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1 1 月, 2025
spot_img

《五月的四天》

战争结束之日,更是考验人性之日,胜利者不一定全是公义者,很多时候反而容易变成报复者,因为它更符合人性。正如穿袈裟的不一定是唐僧,还有可能是混元霹雳手成昆。

电影《五月的四天》以一个十三岁名叫彼得孩子的视角拍摄而成,战争虽然快要结束,但彼得却希望自己在战场上能成为英雄,这或许是很多男孩子的梦想,而正是这种“天真”的梦想让真正的英雄们付出生命的代价,短短四天让人如梦初醒。

关于反战思考的电影最经典的莫过于《西线无战事》,而《五月的四天》也算是其中的一部,它剖析地不是简简单单地敌我之分,而是善恶之辩。

《五月的四天》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题目已经告诉我们纳粹距离投降只剩下四天。当战争打到快要结束时,无论任何一方参战人员都想着怎样活下去,而不再作无谓的牺牲。《高地战》这部电影也可以给大家一些答案,当然能不能活下去是另外一回事。

电影中由阿列克塞·古斯科夫扮演的上尉,将一个经历过战争并厌恶战争的苏联老兵刻画的十分逼真,那双饱经沧桑的脸和冷静深邃的目光,让人很自然心生敬佩。尽管如此,在战场上德国人仍然希望最后向英国人投降,而非苏联。

上尉带着连同自己总共八名人员,来到了一座孤儿院歇脚,准备迎接战争的结束,相比很多电影宣传战争胜利的喜悦,上尉表现得则是战争带来的心身疲惫。

彼得天真般地梦想自己可以成为战争英雄,背着上尉将苏军的实际兵力告诉了距离孤儿院不远的德军,而德军的兵力则是上尉他们的好几倍,但同样厌倦战争的德国人此时保持了他们固有的冷静。他们不想再生任何事端,只想尽快结束让人讨厌的战争,因此双方虽保持警戒,但不会再动干戈,这让彼得非常失望。

后来,苏联的另外一支部队也来到了这里,而这支部队却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不仅对孤儿院里面孩子们没有怜悯和同情,甚至还对年轻女子动手动脚,这种扭曲的东西比战争还要残酷。让上尉十分气愤,结果没想到同是苏军的双方发生了冲突,并最后演绎成小规模战争。

彼得终于意识到战争中的可怕,因为它意味着没有所谓的无辜者,而是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不幸的死亡者。于是,他跑去德国人那边求救,德军非常惊讶,苏军坦克师在打自己人。于是,他们决定在放下武器之前,和苏军上尉并肩作战,最后孩子们获救电影结束。

无论正义或非正义,战争本身伤亡最大的永远是无辜的平民,人们常常祈祷战争尽快结束,但我们更应该祈祷战争原本就不应该来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看到的是战后余生的希望,殊不知战后更是考验人性之日。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人希望投降英国的原因,他们担心报复,而事实正是如此,而且还有比报复更可怕的无知发泄。战争贩子当然应该受到正义的审判,但在正义的审判没有判决之前,任何加在他们身上的野蛮发泄同样属于非正义。即便他们最后获得最严厉的审判,他们依然享有死亡的尊严。千万不要在他们的尸体上再加上任何不必要的伤害,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惩罚。

我们时时要保持清醒,而不是随心所欲。同样是二战结束,法国红十字会女医师马蒂尔德在华沙医治伤兵,有一天晚上,她被请去修道院救治即将分娩的修女。医师进入修道院才看到了骇人的真相,修道院遭到苏联红军侵扰,多位修女被性侵甚至怀孕。修女们不仅精神和身体受到了创伤,信仰也摇摇欲坠,然而这桩丑闻却不允许被公之于众。我们原以为战争结束了,但没想到无辜者的灾难才刚刚开,2016年该事件被拍成电影《无辜者》。

即便抛开电影本身,真实的历史也可能更倾向于如此,德国不一定全是坏人,苏联不一定全是好人,希特勒也不是唯一的恶魔,有些犯罪行为不能全归咎于他。当苏军占领柏林之后,他们对投降的德国也犯下了很多不可原谅的错误,而这种错误也应该被称之为犯罪。

除此之外,《五月的四天》还将孩子青春期的朦胧感也拍摄的十分到位。在如此宏大的叙事中,导演没有忘记人之成长的普遍规律,而这种战争宏大的叙事方式和个人成长细腻的有机结合,让整个故事不落俗套且共鸣感十足,这也是该电影值得欣赏的地方。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