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就是读书会的主菜。有讨论,就有刺激;有刺激,就有激荡,也就种下许多学习的种子。
如果大家都有备而来,对材料有充分阅读与理解,坐下来就可以侃侃而谈,那么讨论就不用费力。
如果成员都能灵活思考,也习惯在团体中发表看法,那要进行讨论,也很容易。
如果成员彼此熟悉,容易引发话题而不易离题,或有离题却能自觉回题,讨论对他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亲爱的朋友,你参加的读书会是像前述的情形,还是经常要有人邀请,才有人发言,或者是有人发言,却无法切入主题或泛泛而谈,甚至常常谈一谈就离题了,要不然就是你一言我一语,各说各话,没有交集?
讨论,需要表达,但是,只有表达并不一定就是讨论。
讨论基本上是指针对一个主题或范围发表看法,因此讨论可以说是有焦点的表达。如果不只要有热烈的讨论,同时希望讨论的有内涵、有深度,那么,讨论的过程不只是“说”,还要是“有回应的说”。
也就是说,不只顾自己“说”,还要专心“听”别人说了什么,再对其看法加以回应,或据以发表自己见解与质疑。因此,真正的讨论过程是一种“网状”的互动,而不是“车轮型”的。
如果要有真正的讨论发生,参与成员就要——
♦ 活在当下,将心放在讨论的现场,将旁务暂置一边,把手机关掉(若是震动,还是会干扰),专注做好眼前的要事;
♦ 其次,将“心耳”打开,接收各种可能的声音,包括顺耳的、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观点;
♦ 同时,启动“灵活的脑”,将接受的内容与自己所知比对、整合,甚至转化、创新,
♦ 再用“巧妙的口”,将所听、所思,诚心、善意地表达出来。
如果成员能够“活在当下”的“打开心耳”,并“启动思维”,“灵巧表达”,灵活讨论的基础动力就具足了。
[本文摘编自方隆彰《向往美感的读书会》香海文化,2013;标题另拟。]
欢迎关注备用号:
↙ 点击阅读原文,进店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