿不平地与之保持距离,甚至绝交,想要对方有一天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就算我们不报复,但内心却持守着对他的怨愤,让对方彻底失去你对他的祝福之心,使对方得到一个被你疏远和与之绝交的结果,这也是你要他为自己的过错所付出的代价的一部分。

 

我们能够接受有条件地饶恕,但很难接受无条件饶恕的说法。我们觉得自己应该去饶恕那些值得我们饶恕,配得我们饶恕的人——就是那些知错认错,认罪悔改的人。至于那些不认错,不认罪不悔改的人,根本就不值得、不配被饶恕。他们就应当为自己的不认错不悔改付出代价,而我们的不饶恕,就是他所要付出的代价一部分。

另外,或许我们还会觉得,在一个人毫无悔悟之心的情况下,我们去单方面饶恕他,简直还有点像在纵容他、助长他的嚣张气焰。为此,我们觉得,持守对这种人的愤怒,定他的罪,不饶恕他,对我们来说是合情合理的,反之,无条件饶恕他,反倒是在违背公平公义的原则了。

 

为此,我们其实并不十分理解耶稣在被钉十字架的时候的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这个祷告让很多人都深受震撼与感动,但或许我们有一种隐隐的困惑:耶稣为什么要“单方面”饶恕一群还没有认罪悔改的人呢?

我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耶稣饶恕税吏,因为他们在神面前的态度是谦卑的,在恳切地求神开恩可怜他。我们也能够理解和耶稣饶恕、接纳和怜悯了那个妓女,因为她主动来到耶稣面前,挨着他的脚哭,还用头发去擦耶稣的脚,又用嘴去亲耶稣的脚,还用香膏抹上,这些都表明她在为自己的罪忧伤痛悔。我们也能够理解约瑟饶恕了卖他为奴的亲兄弟们,毕竟他们最终也为自己从前所犯的罪感到后悔了,已经知罪认罪了。

但是,耶稣为什么要饶恕那些钉他十字架,为他的受死而欢呼的人?这些人并没有认自己的罪,更没有为自己的罪忧伤痛悔。

我们所困惑的是:这样无条件的饶恕,似乎彰显不出来神公义圣洁的本性,另外,这样的饶恕对那些没有悔改的人,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假如他们一辈子都不认罪悔改,难道还能因为耶稣单方面的饶恕,就最终进入神的国吗?

当然不是。

虽然耶稣饶恕了他们(这个饶恕确实是单方面的,是没有以内心的悔悟、行为的改变为前提的),但是,只要他们不领受这个饶恕,他们就不能与耶稣真正建立生命的关系,最终就不能进入神的国。

那么耶稣这样“单方面”饶恕——不以罪人的生命改变为前提的饶恕,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耶稣的饶恕,不一定换来罪人最终的灵魂得救,但是他无条件饶恕的宣告,却是在向整个世界彰显,神是怎样一位神——祂深爱世人,渴望除掉他们的罪,与他们建立生命的关系。神救恩的大门渴望向每一个罪人敞开,包括那些曾经钉死他的罪人恶人。

耶稣为这些还不知罪的罪人祈求赦免,是在宣告三位一体的神对不认识他、不爱他的世人最深厚的爱。他爱这些罪人的灵魂,虽然这些人不认识他,弃绝祂,抵挡他,从心里与他为敌。但是他却一心渴望要除掉他们的罪,把他们的罪孽投入深海,渴望与他们和好。耶稣所宣告的饶恕,是表明神爱世人的心肠,渴望罪人回应祂的爱,接受祂的救恩,与罪人和好,与他们建立生命关系的心肠。

所以,耶稣祈求天父赦免罪人的祷告,是在宣告,创造天地万物,赐予我们生命的神,到底是怎样一位神。这样一位神渴望施恩给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要除掉我们的罪,要涂抹我们的过犯,想要对我们的罪既往不咎。他有这样的渴望,唯一的理由,就是他深爱我们。这样一位神,配得我们归向祂,配得我们尽心尽性尽力尽意地爱祂,配得我们将自己的生命献给祂,服侍祂,以祂为乐。

 

既然耶稣显明了神是怎样一位乐于饶恕罪人的神,那么,这就意味着,不管一个人看起来多么罪孽深重,看起来多么不配、不值得被祂饶恕,祂仍然想要饶恕他、愿意饶恕他。

 

