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阿信:《山雨·富能仁传》共读预告


阿信:《山雨·富能仁传》共读预告


2010年,我与齐宏伟先生的妇人陈萍姊妹翻译《山雨·富能仁传》,10年之后,2020年10月中旬,我愿和对富能仁及怒江大峡谷有兴趣的朋友们共读《山雨·富能仁传》。购书地址:



附:王鸥:去腾冲、龙陵寻访富能仁传教的脚步


蒙蒙细雨一直下着,到处都湿漉漉的,因为在十分偏僻的山村里,这雨又被称为山雨。虽然是盛夏,却寒意荡漾,我们每天外出都打着伞,甚至从住的阁楼去伙房,去洗漱间,去厕所,我也打着伞,因为怕淋湿了衣服没的换。但当地的大人小孩在山雨中走来走去,却很少有打伞的,有的居然还光着脚…… 

 

你有读过书名为《山雨》的富能仁传吗?富能仁是中国内地会差派的第一位到云南西部拓荒的英国宣教士。书中记录了他初遇傈僳人的感人情景。1909年的一天,富能仁在集市上看到一群从山里来的穿着独特的傈僳人,就立即被他们吸引了,“富能仁从第一眼看见这些人起,就从心里喜欢他们”,并“开始全心全意为他们祷告”。他热情地邀请他们去到他的福音堂。


这些傈僳人“看起来很乐意,一进福音堂就立刻俯伏在地,向这位友善接待他们的白面孔陌生人表示敬意”。就这样,富能仁感到似乎有一种力量吸引他去他们那里,他就凭着主的感动跟他们进到了傈僳人的深山里面。傈僳人信主的故事也就这样从他们和富能仁相互敬爱,彼此喜欢中开始了!

 

这动人的故事从上个世纪似乎延续到了如今……

 

和富能仁当年一样,我们这次也是先到达腾冲,然后到龙陵,又转了一次车,在漆黑的山路上,我生平第一次晕车还吐了。大约在深夜12点过到达了傈僳人余牧师在七孔河深山里的家中。四周黑乎乎的,我们一行还有些眩晕,身着白衬衣身影健硕的余牧师走到车前和我们握手,蛮有传道人热忱的带领风范,他带着我们走进了一个乡村大院里。在手电筒的光影中,我发现院子里站满了人。因为余牧师我们也是初次见面,所以半夜三更突然看见这么多站立的人影,我当时一下有点困惑?……直到有穿着傈僳服装的老奶奶过来和我握手,而且十分亲切而尊贵地问候说:“火花(平安的意思)”,我才愣过来,原来站立的是余牧师整个家族的人,他们为了迎接我们,都没有睡觉,一直等到半夜啊!好感动……我也因此第一眼就从心里喜欢他们了!

 

从我们到七孔河开始,山雨就一直下,但我们却感恩这样可以体会当年宣教士们的艰辛。因着感动富能仁的灵感动我们,就如同当年的宣教士一样,我们团队冒着雨,顶着寒冷,依然欢欢喜喜服侍前行。

 

当晚住下来,虽然房间天花板上到处是蜘蛛网,而且各种虫子在飞、在爬,但团队里的孩子和大人都开开心心地睡了。天亮一起来,我们就开始了为期四天的儿童青少年营会。为了让少儿在信仰上扎根,这次营会我们期待在圣经的基要真理,及生命的实操上真切地帮助到当地教会。营会的主题是“圣经与名著”,内容选自约翰一书和天路历程(少儿版《小小天路客》)。形式既有深入浅出的解经,严肃的讲道和祷告,也有活泼的自创手语舞背经,生动的小小天路客故事讲解和问答,及相应的体验式戏剧排演,还有精彩的绘本故事赏析及小组研讨,以及笑声不断的课间互动,和手工感恩卡制作等。几天的营会我们都是在还没建好的仅三面有墙的教室中完成的。每一天都下着雨,去厕所或去哪里都得打着伞,我们的教室和大自然完全相通,仿佛就在山雨中上课。有时,老师和同学们都冻得不行,我们就一同起来跳跳舞暖和暖和,再继续进行。彼此相爱中,孩子们的心一天天和我们团队亲近起来,孩子们的信仰因神的道渐渐地被坚立。最后一天的手工制作感恩卡活动,我们本来期待他们用经文和图画表达对父母的感恩,没想到90%的孩子都在他们精美制作的卡片上表达了对我们团队的感恩。我们觉得很感动,愿颂赞都归给主!我们还感恩他们在主日汇报展现时,将整篇的圣经伴着手语舞背诵给大人们,也将小小天路客戏剧演绎得很真切,相信带给当地教会的成人信徒许多的鼓励和感动!

