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提到“国家”,首先想到幅员、土地、国境线者,是国家主义者;首先想到人民的,是民主主义者;首先想到文化的,是保守主义者;首先想到秩序的,是专制主义者。
112。若无人民,再大的疆域也不过是荒原。国之为国,前提是人心凝聚,愿意组织一共同体,并以共同体中人为同类。中央之为中央,实应为人心归聚处,否则即是自命而已。
113。任何事物因某原因而成,必因其而败。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就是进步的绊脚石。但历史有内在理路,绝不能一刀两断。故,历史的良性发展是旧中开新,经演化而生成。这种演化不是排斥人的主体性,否则只是停滞,而无所谓演化。
114。维系权力的是文化、道德、习惯法,而非纸上的制度。制度不能高居此三者之上,否则无法稳立。制度进步最终是文化、道德、习惯法进步决定的,这些观念系统本身又有自然固化的倾向。因此,一个适合制度创新的观念系统必然是开放的,开放则能引入活水,封闭则是自绝之路。
115。在新的观念系统尚未深入人心,旧的观念系统已经死亡的情况下,社会长久、剧烈的动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民初政治、社会的混乱是必然的,不因袁世凯之贤愚而改变,也不是换一个人就能改变的。
116。无人则无家,无家则无国,可以无国,不能无家、无人。国号可以变,但任何统治者都不会无休止屠杀人民,否则他统治谁去?故,顾炎武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救国是肉食者事,救天下是匹夫责任。其实,如果国家是真正的共和国,国家兴亡也是匹夫的责任;如果天下是指一国文化,则天下不会亡,只是更新而已。
117。国家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共同体,因此其所有内涵皆是变动不居的。以历史来论证现实及未来的合法性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就如同“所有存在皆属合理”站不住脚一样。合理?合谁之理?公理还是私理?正理还是歪理?
118。全球化过程是一个淡化、打破国家界限的过程。推动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科技发展及以科技发展作为主要推力的经济发展。从来没有科学家、企业家与一国政治家利益完全一致的时候,毋宁说这些人的利益与政治家往往相反。
119。全球化以科技与经济为先导,但最后必然导致政治制度的趋同化。趋同化不是完全一致,完全一致意味着停滞,但历史不会停滞。
120。文化的变迁总是比经济、政治的变迁迟缓,但各国文化也终将走向同化。这种同化不是一国文化完全消灭另一国文化,而是各国共同构建一个新的、共同的文化。文化同化的基础是世俗性而非神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