神乐意饶恕人。但是,我们这些生在罪孽中的人,在心肠和性情上并不像神的罪人,从本性上来说,却不愿意饶恕,更不要去无条件饶恕了。我们的本能是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不是对伤害我们的人施予怜悯。

对于我们不想,不愿饶恕的人,我们就认为他们不配、不值得饶恕。当我们认为某人不配被我们饶恕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就是在这样看待自己与上帝的关系——我们之所以能被上帝饶恕,是因为我们配,至少我们认罪了。那些没有认罪悔改的人,当然就不配被饶恕。我们也不甘心去饶恕他们。

 

我们需要去深入理解饶恕的意思。在希腊原文中,饶恕除了有“放开,让它离开,释放它”之意(也就是让别人对你的亏欠和伤害离开你,不要让你的心受到这个事实的影响和辖制),还有“无条件给予恩惠”之意。

所谓施予恩惠,就是把一个人所不配得的给予他。如果一个人配得你这样善待他,那么,你那样善待他,那就只是他所应当得的“工价”或者“回报”了,而不是你所给予的恩惠了。同样的道理,当你认为自己配得上帝的饶恕之恩时,那么,这就意味着,你认为上帝所赐给你的福,所给予你的饶恕,并不是上帝所给予你的恩典,而是你应该得到的“工价”或“回报”。你觉得自己被上帝饶恕,并不是上帝给予你的恩惠,而是你自己应得的,是你自己的好表现,从上帝面前“挣”来的。

我们常常觉得,上帝怎样对待某人,是在按某人在祂面前的“功劳”,发放天国的“薪水”给他。所以,我们才会一边认为自己配得上帝给予我们更多,另一边又愤愤不平地认为,别人不配上帝的恩典。

 

我们能够与上帝建立生命的关系(与祂和好),这完全是以上帝无条件饶恕了我们为前提的。如果不是上帝无条件饶恕我们,我们就不可能被上帝所接纳。

上帝饶恕我们,不是因为我们配得,而是因为上帝将我们所不配的恩典给予了我们。为此,没有人有资格去计较上帝要怎样对待别人。当上帝要我们去无条件饶恕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资格去计较这个人到底配不配,而只能无条件顺从上帝的命令。

 

虽然神的命令是绝对的,要我们无条件饶恕,但是我们心中却有一个真实的困惑,拦阻我们去无条件饶恕。

农夫和蛇的寓言,很多人都很熟悉。一位农夫怜悯了一条本性恶毒的蛇,救了它,但没有换来毒蛇的感恩,反倒被毒蛇所咬死。农夫临死前痛悔地说,我竟然救了一条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

这个寓言的中心意思似乎是说:要分辨人的好坏,并且只能向善良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而不能对坏人有慈悲怜悯的心肠。那些恶人,就算你对他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最终反倒会来吞咬你,给你带来灾难性的结局。

 

我们或许也认同这个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对恶人的善意换不来他对你的善意,所以,一开始就不要对这种人怀抱善意。为此,我们就不愿意去无条件饶恕那些恶待了自己但并没有认罪悔改的人,因为饶恕他们并不会换来他们对自己过错的悔悟,换不来他们生命的改变,为此,去饶恕这样的人,看起来是没有意义以及没有必要的。

 连耶稣也说过这样的话——不要把圣物扔给狗,不要把珍珠丢在猪的面前,免得它们践踏了珍珠,还反过来咬我们。如果说饶恕是一件珍贵的礼物,比世上的任何珍宝都还要宝贵的礼物,那么,面对那些认为自己没罪,根本不需要被饶恕,不稀罕被别人饶恕的人,我们单方面去饶恕他们,又算不算是把圣物扔给狗,把珍珠丢在猪前,让它们给践踏了呢?

 

【马太福音7:6】不要把圣物给狗, 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 恐怕它践踏了珍珠, 转过来咬你们。

 

难道这处经文所揭示的与农夫和蛇的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是一样的吗?其实不是的。


首先来看这处圣经的本意。

狗不认识圣物,当然也不懂得敬畏神,向神感恩,把圣物扔给狗,它是不会认为自己所吃的是圣物的。猪也不认识珍珠的宝贵,有人把珍珠丢给它,它也只是会践踏珍珠,任由珍珠被污秽而已。猪不会对丢珍珠的人有什么感激之心,反倒以恶意待他们,还转过来咬他。

