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spot_img

保罗,你这是什么态度?

我想很多人都曾有被“你这是什么态度”这句话给噎死的经历。这句话似乎无往而不利,成为致胜的法宝。此法宝一出,即刻可扭转乾坤。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态度真的决定一切吗?那些讲话又直又冲的人真的不可靠吗?谈吐优雅的人真的是君子吗?当双方在辩论的时候,“你这是什么态度”这一招,为什么那么管用?这一招的致命之处在哪里?
 
首先是这一招转移了焦点。本来是基于事实的对质或是基于观点的辩论,但抬出态度这一招的时候,其实已经把真理的辩论转移到了教养的问题上。“你这是什么态度”的潜台词是你没有教养,而没有教养又很容易让人和没有道德挂钩。所以,在辩论的时候,一方使出“你这是什么态度”这招,其实就是在攻击人品,降低他人对辩论对方话语的信任度。就如律师在法庭上有时候就是质疑证人的人品来推翻证人的见证
 
其次,这一招模糊了重点,错误就这样巧妙被掩盖。会使出这一招的人往往是发现自己在辩论中处于劣势了,自己不可告人的事迹可能败露,自己站不住脚的观点可能要被击垮了,所以赶快使出这一招来反败为胜。这其实就是带节奏,用他人的态度来掩盖自己的错误。他们巴不得别人注意对方的态度不好,这样自己就能金蝉脱壳,不用再面对自己的错误。
 
最后,这一招其实是在利用人怜悯弱者的天性。人会在下意识里认为声音大,讲话冲的人是强势之人,是霸道之人。人也会天然地认为讲话声音小,温文尔雅的是弱者。出于怜悯弱者的性情,人往往会倾向于同情或认可弱者。所以使出“你这是什么态度”这一招的人,无形中就扭转了双方的位置,用道德把人死死掐住,同时又让自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
 
这种情况在教会里也很常见,我们常常会把讲话温柔、举止谦恭有礼的人视为生命好的人,而把言语粗俗、举止粗鲁的人视为不可靠的人。教会里往往会因为态度的问题,让很多人可以浑水摸鱼,让真理被隐藏,让罪恶被掩盖。只是,如果我们回头看圣经的时候,如果用今天所谓的态度标准来衡量,会发现圣经里面“态度差”的圣徒多的是。
 
如果我们客观的看圣经对耶稣的描述,真的很难得出耶稣是笑眯眯的圣诞老人。他洁净圣殿时候的愤怒,他指责法利赛人时的不留情面,他骂希律是狐狸,他骂犹太人是魔鬼的子孙,如此种种都和我们现今“态度至上”的情景相距甚远。彼得在说到有些人时,竟然用没有灵性的畜类来形容(彼后2:12)。保罗更不用说,他被哥林多人认为是又沉重又厉害,其貌不扬,言语粗俗(林后10:10)。他和巴拿巴也会与人大大地纷争和辩论(徒15:2),他和巴拿巴会因为要不要带马可而起争论,甚至要彼此分开(徒16:39)。
 
保罗有一次也当面抵挡了彼得。起因是彼得在安提阿和外邦人一同吃饭,之后有从雅各那里来的奉割礼的人来了,彼得因怕他们就退去不与外邦人吃饭了。其他人因着彼得的举动也与外邦人隔开了。保罗见状就当面抵挡了彼得,并且认定他们是在作假,是在破坏福音的真理。(加2:11-14)保罗公开批评彼得,他自己用“当面抵挡”来描述自己的态度。这语气从今天的角度看,肯定会被扣以“你这是什么态度”的帽子,但我们发现保罗不但这样做,而且还将这件事写下来给众教会传阅。也就是说,保罗不管是事前还是事后都不认为自己的态度有问题,而且众教会也没有觉得保罗的态度有问题,大家反而是认为保罗是在为真理而发热心。我们也没看到在当初的教会里威望比保罗更高的彼得用“你这是什么态度”来为自己推脱,以使自己不用直面错误。
 
其实,态度和事件是相关的。事件紧急或严重,人就会用紧急的语气来讲述,也会省略掉很多繁文缛节。比如有房子着火了,你很难想象邻居告诉房主的时候是很平淡的口气。他肯定很着急,很大声讲话,甚至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忘记了先说一句“你好”。在教会里,人也会因着事件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语气、语速来表达,只是因为关乎属灵的事宜,每个人对其认知和理解不太一样,所以有些人着急而不顾繁文缛节的时候就被冠以态度不好的帽子。有些人会认为有些观点很重要,所以必须竭力争辩,但有些人觉得大家和和气气最重要,观点差异无所谓。因为有不同的认知,所以采用的态度会不一样。
 
态度和真理也是相关的,如果在真理上总是和稀泥,该亮剑的时候不亮剑,这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是神不喜悦的事。圣经指教我们要为真道竭力地争辩(犹3),如果该争辩的时候不争辩,那就是在违背圣经的教导,也是轻忽真理。当真理受到威胁,当信仰被亵渎的时候,如果我们还不冷不热,那可能证明我们本身就不以真理为宝贵,不以基督为至宝。我们在辨明真理的时候,自然会因为心中对真理的热爱而提高分贝,自然会因为罪恶的可怕而大声疾呼,自然会因为是非被颠倒而难以顾及繁文缛节。
 
我们应该要感谢历史上那些“态度并不好”的人,因为有了他们,真理才被重视,才被阐明。因为他们在辩论上的态度让我们感知到哪些事情是重要的,他们在辩论中的观点也帮助我们更多去思考和认识真理。比如在教父时代,大家为了彼此的观点竭力辩论,辩论输了被裁定为异端就要被流放,因此我们才能明白原来基督的神人二性、三位一体、圣灵的位格在信仰中是至关重要的核心议题。又如在宗教改革时期,因为圣餐的观念不同导致了新教内部联合无望。在马尔堡会谈中,马丁路德拟定的十五条内容有十四条得到了双方的认同,但在圣餐礼的事情上,马丁路德和慈运理未能达成共识,双方大大争辩,马丁路德还直接骂慈运理的观点是出于“另一个灵”。我们不用讨论双方对于圣餐的理解问题,单单因为他们在这事上如此重视,毫不妥协,就应该知道圣餐礼的确是一件非常严肃和重大的事情,我们不应该轻轻忽对待。
 
虽然争辩的时候人们会因着真理的缘故而变得言语粗俗,但真正被真理约束的人并不会因此而犯罪,或是进行人身攻击,他若意识到自己越界了也会马上回转。就如保罗在公会前申诉的时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骂大祭司是粉饰的墙,当他被提醒这是在辱骂神的大祭司时,他马上就回转,承认不应该毁谤百姓的官长(徒23:2-5)。
 
其实,我不怕真理会因为有人讲话不够客气而被淹没,我真正担心的是当教会里也高举态度至上的旗帜时,真理正在一片和气中逐渐流失。





END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编辑:naxier20090312(微信)


支持拿细耳全职写作

(长按二维码赞赏)

保罗,你这是什么态度?

作者声明:

1.拿细耳拒绝心灵鸡汤,旨在提供营养的属灵干粮。

2.拿细耳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有感动的肢体请长按二维码奉献稿费,鼓励作者继续从事文字事工

3. 若需转载本号文章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必须要“在看”一下~
所属主题
拿细耳
拿细耳
让真光驱散黑暗,让信仰点亮生活~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