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绽放课堂中,我向学员们提过好几次,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拥有不同的、有质量的社交圈。
人生的变动比我们想象的可能要多,谁也不确定意外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到,一个人的无力感在那个时候会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常常在新闻中看到,因为毫无健康且互相支持的关系支撑,一个人到了某一种时刻,无论是因为什么因素,总之,可能就在那么一刻,就过不了那一关,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代价,甚至是惨重的生命代价。
如果可以,有一些互相支撑的社会支持系统,必定在一个人无助又力竭之时,哪怕给予一点点的支撑,都不至于使其一时濒临绝望之渊,甚至轰然倒塌。
人总是在一个圈子里,尤其是密集型的,流动性很小的,甚至比较封闭的圈子里,视野受限,思维定势固化的几率更大,也很容易纠结其中的零零碎碎。
最不幸的是,我们也会看到一部分圈子是非多,且鸡毛零碎,逐渐衰落腐化又没有不断更新的意愿,那独自困守其中,身心灵都会受损。
当你有需要时,当你的人生处于极其低谷时,一个朋友或许无能为力,另一个朋友或许自顾不暇,或者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你还有其他的朋友可以陪你一同共度难关。
很多年前,有朋友与我聊一个话题,一种很常见的却被我视而未见的现象:
在学校里,或在小群体中,一些人看到你身边没有朋友,很有可能你就是被欺凌/霸凌的对像,被孤立者,利益分配下的不公平对待者,成人游戏的某种牺牲品….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这里面的人都不是十恶不赦分子,甚至他们有很多的闪光点,尤其是在自己的圈子里,可能是一个很慷慨、很周到、很和悦、很用心的人,但是……人就是如此的微妙。
所以才有那句话,成年人的世界很难简单地用好与坏来评判。
你要从人身上看到完–全,看到从不失望的信赖,看到道德上的无瑕疵,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经历的算是一种平庸之恶,普遍的平庸之E。
在不触及自身利益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选择最便利于自己益处的方式随众自保,所以,沉默有时候也就成了一种E,但却是众人的E。
除非触及到自身痛处,才迫切渴望众人施行公义,施以援手。
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为之,包括被动触发他人的痛处。这个世界上,很难有人从未伤害过他人。
就像上一篇文章“ 靠近了,人都经不起细看 ”中提到的,人,离得远了,感到孤独无助,渴望爱又无法进入亲密;靠的近了,又容易被各自的刺伤到。
这种刺,诸如自负、嫉妒、厌恶、轻视、自恋,定罪与论断,有些人隐藏的深,有些人隐藏的浅。
少数人,干脆摊牌了,不装了,一些作家为此更是语出惊人,一针见血,只是太赤裸,很多人暗暗的附和,却无法明明的承认。
一般情况下,唯有靠近了,日久了,这些东西才易被发现。
《褥子团契》作者将处理冲突的方式总结为两种:第一种是攻击,第二种是退缩与疏离。
市面上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案层出不穷,穿上各种马甲,换上各种名词,最终还是这两种。
以攻击对方来使对方的益处亏损,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夫妻、朋友、同工以及领袖之间,以微妙的方式,直接的方式,隐晦的方式,明目张胆的方式。
毒性很大的有家庭暴力,人生控制,网暴、捏造事实、制造流言和毁人声誉等。
疏离与退缩,更加微妙,甚至是一种操控手段。比如,冷暴力,故意疏离,回避/逃避,装着无辜地拿捏等等。
退缩,意味着,我们对他人的福祉和利益漠不关心。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平庸之E,就是一种普遍的退缩。
魏乐德认为,攻击与退缩是人际关系之 ZUI 的两大基本形式。损害了无数的婚姻、家庭、公司和jh。
当我们进一步探究时就会发现,其实,这两种表达形式的本质问题就是——缺乏爱心。
可以说,这是我们的本相,人人都违反了最大的命令。因为害怕伤害而远离人群,因为受到威胁而攻击他人。这些,我们都很拿手。
– the End –
文 @宣灵苏 / 人在江湖,手不持剑
公众号:宣灵苏
备号:宣灵苏的杂货铺
微信号:yanzihuli111
新的一年,祝你凡事兴盛!
宣灵苏:人在江湖,手不持剑。
下方是本平台二维码,点击即可关注。文章为原创,除标明,音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敬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