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周,我参加了四场反对歧视亚裔的活动,每次叫你同去,你总是以做作业或参加朋友party为理由而推脱。你马上16岁了,我无法强迫你做什么,但我为你缺席这样重大的历史时刻感到遗憾。这种遗憾远超过我看到你的成绩得B,或者不能成为学校某个club的leader。
在美国,亚裔被歧视由来已久。从晚清时中国工人修筑太平洋公路时就开始了。在美国人的眼中,那些留着长辫子、穿着长衫、沉默寡言的华人像怪物。他们只知道埋头干活,挣了钱从不去酒吧喝一杯或者看场球赛,而是省吃俭用,把钱寄回中国。而且,其他国家的工人组织罢工时,他们非但不参加,反而偷偷找老板要求上班。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排斥某个特定族裔移民的法案。从那时开始,华人一直在美国社会底层忍辱负重,像个隐身人。
你看今天美国很多城市的唐人街古色古香,好像挺漂亮的,可那是当时华人因为受到其他族裔的排斥,自己形成了一个自足的社区。翻开唐人街的历史,里面充满了辛酸血泪和屈辱记忆。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学生陆续到美国留学,他们如今普遍是中产了,有着不错的工作,住着不错的房子,开着不错的车,孩子上着不错的学校。但是,总体而言,他们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依然很微弱。比如这几年相继被调查的华裔科学家,他们平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都是佼佼者,但是碰到事情时照样感到无力。
如果说以前的歧视亚裔是隐性的,是平静河面下涌动的暗流,那么去年以来,在言必称“中国病毒”、“功夫病毒”的前总统的煽动下,亚裔歧视已然成为一个显性的问题了,恶浪滔天。
过去这一年,经常有这样的消息传来:日裔钢琴家被打得手指折断,菲律宾裔老人在地铁被人划脸,华裔老人在街头被人推倒身亡……
就在前几天美国华仁协会举办的“反亚裔仇恨”讨论会上,一个来自福州的老人说,她走在纽约地铁的过道里,一个白人冲着她喊:中国病毒,滚回你的国家!她害怕极了,拉住旁边一个行人求助。后来她假装拨打“911”,对方才讪讪离开。
另一个老人说,他为了赶路,超过了前面的一对其他族裔的情侣,他们竟然追打他。他躲到电线杆后,依然被打得满脸是血。
而我一个在纽约某大学当教授的朋友说,他几个月前去超市,一个白人冲他喊:pick up your fu** virus, go back to your fu** country!(带上他妈的病毒,滚回你的国家!)他予以还击,最后白人不言语了。
他非常伤心——我来美国30多年了,一直勤恳工作,依法纳税,服务社区,但是因为自己的肤色,依然被当做外人,甚至敌人!
如果说以前亚裔一直在隐忍,努力使自己隐身不让别人看到,以获得一时的现世安稳,那么这一次,随着3月16日亚特兰大枪击案中按摩中心6个亚裔女性的死亡,亚裔知道隐身带来的是更大的委屈和伤痛,愤怒的情绪一下子被点燃了。过去这一周,全美各地的反亚裔歧视游行示威活动此起彼伏,大有燎原之势。
3月27日,新泽西Fort Lee,亚裔在游行。(摄影:林世钰)
亲爱的女儿,我之所以踊跃参加这些活动,是因为我知道:只要这个国家有一个族裔被歧视,所有的族裔都可能被歧视;只要有一个人被歧视,所有的人都可能被歧视。我虽然只是旅居美国,但也不能等闲视之,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困境,必须去面对。
“歧视”犹如人类社会的癌细胞,隐藏在肌体的深处。当第一个癌细胞被发现而没有切除时,很快就会蔓延至全身。带下的结局,多半是肌体的死亡。
作为一个女性,一个曾经的小镇姑娘,在我成长的经历里,已经遍尝了各款歧视的滋味了:地域歧视、性别歧视、职位歧视……到美国后加上种族歧视,歧视的品种基本齐了。
地域歧视。大三时,我在福州实习。一次向一个老头问路,他用福州话回答我,见我反应迟钝,就问:你是哪里人?我回答:屏南。他笑了:喔,贫困县,又贫又难。然后用省城人民特有的优越感从上到下打量了我一番,改用普通话给我指路。我永远忘不了他的眼光,里面布满刺人的荆棘。这就是后来我打死也不在福州工作的原因。
性别歧视。新闻学院毕业后,我在北京找工作。去一家报社递简历,人事处处长看了我一眼,说:我们今年不招女生。我恳求她给我机会试一试。她勉强把我的简历留下了。后来我参加了考试,考了第二名,被录取了。很多年后,这个处长笑着说:我们差点把一个好记者拒之门外。
职位歧视。2012年,我被借调到一个机关工作。一次陪两个领导去山东出差。下了火车,当地有人来接站。他们拿过两个领导手里的行李,簇拥着他们往前走。而我拎着自己的箱子,在后面吃力地跟着。后来还是一个领导提醒了他们,他们才回头帮我拎箱子。西方国家的“lady first”原则,在中国则变为“leader first”。
到美国后,我遇到的大部分美国人还是很友善的,没有感受过明显的种族歧视,但是隐形的歧视还是碰到过。有一次我去邮局寄东西,一个拉美裔的工作人员头一秒还和一个白人女人聊得热火朝天,到了我,立刻换成一脸冰霜,全程视我如空气。而到了我后面的一个黑人老头,他们又开始聊起来了。当时我感觉非常不舒服。
亲爱的女儿,看,各种形式的歧视无处不在,不管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它简直就是人类的通病。我痛恨所有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歧视!