基督用狗、猪这一类没有灵性的畜类来比喻那些心灵眼睛被撒旦蒙蔽的“瞎子”——主为他们预备了奇妙的、宝贵的赦免罪之恩(这恩是比珍珠与黄金更宝贵,但又是免费给予人的,是人只要一伸手,就可以白白领受的。天国就是这样一颗珍珠,值得人不计一切代价去获得它。主耶稣的救恩是我们生命的至宝。保罗说自己以认识我主耶稣基督为至宝。属于耶稣的人,知道耶稣赦罪之恩的宝贵,因为那是用自己的生命和流血所换来的。对于那些弃绝福音和耶稣,把神天国筵席的呼召当作稀松平常,以至于嘲弄、讥诮神的使者,以一种亵渎的态度来对待别人传福音这件圣事的人,耶稣就把他们比喻成不认识圣物的狗,不知珍珠之宝贵,也把他们比喻成不领受人善意的猪。面对这一类不接受福音,轻看福音,甚至以一种轻慢、亵渎的姿态对对待福音使者的人,耶稣提醒我们,不要把圣物扔给狗,也不要把珍珠丢给猪。耶稣是要我们不要很勉强地去跟某一类人传道,以免他们以轻慢和亵渎的态度来对待你们所传的道,以免他们来恶待你们。耶稣是从传福音的策略和手段的角度来说这句话的。这处经文主要是在劝勉我们:当有人拒绝接受我们所传的,禁止我们传道的时候,我们就当暂时闭口,不要非要勉强地对那些人讲道。勉强传讲的结果就跟把圣物扔给狗,把珍珠丢给猪的效果是一样的:他们不仅不领情,反倒向你们显露恶意,要转过来咬你们。

在传福音的策略和方式上,我们要根据对方的反应来选择进退,这就是不要把圣物扔给狗,不要把珍珠丢给猪之意。但是,主耶稣并不是要我们从心里完全弃绝那些暂时拒绝福音、逼迫福音使者的人。不要把珍珠扔给猪,这并不是主在默许我们以一种咒诅的心态,藐视对方、看对方为畜类一样的轻慢态度去对待一个活生生的人,虽然他是一个罪人,恶人。

当耶稣和门徒经过撒马利亚的一个村庄,不被接待时,耶稣没有勉强去那里,把天国福音强灌给那些拒绝他的人。但耶稣并没有从心里彻底弃绝那些暂时抵挡他的人,而是以忍耐等候的心来面对他们。门徒们却希望耶稣吩咐天火降下来,烧灭这个村庄。耶稣责备他们,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不知道。人子来,不是来灭人的性命,而是来救人的性命。耶稣渴望饶恕。但是门徒们却渴望上帝在饶恕自己的同时,去定别人的罪。

 

无条件饶恕是耶稣绝对的命令,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比如别人的生命如何败坏和糟糕)作为你不饶恕的借口。

我们拒绝饶恕所找的理由,一般都是对方如何糟糕,如何越过了你能够承受的底线等等。我们不能饶恕,表面上是因为对方的罪恶太深,罪责太重,实际上却是因为,我们拒绝遵行上帝要我们饶恕的这个命令。不饶恕,不管我们可以找多少借口,实际上都只是一个原因——上帝的话语在我心中不够重要,上帝在你的心中的分量不够重。

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让我们有动力去学习饶恕,那就是,我们愿意爱神,愿意听神的话,愿意讨神的喜悦。虽然饶恕是我们肉体所不愿意接受的,这却是神明确的命令,这是圣灵的意思。除非我们爱神,愿意听从他一切的话语,被祂的话语和权能所支配和掌管,否则,我们找不到自己饶恕的动力。

 

讲一个关于饶恕的例子。

《铁证待判》的作者麦道卫在他的这本书中讲到了自己与父亲的故事——

 

我的心自小就充满了怨恨和苦毒, 而憎恨的对象主要是一个人. 我鄙视这个人所代表的一切. 我还记得,当我还是小孩子时, 晚上躺在床上, 我就已经在盘算怎样可以把这个人杀掉而不被警察发觉, 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在我成长的阶段,我的父亲已是城中著名的酒鬼. 印象中, 我好像从未见过他清醒的样子.同学经常拿我父亲醉倒街头, 疯疯癫癫的样子来取笑我. 他们的嘲笑深深地伤害了我, 但我不会让任何人知道(我内心的感受).我会装作若无其事地跟他们一起大笑, 悄悄把痛苦埋在心底.