 

在余牧师家同吃同住的这几日,有许多非常感人的故事:

 

余牧师家是个大家族,他们家四个兄弟都成家了,但却和父母一起五个家庭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他们当地人的早餐时间是10点左右,午餐是下午4点,如果当天做了体力活,那晚上9点至10点的崇拜聚会后再吃点夜宵。这是我临行前一天才知道的,当时还有些担心会不会适应不了。但到了当地,发现我们很快爱上了他们的作息时间,因为发现这样的时间安排,一天有很多时间可以亲近主,可以彼此相交相爱,可以服侍,可以休息,日子变得好长似的。早上起来,有时间灵修,然后可以坐在火炉边分享,余牧师笑着说:“这才是‘伙伴’在火旁边相互陪伴。没有wifi,没有微信,你才能有伙伴。”是啊,现代人的悲哀就是:人在你身边,心却在虚拟空间里,因为人人都在手机上刷屏呢。我们在火炉边,从余牧师那里学会了第一首傈僳赞美:来就近耶稣(come to Jesus)。看见诗歌本上印着的富能仁当年为傈僳族创造的手写文字,心中满了感慨…这文字让傈僳人有了自己的圣经,自己的诗歌本,让傈僳人可以来就近主耶稣!

 

余牧师不仅教我们傈僳诗歌,还给我们讲了初期宣教士来七孔河传福音的珍贵故事。最初来七孔河的是富能仁的同工,名叫杨思慧。他来时刚好遇到过年,傈僳人喝酒拜鬼。他看见他们这样行,心里忧伤,不禁当场伤心地哭了起来。余牧师奶奶的大哥胡老大当时是那家的掌门人,一看这个客人这么伤心,就感动着说:你说要信耶稣,好,我们就跟你信耶稣。于是请杨思慧讲道,又除掉假神,打破酒壶,全家这样依靠了耶稣。后来在派来的傈僳族同工的帮助下,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七孔河就有240户人家归信了耶稣,信徒人数达上千人。就这样福音一代又一代被传递下来,现在全村的人都是基督徒,信仰渐渐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中。

 

从小小的木窗棂望出去吧,你看:爷爷和奶奶正坐在屋檐下,一人手里捧着一本傈僳文圣经在静静地阅读。奶奶拿起杯子来喝了一口茶,递给爷爷,爷爷也喝了一口,在主的话语里他们相濡以沫着……

 

这样的一幕,见证了人真正的需要其实不在乎多,爱神且爱人如己足矣。

 

阿信:《山雨·富能仁传》共读预告


当人诚心渴慕爱神时,也常常会热忱去爱身边的人。我们住在这里的日子,天天感受着余牧师家人热忱的爱。每天他们把最好的作给我们吃,而且味道很好吃!比如:上好的牛肉、跑山鸡、自家河塘里的鲜鱼、各种野菜还有天然的蜂蜜……当我们感谢他们时,他们却谦卑地说:这都是教会弟兄姐妹的爱心,他们必须要这样接待我们。我们心里真是感恩太多,感动不已!


