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 1 月, 2025
spot_img

萧三匝答问录03:不要迷恋古希腊,也不要迷恋哲学!

萧三匝答问录03:不要迷恋古希腊,也不要迷恋哲学!

问:希腊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阿里士多德的思想是如何深入影响到美国秩序的?

答:苏格拉底的思想其实是通过柏拉图传达和解释的,可以说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一体的。

柏拉图:注重超验的上·帝,注重正义,后被基督教超越。

亚里士多德:注重经验,后被英国思想家发展为经验主义。

美国:既注重超验信仰,又继承了注重经验的传统。超验是经验的源头,经验是理解超验的辅助手段。

问:第三章第85页说“柏拉图的洞见被吸收进古典和基·督教文化”,也听说过对基·督教文化影响较大的新柏拉图主义。请问,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信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一、柏拉图主义

1.理念形式是存在的、永恒的,并比世界中的现象更实在、更完美,甚至是唯一的真正实在和完美的实体,理念形式只能由灵魂所认识。

2.柏拉图的形式(Forms)或理念(Ideas),也就是永恒的绝对者(eternalabsolutes)。对柏拉图主义者而言,普遍概念要比个别事例更真实。

3.理想的灵魂是一个有条理的灵魂,其中较高的功能驾驭较低的功能,灵魂有聪明、勇敢、克己和正直四种德行。有理性的生活是至善的,灵魂是纯粹的,肉体是不完善的,是引人堕落的。灵魂需要净化,需要从肉体的障碍中解脱出来。

二、新柏拉图主义

古希腊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并对西方中世纪中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流派主要基于柏拉图的学说,再加上斯多葛学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融合为一个体系,是以希腊思想为基础而创建的宗教哲学。

新柏拉图主义最早产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新柏拉图学派的创始人是阿摩尼阿斯·萨卡斯(Ammonius Saccas,175-242),没有留下著作。该派最重要的人物则是他的学生普罗提诺(Plotinus,204-269)。普罗提诺早年在亚历山大学习、研究,直到243年到罗马定居。普罗提诺的作品主要都是他晚年的讲课笔记,流露出一定程度的神秘主义色彩。普罗提诺发展了新柏拉图主义。

普罗提诺认为上·帝是超越的The One(太一、元一、一),是至高的善,他包括一切存在的事物,我们不能说他是什么只能说他不是什么。这无限者是任何事物的根源。他是永恒的、不改变的。普罗提诺比喻,上·帝像无限的喷泉,并永不枯竭。又像是太阳,从中辐射光芒,而无损于太阳。宇宙是出自上·帝的流射物,是他无限全能不可避免的漫溢。

世界有两极,一端是被称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但完全的黑暗并不存在,只是缺乏亮光而已。世间唯一存在的就是上·帝,照耀着神圣之光,但就像光线会逐渐变弱,神圣之光也无法普照整个世界。普罗提诺认为,灵魂受到神圣之光的照耀,物质则位于那光照不到的黑暗世界,而柏拉图所提出的自然界的“形式”则微微受到神圣之光的照耀。

因此,新柏拉图主义强调,世间一切事物都有这种神圣之光,但最接近上·帝的光芒的,还是人类的灵魂,只有灵魂才能与神秘、伟大合而为一。在一些偶然的时候,人甚至可以体验到自己就是那神圣的自然之光。

普罗提诺新柏拉图主义与柏拉图之上·帝观有些不同之处:

柏拉图的上·帝就是至善的理型(the Form of the Good),这样的上·帝是非人格化的。另有一造物者按照至善理型将世界造出来。

普罗提诺的上·帝则是太一(the One),是绝对超验的(transcendent),任何描述都不适合他。即使太一与至善也只能算是类比的描述。新柏拉图主义的太一上·帝,当然也是非人格化的,但比起柏拉图更把上·帝的超越性推到极点。

普罗提诺又认为太一发散(emanates)出心智(Mind)与世界魂(World Soul)。但柏拉图从来没有用过发散这个词,也没有明说众理型是如何从太一而出。

三、教父哲学/神学

使徒时代以后进入教父时代(公元2-5世纪)。教父们为了使基·督教更具吸引力、更充实,开始将《圣·经》教训与古希腊哲学融合,用哲学方式论述基·督信仰,产生基·督教哲学/神学。教父思想是根据《圣·经》和利用新柏拉图主义建立的,建立第一个神学体系的是教父俄利根,建立最完善的神学体系的是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对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的态度是:既认可,又不满足,认为它们不够,所以需要延伸到基·督信仰中来。奥古斯丁《上·帝之城》,随处引证柏拉图、普罗提诺等人观点。

四、教父神学对希腊哲学的超越

总之,希腊哲学发展到后期,已经有明确的上帝观念。基督教对希腊哲学,包括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斯多葛主义的明显超越在于:

1.上·帝是有位格的。通俗讲,是人格化的。

2.上·帝是可以理解的,有明确的旨意。

3.上·帝就是真理。

问:柏拉图所说的“哲人王”,是不是君王与先知的合一?哲人王是用知识统治城邦,用知识构建秩序,请问知识是否足以保证产生及维持共同体的秩序?

