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交雅文欣赏
最近,日本捐助中国灾区很多医疗用品,其中配送的诗词震撼国人,有好事者加之对比,引来对国内中文水准的批评:
1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白话是:两国山川地域不同,承受昊天沐浴风月一样,寄语大唐佛门弟子,共同缔结往来缘分。
是唐代日本人长屋写的,天武天皇之孙,高市皇子之子。历任中纳言、大纳言(汉唐宋之官名,主出纳王命)。养老五年(717)任右大臣,柄执朝政。执政期间,曾托去长安的遣唐使赠袈裟给唐僧人,上绣韵语4句。扬州鉴真和尚见后,决定东渡日本传扬佛教(律宗),并给日本带去了中国许多的工艺技术,比如现在的日本豆腐。
中国有一亿佛教徒,看到日本人有这么深厚的古典文学休养,一定看了很开心。
2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选自《诗经·秦风》,其白话是:谁说你没有衣裳?咱兄弟可与你同穿袍泽。君上兴兵伐师,我等枕戈待旦,兄弟我与你同仇敌忾……公元前771年(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周襄王好色戏诸侯,失信于民,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兴兵抗击。此诗一般认为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中国这二十年来,官方大规模地复兴传统文化,那些充满国学情结,喜好古典文学的人,一定会喜悦日本人如此赠语。
3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来自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白话是:沅江的波浪连接武冈,送你不觉有离别的伤感。一路青山相连,风雨共沐,明月照耀大地,何曾是两地异乡!
2006年第一次回到福建祭祖时的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中国喜好背诵唐诗宋词的人无数,至少我们家喜好,因此我也会对日本人的诗句充满惊喜之情。
4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辽河,即辽宁省的美景;
富士山,即日本的胜地。
相映成趣,同心同德谓之同气;
枝子相连,不就是生命之相通!
春天是希望的象征,我们共同守望!
我们从中看出日本的汉学素养,其研究水平,不可小觑,至少打动了很多很多国人的心……
甚至让一些平时不好好念书,中文素养不高的国人感到惭愧,人家还是老外呢!
二、基层俗语欣赏
同一时间,中国社会基层大量地出现了这么一些标语:
1
出来聚会就是无耻之辈,一起打麻将是亡命之徒。
聚餐就是找死,百年就是害人!
言简意赅,很好,因为这是社会基层宣传,对方不是农民就是工人、小店主,没有必要弄得文绉绉的,基层社会的人,不是喜欢在一起吃喝玩乐,打打麻将,这对于瘟疫的传递,一定推波助澜!
我可以改为唐诗:
“桃李春风一杯酒,来年喝;江湖夜雨十年灯,现不聚。”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不拜年,共此手机音!”
请问农民或工人喜欢吗?都看得懂吗?那么就没有宣传的果效了!
事情的危害,一定要让人扎心,感到震撼或危险,然后才能悬崖止步!
而不是表现宣传人员我是多么有水平,我是作家或学者,不能搞自我宣传。
2
今年走亲访友,明年家中剩狗
这是非常形象的描绘:一旦互相感染了,都死了,家中不剩狗,就剩老鼠……我们的宣传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就好了,不是作诗画画,让林黛玉或宝哥哥喜欢。
今年上门,明年上坟
这话好啊,今年上门传染了病,一定会死人的,明年只能给某人吊丧了!这样宣传告诉群众,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别咋呼咋呼地过去了。
我也可以改为唐诗形式:
相逢亦不醉,病毒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样的劝勉宣传,会有什么果效?只能扯淡了!
不如:过年猫在家,大家乐哈哈,过年四处跑,病毒把你找。
多好啊,老百姓朗朗上口,非要和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气质做对吗?
3
湖北回来不报告的人都是定时炸弹
比喻好啊,定时炸弹,一般老百姓都知道是什么东西,电影电视里多次出现过,想想都恐惧。这个宣传口号就是要人“从湖北回来就报告”!
我用格律诗的方式写:“鄂地一回,立马报告”,语言有对称美了,但意思不明了,危害也不清楚了,失去了宣传的意义。
4
返乡都隔离,亲人都爱你
这是大白话的顺口溜,正是民间文学民间俗语的特征,不能搞得诗情画意,因为我们的百姓生活充满了柴米油酱醋茶。
宅家是一件无聊,平庸的事情,本来没有什么可夸奖的地方,但宣传一出:
我宅家,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口罩,我为自己省钞票。
“骄傲”一词,让“宅家”凸出了其价值感,特殊时间是有意义的,是国家和个人的双赢:节省口罩,呆在家里少花钱。
5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胡适对中国语言提出了八大项目改革,他说: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原载1917年1月1日 “新青年”2卷5号)
6
陈独秀曾对中国传统文学提出“文学革命论”: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1日,发表于《新青年》第二期。)
希望今天的中国人重新思考一下,我们的文学或宣传应该何去何从。
(三、略)
四、总结
我们写文章的人,搞宣传的人,从事语文教学的人,不是科学技术人员,不能像医生一样直接冲到防疫的前线,去了也没有用。
但我们写的文字,我们推崇的文章,一定要造就人,不管您是外交人员,还是基层工作人员,或者社会高层管理者,都需要明白圣经所说的: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林前 10:23)
我们并不否定文言文、古代诗词,在一定场合有其价值,那是高雅文学;我们也不否定民间文学,寓言故事,顺口溜等文章的价值,那是通俗文学。
就像星级酒店的菜和大排档的菜,都是可以吃的,关键是请什么客人吃饭,我们能消费什么水平。萝卜白菜,对方爱什么。
我们的文章不应该炫耀自己的水平,而是为了服侍对方,帮助对方,造就对方,把当做的工作办好,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真益处,文字只是思想或情感的媒介而已。
因此,总原则是:“你们也是如此,舌头若不说容易明白的话,怎能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呢?这就是向空说话了。”(林前 14:9)
对于基督徒而已,还要加上一条:
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 10:31)
即推动人去拜偶像,或传异教的事情,咱们不能做。
————————
更多交流,欢迎加个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