“偶尔, 我会在谷仓看见妈妈躺在牛群后面的粪肥上, 因为他刚刚被爸爸用浇水的软管抽打, 全身痛得爬不起来. 我简直是火冒三丈,暗中向自己立誓: ‘当我有足够气力的时候, 我一定要把他杀死.’ 有时, 当父亲喝得酩酊大醉, 又有朋友将要到访, 我就会抓着他的脖子, 把他拖到谷仓,然后绑起他; 回头再把他的小货车停放在高塔后面, 告诉所有人他去开会了, 以免令我们一家人尴尬. 那时, 当我绑起他的手脚, 又把麻绳的一节绕过他的脖子时, 我真恨不得他拼命挣扎, 令自己窒息而死.

“在我还有两个月便高中毕业的那天, 我外出后回家, 一踏进家门, 便听见妈妈的啜泣声. 我马上跑入她的卧室, 看见她坐在床上.‘孩子, 你的父亲伤透了我的心.’ 她轻轻拉着我的手臂, 让我靠近她的身旁, 柔声地对我说: ‘我已经不想再活下去;现在我只希望等到你毕业之后, 我才死去.’ 两个月后, 我毕业了; 就在接着的那个星期五, 我的妈妈也去了.我相信她是死于心力交瘁. 为此, 我痛恨父亲至极. 要不是在葬礼的几个月后, 我便离家去念大学, 我想一定已经把他杀掉.”

然而, 神的爱改变了这一切! 麦道卫继续见证说: “但自从我决志接受耶稣为我的救主后, 我的生命便逐渐被神的爱所充满. 他把我对父亲的憎恨除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从未有过的感觉.我成为基督徒的5个月后, 有一天, 我发觉自己竟然能够面对面地望着父亲的脸孔, 而且, 还开口说了一句: ‘爸爸, 我爱你.’ 眼前这个人, 并不是我想去爱的人,可是, 我却愿意去爱他. 神的爱彻底改变了我的心.” 是的, 神的爱能医治多年的创伤, 遮盖许多的罪过!

更奇妙的事还在后头. “当我转到惠顿大学(Wheaton University)不久,” 麦道卫写道, “我在一宗严重的车祸中受伤. 我在医院待了一段时期之后, 便回到家中继续休养, 等待康复; 而我的父亲竟然前来探望我.令我感到诧异的是, 他那天显得十分清醒.不过, 他似乎很不安, 在我的卧室不断地来回踱步. 最后, 他忍不住脱口而出: ‘像我这样的一个父亲, 你怎可以爱我?’ 我对他说: ‘爸爸, 在6个月前, 我的确非常憎恨你, 我更鄙视你. 可是, 因为我相信了耶稣基督, 神不但赦免了我的罪, 还改变了我的生命. 爸, 我不能清楚解释这一切, 不过, 神把我对你的憎恨拿走, 然后再让我懂得爱你.’”

他们父子两人交谈了接近1小时之久, 最后父亲说: “儿子, 如果神可以把做在你身上的工作, 同样做在我的生命之中, 那么, 我愿意给他这个机会.”于是他开口祈祷说: “神啊, 你如果是一位真神, 耶稣又真的死在十架上, 为了赦免我对家人所造成的一切伤害, 那么, 我需要你. 如果耶稣可以把做在我儿子身上的工作, 同样做在我的生命之中, 那么, 我愿意相信你是我的救主和主.” 听见父亲真心发出这个祷告, 实在令麦道卫欣喜若狂, 令他一生难以忘怀.

麦道卫回忆时写道: “我相信基督之后, 我的生命大概在半年至一年半之内作出了根本的改变. 可是, 我的父亲却是在顿刻之间出现了改变. 仿佛有人进入他的内心, 将他心内的灯亮着了. 自此之后, 他只碰过酒杯一次, 而且, 只是让杯触及他的唇边, 仅此而已— 不要忘记, 他已经醉酒了40年! 他完全不再需要它了. 14个月后, 父亲因长期酗酒的后遗症而过世; 可是,他在信主的一年零两个月内, 在我家乡的那个细小地区, 至少有100个人因看见父亲这名醉酒鬼的彻底改变, 而决志相信耶稣基督.”

 

愿这个例子也激励我们愿意去饶恕。求主来掌管我们的心!愿我们的心都完全降服在神的面前,以听祂的话作为我们生命真正的满足。

 


所属主题
廖悯 眼中瞳人
廖悯 眼中瞳人
你在他眼中最宝贵。他看你为眼中的瞳人。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