答:哲人王是理性王,不是先知。中国儒家的圣王是道德王,也不是先知。理论和事实都证明,知识无法构建共同体秩序。

问:如何理解两希文明在公元一世纪至奥古斯丁时代的交融汇合中,希腊哲学思想对神学理论的影响?

答:1.借用希腊哲学重视理性、逻辑的办法构建神学体系。2.借用希腊哲学的一些概念(真理、道等),并赋予新的意涵。

延展:

一、希腊政治哲学发展简史

(一)希腊时期

1.智者派(诡辩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见之于柏拉图的记录,可能带偏见,认为: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诡辩: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缺点:没有绝对真理,无法建立秩序。

2.苏格拉底

A.美德即知识

B.政治即城邦

C.信神

缺点:只局限于城邦思考政治

3.柏拉图

A.正义观:哲人王思想

哲人应当是统治者-理性-黄金

军人应当是护卫者-激情-白银

工农应当是生产者-欲望-铜铁

正义即:各归其位、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其特点:

1.强调专业化、社会化分工

2.共·产主义

B.反民主

C.法律至上:退而求其次,法治国家是第二等好国家。

D.注重宗教基础:

灵魂不朽,死后灵魂要不上天堂,要不下地狱,与雅典人信仰相反。注重教育,认为教育能改变灵魂。

缺点:1.只局限于城邦思考政治。

2.权威主义,用统治代替政治,不注重民意。

3.乌托邦,不现实,柏拉图的两次哲人王实践均宣告失败。

4.个人构想上·帝。

4.亚里士多德

A.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性处于神、兽之间。

B.城邦存在的目的是善,城邦的善高于个人的善,没有城邦的善,即无个人的善,二者统一。

C.混合政体论,反对柏拉图的哲人王思想及共·产主义的整齐划一,主张多元化。

D.反对帝国。

E.注重沉思生活,崇尚宗教。

F.柏拉图关注超验真理、正义和秩序,亚里士多德关注经验世界,希望由经验提升为理论。

希腊时代政治思想的共同缺点:

只局限于城邦思考政治,不能解决帝国时代面临的治理问题。

(二)希腊化时期:前361-前31

1.犬儒学派:以犬为师,与儒无关。

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西尼创立,其信奉者被称为犬儒。也许是因为雅典的失败,也许是因为苏格拉底之死,也许是因为安提西尼不喜欢哲学的诡辩,使得他在已经不再年青的时候,摒弃了他从前所重视的东西。

除了纯朴的善良而外,他不愿意要任何东西。他结交工人并且穿得和工人一样。他进行露天讲演,他所用的方式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都能理解的。一切精致的哲学,他都认为毫无价值;凡是一个人所能知道的,普通的人也都能知道。他信仰”返于自然”,并把这种信仰贯彻得非常彻底。他主张不要政府,不要私有财产,不要婚姻,不要确定的宗教。他鄙弃奢侈与一切人为的对感官快乐的追求。他说”我宁可疯狂也不愿意欢乐”。

安提西尼的弟子第欧根尼更有名。类似于中国的庄子,他决心像一条狗一样地生活下去,所以就被称为”犬儒”,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像犬一样”。他拒绝接受一切的习俗——无论是宗教的、风尚的、服装的、居室的、饮食的、或者礼貌的。据说他住在一个大瓮里,是原始时代用以埋葬死人的那种瓮。他像一个印度托钵僧那样地以行乞为生。他宣扬友爱,不仅仅是全人类之间的友爱,而且还有人与动物之间的友爱。甚至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他的一身就聚集了许多的传说。亚历山大拜访过他,问他想要什么恩赐;他回答说:”只要你别挡住我的太阳光”。

犬儒学派缺点:反对任何秩序,因此也无法建立任何政治、社会秩序。

2.斯多葛学派:源自犬儒学派,芝诺所创,罗马帝国的意识形态。

A.主张参与政治。

B.天意论:宇宙秩序背后是上·帝的安排,人可以通过占卜发现天意。

C.创立自然法理论,认为自然的背后是理性。

D.世界城邦思想,普遍主义,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

E.圣人理想:存天理,灭人欲,做圣人。典型:奥勒留皇帝的《沉思录》。

斯多葛学派缺点:人造上·帝,且没有打通上·帝与自然法的关系。

3.伊壁鸠鲁派

A.无神论,原子论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都是由离子构成,世界本无目的。

B.快乐至上,追求享受,否定正义、美德。

C.远离政治,否定人是政治动物,否定家庭

D.社会契约论。

伊壁鸠鲁派缺点:无法构建秩序。

4.怀疑主义:代表人物皮浪、卡涅阿德斯

A.从城邦、哲学中撤离,搁置真理,追求灵魂宁静。

B.否认人类可以认识绝对知识,否认存在绝对真理。

C.不相信自然法、道德。

D.否认理性。希腊哲学以理性开始,至此宣告理性的终结。

怀疑主义缺点:只知解构,无法构建秩序。

问:美国立国者借鉴、吸取了古希腊哪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答:经验:

