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spot_img

还要多少这样的死亡悲剧才能让我们警醒?

又一名医护人员离开了!


又是因为疫情


但这次不是在武汉,不是在西安,也不是在吉林,而是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上海。在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一个疫情防控的模范生那里,出现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死亡事件。

还要多少这样的死亡悲剧才能让我们警醒?

图片 | pixabay


和几年前身在武汉,因为对外透露疫情信息差点被开除的LWL不同,上海东方医院的这名周护士哮喘病发作,医院因为疫情防控取消了急诊(其中竟然还有她自己所在的医院),拒绝收治,以致于她无法及时就医,最终因耽误治疗而不治身亡。


和恶性肿瘤等致命重症不同,哮喘病并非不治之症,只是需要及时救治。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很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不幸的是,悲惨的命运降临到了这名年轻的护士头上。她哮喘病发作,甚至打不到120,家人被迫开私家车辗转奔波于多家医院。而她,本是救死扶伤,抢救他人性命的白衣天使。


几年来,我们听到了太多这样令人心碎的故事


今年1月,因为没有HS证明,西安一名39岁的男性心梗病人连续被三家医院拒诊最终猝死。同样是在西安,因HS证明过期4个小时,怀孕8个月的孕妇无法入院导致大出血,最终流产。

 还要多少这样的死亡悲剧才能让我们警醒?

图片 | pixabay


今年3月11日,仅仅两月之后,吉林一位4岁的小朋友因无核酸检测报告,急性喉炎遭遇就医推诿,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和西安、吉林等地不同,上海封小区封医院,因为多家医院疫情排查封控,连医护人员也失去了救治渠道,救人者没有牺牲在防疫一线,而是倒在了辗转奔波于医院的途中。


因为,这是个让心人心酸的故事。


两年来,这样令人唏嘘不哀叹的故事总是不断上演,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版本,撞击着我们本已脆弱的心灵。


为了生命,我们防控疫情,对小区和人员进行大规模的隔离,甚至封城。


还要多少这样的死亡悲剧才能让我们警醒?

图片 | pixabay


为了生命,全国各个城市无数个小区进行不间断的全员HS检测。


为了生命,很多城市交通中断,公交停运,学校停课,餐馆、影剧院停业,公共场所被禁止活动


为了生命,有些国际航班曾经长时间停航。


还要多少这样的死亡悲剧才能让我们警醒?

图片 | pixabay


为了生命,医院门诊号源急剧减少,住院床位大规模压缩。对病人就医层层设置门槛限制,到医院输液,病人需要提供核酸检测、抽血检查、胸部CT报告。


因为害怕疫情出现的连坐累及自身职位不保,各地政府防疫层层加码,实行极其严苛的防控手段,致使很多定期化疗就医的癌症、重症病人无法挂号就医,不能住院化疗,病人虽则忧心如焚,却只能在家苦苦等待,任由命运驱使。


为了控制疫情,要抽调医务人员参加核酸检测,有些地方和医院甚至被迫取消了急诊。


为了控制疫情,有些医院不问青红皂白,不论病情轻重,要求所有病人救治必须提供核酸检测报告。


防疫的目的,本是为了拯救生命。而今,很多严酷的防疫手段,似乎不是在拯救生命,反而在将病人往死亡之途无情驱赶。


从曹操的《蒿里行》到杜甫的《石壕吏》,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到蒲松龄的《促织》,历史进步的代价,似乎都是由无数默默无闻的底层百姓背负。


朝代之兴,百姓苦。王朝之亡,百姓亦苦。


曾有人说,一个人死亡是个悲剧,但100万人的死亡只是一个统计数字。


不论这句话是否出自某位伟人之口,但历史演绎的深层逻辑,却与此不谋而合。


对他们而言,他人生死,于我何关?