阿信:《山雨·富能仁传》共读预告

本文作者王鸥姊妹

有一天,家里摆了三大桌,一大早几个孩子还去自家鱼塘打了好多鱼上来。看来今天家里要摆设宴席。真的,来了好些位老人家,一大家族的人一起欢聚,我们享用了好多炸得黄黄的鲜鱼,非常美味!饭后大家聊聊,收拾之后,就各自散开了。没有人在谈谁挣的钱多、谁当了什么官,或现在流行什么,更没有人吆喝着要打麻将或扑克。忽然,我听到仿佛唱诗的声音。于是顺着声音找过去,才发现在爷爷奶奶家里,他们四五位老人坐成一圈,每人手捧一本傈僳文诗歌,正在安宁且喜乐地用四部和声唱圣诗呢在简陋的刷着黑漆的房间里,那优美动听的圣诗和声,那神圣安宁的唱诗者,让我仿佛窥见了天堂一角的荣美!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一张喜乐的脸,也是仿佛在天堂里才可以遇见的。那就是三妹的笑脸!每天清晨开始她就忙着给猪做饭,给我们做饭,一直到晚上还为我们做夜宵,我看见她的时候,她总是在笑,总是在做饭,做家务,没有忙碌感,没有忧愁和担重担的样子。她一直在劳作,一直在喜乐!她的丈夫三弟,有一天在炉火边,不多的几句话,道出对妻子三妹的深爱,而且他最后说:其实人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要有爱!我很感动地回应他说:在这世上,一个弟兄能当着众人说出这样的话是非常难得的,你讲的太好了,这就是一篇最好的道!明天我不讲道了,该你去讲啊!三弟脸红了,其实他是不善言辞的人,但他的心底善良热忱,我们都体会到了。他为了让我们9岁的小队员开心,不辞辛苦地不断晃动鉄壶来制作爆米花;为了让我们除了服侍,还能有机会去看看他们周围的村庄和风景,最后一天,我们服侍完后,他定意要骑摩托带我们出去兜兜风。感谢天父的眷顾,我们骑出去不久,雨就停了。那天下午我们游览了来参加我们营会的不少村民的村庄,才发现他们每天冒雨开车一阵子才能来参加营会呢,感谢主给他们渴慕主道的心!

 

这样的查经营会对乡民的信仰真的很重要。我们发现当地信徒的信仰很朴实,他们自己住的房屋和生活都很简朴,但却愿意奉献金钱来修建教堂。可以说教堂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物。但相比较外观的教堂的建造来讲,当地信徒的圣经和神学根基却比较肤浅,而且教会里属灵书籍和图书室都非常缺乏。这样的状况急需改变,特别面对如今异端邪教已开始在傈僳地区活动。盼望天父保守眷顾他的百姓,用真理的道坚固他们,让他们可以胜了那恶者!

 

山雨依然行,终于到了我们要离开七孔河的时候了,我们和他们都舍不得彼此。走的前一天,三弟对我们说:感谢你们,因为你们带来了山雨!我们这里都干旱好长时间了,你们来了,才开始下雨,让我可以把该种的树都种了。明天你们要下山了,雨可能就会停了。我听了,心里好感动!我还以为这里一直都是这样湿湿的,每天下着雨呢,没想到这是天父奇妙的安排,让我们有机会体会当年富能仁,杨思慧他们宣教士在傈僳人中间服侍时的不容易,同时也让当地能结束干旱,得着甘霖。感谢在,我们走的那天,天真的没下雨,让我们可以坐车安全下山。这一切都太奇妙,太美好,惟愿颂赞荣耀都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


王鸥 落笔于蓉城

20158


阿信:《山雨·富能仁传》共读预告

朱发德先生主编之《滇西基督教史》,内有余文开先生著《富能仁与傈僳族基督教》,其中对富能仁当年传教地名考察甚详。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阿信微言”

     阿信:《山雨·富能仁传》共读预告


所属主题
阿信微言
阿信微言
阿信,独立学者,私学教师,以研究中国私学教育传统及译介外国传教士传记为治学方向,有一个4岁的女儿,陪伴女儿阅读和成长,在国内开展阿福童经济公民教育。 欢迎来信交流育儿、读书体会。有信必回。[email protected] 公号:阿信微言(ashing1989)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