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公号:静默溪水旁就可以关注了
作者:赵贺威
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在网上持续刷屏,被很多人转发和讨论,文章讲述的是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跟随成都七中同步上课,使得88人考上清华北大,不少人因之“改变命运”。
说起多媒体上课,不足为奇,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已经经历,我依稀记得我们县也尝试了对在家里不能上学的孩子们电视上课。
无论是在特殊时期的尝试或者今天各样电脑端手机端的学习app都遍地开花,知识从来都是没有国界的,接受知识也是途径众多。
通过直播获得知识改变命运,也是可以理解,课堂已经变得不是在局部的教室里,与其说老人们落伍了,不如说接受这个世界的方式没有跟上,今天我们也就从我们自身来谈一谈利弊之处。
回到基督教,客观的说,网络课程遍地开花,港台地方有一些网络课程,甚至还颁布一些证书,金陵协和神学院之前有函授课程,我想通过网络是升级版本的函授了。
通过公众号为信徒获得敬拜灵修打开了一个窗口,但是我们却无法否认一个事情,就是这样在线下的碎片化似的接受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最近的情绪、自制力、学习意愿等,都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学习进程。
我相信弟兄姊妹也曾安装过不同的灵修app,期盼着自己每天可以读一些经文,听一些讲道,事实是美好的,结局却是不尽如人意,从效果来看,或许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乐观。
如果我们做一个统计,我想真正能按时打卡又遵从一年读经计划的人不多,人们现在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他们的实践却并不强。
很多人只不过是为了取得一种虚幻的满足感,以此安慰自己是在学习灵修。
作为一个写公众号的我而言,难免有一些文章写得枯燥乏味和应付,我们不能对自己拥有很多的便利,就过于乐观,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缺乏的是学习下去的兴趣和意志。
也许就像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言:“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律心的差异”。
自律和自学是一个人一生的功课,我也曾试想过从学校走出去以后的生活,没有急匆匆的制度,一切都归于安息,没有周围的生龙活虎,一切都是缓慢的进行,看不到立刻的果效,也没有人去要求你需要何时起来何时躺卧。
所以归于田园的生活就像沉入海底的鱼,我们是散落在各处,又彼此不见,生活变得只剩一人,难免悲观一些,有消极的想法,能够在平凡的乡下里持续的耕耘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面对的更多的是灰色的树木,和腐烂的湿漉漉的路边草木禾秸,没有繁华没有现代化的屏幕,连网络都显得格格不入。
我想我们每个人拿起手机觉得自己有了一个丰富的世界,放下手机又觉得一无所有,像雾消散了又聚拢,总不那样踏实,在这样的环境和态度里,须知有意义的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