歧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它是人性傲慢和偏见的罪性的外化表现。通常,人们会倾向于在同质性较高的人群中活动,而对异质人群采取回避的行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回避进一步加深了两个人群的疏远,导致了真实信息的缺失与认知上的偏差。由于人性天生的傲慢,这种认知偏差会导致偏见。偏见外化出来的行为就是歧视。
人类通过地域、肤色、性别等概念把人区分开来,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感。比如,“白色人种”和“有色人种”,“京城”和“外省”的区分。
此外,统治阶级通过制度设计,把人按照阶级、阶层、血统等要素分成不同的人群,从而达到自己的统治目的。比如“贵族”和“平民”,“城里”和“乡下”,“地主”和“贫农中农”等的区分。
亲爱的女儿,如果你将来在美国工作,一定可以碰到或明或暗的歧视,也会感受到职场上对“亚裔+女性”设立的“天花板”。你不要忍气吞声,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并进行抗争。
我知道,这并不容易。首先,亚裔体格不够强壮,面对其他族裔的攻击时有胆怯之心;其次,东亚文化固有的内敛性一直影响着亚裔的性格。亚裔大多沉默,隐忍,遇到事情时信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处世哲学。迄今为止没有出现马丁.路德.金那样的民权领袖,可以带领自己的族裔、乃至整个国家往前走。
在美国的亚裔虽然经济地位不错,人均收入中位数甚至超过白人,但是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依然很微弱。在一个需要博弈才能被使自己的声音被听到的国家,亚裔不能保持沉默,必须要起来抗争。
你可能会说,妈妈,我们每个人都太渺小了,我们能做什么呢?
首先,保证自己做到尊重遇见的每个人,不要去歧视任何人,特别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比你低的人。所有的生命都是神造的,都是平等的,谁也没有权利去歧视任何一个人。
第二,利用你的所长。如果擅长写文章,可以用文字影响别人的思想;如果擅长社交,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如果擅长计算机,可以收集信息,用数字说话。你喜欢画画,完全可以用艺术表达对社会事件的思考。这次抗议活动,很多人的标牌选用的一幅头戴花朵的亚裔女人的画,就是一个华裔二代的作品。
第三,与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空喊一百次口号不如行动一次。要做世上的光,必须要把灯放在灯台上,而不是床底下;要做世上的盐,必须把盐撒出去,而不是放在盐罐里失了味。《圣经》里说,“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也是把“行公义”放在最前面的。我们要行动起来,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抗争,不要只想着搭其他族裔的民权运动的便车,继续认怂和装睡。
记住,千万不要假装岁月静好。瑰丽的天空,有时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假象。特别是在系统性的歧视没有消除之前,针对弱势群体的“暴风骤雨”随时可能到来。目前这一波的歧视亚裔的恶浪只是一个开始。
如果不关心自己生存的社会大环境,依然沉浸在岁月静好的假象中,那么,等滔天浊浪卷过来时,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当浊浪开始涌动时,大家必须合力筑起一道稳固的堤坝。每个人的加入都很重要,多倒入一抔土,多加添一块石头,就可以把堤坝夯得更结实一些。
所以,亲爱的女儿,如果将来还有类似的活动时,请走出书房,投身社会洪流。不单是为自己,也是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清洁和净化。我们是人,应该努力维护自己及身边每个人基本的权利和尊严。
我不希望你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沉溺并自足于个人的小日子。你的世界应该是广阔和辽远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每个人都是我,同时我又是每个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彼此关联,悲喜相通。
——End——
【作者简介】:林世钰,媒体人,作家。曾出版《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美丽与哀愁:一个中国媒体人眼中的美国日常》《潮平两岸阔:15位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实录》等书籍。其中《烟雨任平生》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9年度十大中文好书(非虚构类)”。喜欢旅行、摄影、收集民间手工艺品。目前旅居美国新泽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