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纪伯伦有一句名言这样说:“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这话什么意思呢?
很简单,如果你点开微信朋友圈,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现在我们来把这些信息分分类。
第一类,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幸福的那类。
比如,他会分享今天去什么地方旅游了,明天吃了意大利面,后天给老婆和孩子过生日等等。
那么请问,当你看了这些信息,你能记住他们吗?他们分享自己的岁月静好打动你了吗?他们的幸福让你在往后的日子还能记起他们吗?
说实话,你记不住的。
然而,现在如果你看到一个好友突然在朋友圈说自己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那么试问,现在你对这个人的印象是不是非常深刻了呢?
你会回忆和他一起读书的日子,此时心里不由泛起波澜,心想这个朋友怎么遭遇这样的事呢?
过几天,他去世了,你记得他,甚至很多年后,当别人再提起他时,你依然清楚地记得他是什么时候患癌症死的。
小时候,我有很多一起欢笑的玩伴,然而现在,我实在记不起和他们一起快乐的那些事。
然而,有一个同学,他在我五年级的时候突然离世,现在我依然记得班主任通知我们这事的场景,甚至那个同学的名字,这些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大家看,纪伯伦的这首诗说得好不好?
我们确实记不住和我们一同欢笑的人,但是我们能记住和我们一起哭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对于苦难的共鸣超过快乐的感受,相比之下,快乐是自私的,而苦难是自私的破碎,因此,快乐相较于苦难是那么的自我,以至于我们只记得住苦难,却记不住快乐。
因此,倘若你去书店,你就不会纳闷为什么书架上的世界名著都书写了苦难。
你看《悲惨世界》写的是苦难,《日瓦戈医生》写的是苦难,《简爱》写的也是苦难,《飘》写的还是苦难……
这些书作者写的都是苦难,因为他们知道,在人性的罪恶之下,一切的快乐都是自私的,这样的快乐是没有办法分享的。
因此,在自私的人性里,我们只有苦难可以分享。
只有你遭遇了苦难,而恰好我也遭遇了苦难,这时人和人之间就会产生共鸣,才会有心与心的交谈。
有一句话这样说:“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你到遭丧的人的家里,他们正遭受苦难,当你看到他们的凄惨,你会联想以后的自己,于是不由悲从中来,从而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然而,倘若你到宴乐的人家里,他们的快乐是他们的,和你没有一丁点关系,这样的快乐就感染不了你。
是的,如果一个人家里修了大别墅,于是邀请你去宴乐,你看了他家别墅,然而对你而言仅限于看看。
因为他们的快乐没法和你分享,因此,这样的快乐没法和你产生共鸣。
然而,如果你去一个身患癌症的朋友家里,你看到他面容枯槁,气息奄奄,在病床上痛苦呻吟,你就会联想未来有一天,你可能也会像他一样死去。
所以,苦难能引起你的共鸣,你就记住了这个朋友。
因此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思考苦难,一起思考苦难背后的意义,这比我们寻求的短暂快乐要有意义得多。
毕竟,人有罪,所以这个世界满是苦难,然而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苦难背后的意义!
(本篇完,我的微信:493012764)
注:我的另外两个号,喜欢请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