各种渠道不断传来乌克兰战场的悲惨画面:被炮火摧毁的儿童医院、学校、剧院、民宅,因连续轰炸几乎被彻底摧毁的城市,惊惶逃离家园的老人和孩子,躲在地下室瑟瑟发抖的妇女,横尸战场的俄罗斯年轻士兵,战死沙场的乌克兰作家、艺术家。


还要多少这样的死亡悲剧才能让我们警醒?

 图片 | pixabay


这个混乱的世界,有时让我们哀痛捶胸,有时令我们出离愤怒,满是绝望。


在沉默的时间之流中,他们都是一个个无声的统计数字。


于人类无数个令人欢呼的伟大时刻来说,他们都是微不足道的微尘。


时间之河奔流向前,而他们,却永远定格在了那个无处寻觅的历史拐角。


和这个冬天一起消逝的,还有他们的笑容,他们的泪水,他们的悲伤,他们无声的告别,和他们来不及诉说的愿望。


两年前,疫情防控风声鹤唳之时,我费尽周折,挂到肿瘤医院一个号。


还要多少这样的死亡悲剧才能让我们警醒?

 图片 | pixabay

就诊时,和医生聊起疫情期间的抗病情况,他满腹感慨,对我说,疫情就是折腾你们这些没有关系的普通老百姓。那些有关系的,都是通过院领导直接找医生加号,根本不受影响。


两年多来,为了防控疫情,各级政府一直没有放下紧绷的神经。近期香港疫情爆发,深圳失守,上海失守,很多地方又开始神经紧张。


为了防疫,经济停摆。疫情引发的,不是疫情本身带来的严重生命危险,而是各方一直争执不休的次生灾害。


令人悲哀的是,这无比熟悉的一幕又在重演。而这次不是经济落后的内地,而是防疫的优等生上海。


有些可笑的是,有人因为吃过一个蛋饼变成了密接、次密接,因为送快递的查出了阳性。有个阳性因为锻炼摸过一棵杨树,杨树变成了密接,就要被隔离,需要专门安排人员看护14天。


严肃的防疫演绎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段子,不知应该哭还是笑。


比两年前更为过分的是,这次疫情期间,上海的有的医院直接采取一刀切的手段:暂停门急诊、发热门诊、住院、核酸检测。


这就相当于医院关门停业了。


绝大部分医院取消了门诊。暂停门急诊的,也有近20家医院。


我认识的一个癌症病人说,肿瘤医院已经关门了。还好她的靶向药还有一些。


对于那些靶向药即将吃完或已经吃完,或者需要定期化疗的癌症病人,肿瘤医院关门,对他们意味着什么,相信每个人都一清二楚。


无法继续治疗,癌细胞就会急剧扩散,等待癌症病人的,就是死亡的结局。


一年多前,我身边的很多癌症病人经历过这样悲惨的命运。人世间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他们惨痛的感受!而这本是本不应该出现的,不期然的所谓天灾人祸。


我看到一个帖子,儿子去世,母亲被隔离封闭,天人永隔,无法相见。两年前武汉出现一幕似乎又在重演。


全球疫情爆发两年多,随着疫情致死率日益降低,各个国家在认真对待的同时,已经渐趋达成防疫共识,逐步放开国门,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国内防疫专家也在发表中肯的专业意见。


两年来,新冠死亡病例有据可查。据称2021年仅有两个,而因为疫情防控引发的死亡到底有多少,却从来没有人提供过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


为了百姓的正常生活,为了社会正常运转,为了拯救那些因为疫情防控濒危的生命,我们是否可以对不近人情的严苛防疫措施做些灵活调整,不再让那些无力悲叹的生命成为大时代下可有可无的一个数字呢?


但愿,那些流逝的生命,不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


希望,这样的呼喊能够被人听到。




END



撰文 | 蒋效中

编排 | Kelly


所属主题
蒋效中 蒋唐说
蒋效中 蒋唐说
关注公义,追求自由,聚焦社会与文化领域的公共话题。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