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厨房,遍擦各处,忙了一个钟头,锅碗瓢盆各归其位,灶台橱柜锃明瓦亮,抹布锅刷清清爽爽,很有成就感。
洗手收工,发现洗涤灵瓶身污渍满满,不堪入目。为它洗澡时想:为什么常常忽略它,使洁者不自洁呢?
就像裁缝没时间给自己做衣服,种菜卖菜的吃的往往不是最好的菜,教师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喜剧表演者常常抑郁……
这是一种忘我还是疲惫?我想应该是疲惫,是被或单调或残酷或无望的生活,折腾得疲惫不堪、无力支取。
疲惫很可怕,它会令人丧失生命的热情和勇气,变得懈怠、冷漠甚至胆怯。
想起了列王纪中的以利亚,他在迦密山上一人面对四百五十个假先知,祷告让火从天上降下来,大大击杀他们。这场恶战之后,以利亚又苦苦求雨,使三年旱灾的境况改变。这样一位大有能力的先知,在属灵持久战后,也会有疲惫软弱。以至于面对现实中王后耶洗别——寻索他命的公权力, 他只有起来逃跑、一心求死的份。王后耶洗别差人告诉以利亚:“明日约在这时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样,愿神明重重地降罚与我。”这个通知的挑战性太大,以利亚见这光景就逃命,将仆人留在一处,自己独自在旷野走了一天,来到一棵罗腾树下求死,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
前后对比强烈,曾经大有能力,转瞬孤独绝望,是出了什么问题,使助人者不能自助?
迷茫迷失是一大因素。
耶和华的话一直是以利亚人生的导航GPS——无论他向亚哈王说预言,还是起来离开原驻地,或是三年后的再回来。这次不同,以利亚没有等到上帝的话,却听到了恶后耶洗别的恫吓话语。
有清晰的人生方向、努力或依靠目标,人是充满力量的。反之,抓狂迷茫不知所措,他看到的只有王后耶洗别的盛怒和强权,那份让假先知心惊肉跳、闻风丧胆的勇敢不见了,表现出来的,只有仓惶逃命了。
疲惫的另一原因是孤独。
以利亚多次提到“就剩下我一个”。这可以反应敌人(耶洗别)的残酷——已将神的先知赶尽杀绝,也可以反应人的有限——神自己保存了七千人,但以利亚不知道,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硕果仅存、孤军奋战。试着推想当年,以利亚对着自己的王亚哈发出国中旱灾临到,自己不祷告耶和华,旱灾将不退去的预言。亚哈王对这样的警告,并未对己罪悔改,而是搜索杀死这位带着要挟感的小民。
以利亚远避他乡,一走三年。他一直是孤独的,无团契,无家人,只有耶和华的话和能力同在。直到恶战之后,如同赛手经过比赛的亢奋之后,一口气“吁”地松掉了,这份孤独自怜在威胁的外部催化下,从以利亚心底泛起,逐渐形成了担忧与恐惧的阵势。
所以,勇者若常奋勇,洁者若能自洁,必须时刻保有清晰的方向,警惕孤独自怜的侵蚀。若能时时反省,那实在是智者。
近代神学家、灵修作家卢云就具备这样的反省力,他发现了自己的疲惫并深思。
卢云的经历很特别,他曾是知名律师,后深浸六年神学院学习,又在心理学领域探索多年。他先后在美国圣母院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做教授,其间兼任牧职。
他常慧眼独具,从微不足道的事、最弱小的人身上,发现深藏的奥秘,再用隽永的文字表达出来。他的著作有40多本,畅销全球,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评价他是知识界精英、教牧界元老、写作界大咖都不为过。他心思细腻,灵里敏锐,捕捉发生在身边的事,深入思考。他一度觉得自己生活在灵里贫穷的光景。“他说他教导人要过群体生活,却发现自己生活在孤独里;教导人要祷告,自己去无暇祷告;他所教的不等于他所行的,于是产生一种无法忍受的张力。”(莫非《流浪的地图)
于是,卢云选择放弃让人仰慕的教授身份,来到了专门照顾弱智群体的方舟团体,去俯就拥抱这些不会欣赏他才华的人。这是一种深度的、对属灵疲惫枯竭的省察和救赎,是不断回归正途的脚踪。
希伯来书12:1-3讲:“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经文落脚点停在提醒大家“免得疲倦灰心”上,上文从三个方面告诉努力方向:放下重担(过重的服事)和罪(潜移默化滋生的),仰望耶稣,常常思想。卢云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洁者自洁,实在是对助人者极大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