1.注重信仰

2.混合政体

教训:

1.直接民主

2.没有共同的灵魂秩序

问:从梭伦改革到柏拉图时代民主制度被建立了,法律秩序存在了,但柏拉图还在奔走呼告,因为缺乏内心精神秩序照样会导致政体失序。这就可以看出,民主还有赖于人的素养。反观现在的美国,制度不可谓不好,但沉迷于“称霸的好处”,与本章描述的雅典作为霸主时的表现何其相似!比如这3年美国印了7万亿美元,全世界要被美国汲取7万亿美元的财富,就是美国可以收所谓美元税,这就是霸权红利。这和当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被盟主压榨何其雷同。美国现在的失序是否也是精神层面的失序,就是政治精英在长期强盛下滋生的“阶级冲突,傲慢,自私”之类?

答:美国现在的失序是精神层面的失序,失序不是因为政治精英,而是因为民情乖离,政治人物迎合了民情的乖离,民情的乖离实质是信仰的衰落。

关于美元:

1.美元的两重性:既是一国主权货币,又是世界通用储备货币。

2.美元霸权是美国强盛的结果,不能说如果没有美元霸权,美国就贫穷了。

问: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评价古希腊的艺术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通过读《美国秩序的根基》,使我了解到古希腊诸神因为具有人的所有缺点,所以破坏了古希腊的秩序。我想请萧老师解答一下,为何希腊政治秩序混乱,而艺术却能达到很高的程度?

答:艺术的核心精神是自由,希腊诸神之战给了艺术创造自由。相反,基·督教艺术在文艺复兴之前比较拘谨,因为:

1.基·督教最在乎的是人的敬虔而不是表面的自由。

2.基·督教非常忌讳拜偶像。

推荐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弗兰西斯·薛华《前车之鉴》。

问:第64页提到梭伦改革(约公元前590年)是以非激进的方式进行的,包括解除人的奴役,保护个人财产,协调所有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在政治方面防止权力的滥用,经济方面倡导工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的内容几乎与梭伦改革完全相反,限制个人自由、剥夺私有财产、重农抑商、促进权力集中。请教萧老师,为什么这两个改革的方向如此不同?几千年来我国改革(变法)的方向似乎都是商鞅式的,如何走出这种模式,走向现代和文明?

答:一、不同:梭伦针对的只是雅典城邦,商鞅针对的虽然是秦国,但目标是统一天下。

二、为何不同

1.文化传统不同

雅典:城邦民主文化

秦国:一统文化,一统是趋势

2.地理处境不同

雅典:商业文明,容易发展民主

秦国:农业文明,容易集权专制

延展:孟德斯鸠理论

三、如何走出商鞅式改革?

组织化,形成社会与政治的博弈机制。

问:亚里士多德没有继承柏拉图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人是在共同体中实现生存目的,只有在文明化以后才能成为完全的人。请问萧先生,亚里士多德认为文明化、完全的人,和灵魂信仰有什么关系?当代话语中说要做一个现代文明的人,那么什么样的文明化才是文明人?

答:如果没有恒定的标准,则无所谓文明。亚里士多德所见在这一点上不如柏拉图。恒定的标准只能源自上·帝,而不能由人定,否则无法恒定。何为文明?信仰的处境化运用结出的果子就是文明,因此文明必然是信仰的衰减版。

问:美国的代议制民主与古希腊的民主有继承关系吗?二者有什么不同?

答:有关系。不同:古希腊民主是直接民主,现代民主,包括美国的民主是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都是间接民主。大国无法搞直接民主,但可以以间接民主为主,直接民主为辅。直接民主主要表现为公投,不定期,针对重大事项,如英国脱欧。

问:现今时代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飞速发展,技术快速迭代,信仰却在衰退。《人类简史》的作者预言般的写道:部分人类将化身为神实现永生,另一部分人将被留在原地。化身为神的人回看留在原地的人,就像人类现在回看黑猩猩一样。甚至留下的人成为了升级人的材料,这虽残酷,却直面真相。智人现在面对着走出非洲之后最大的变局。请萧老师对人类的未来进行展望,人类还是一个整体么?失去人文的科技将把人类带往何处?

答:《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提出警示是对的,但我不认为人有能力不通过生育(包括人工受精)造出新人类,人永远无法成为神,只有神才能造出人类。科技发展如果没有信仰(不是人文)约束,必然是灾难,如核战争,上·帝一定会击打人的僭越。警惕科技巴别塔。我总认为,一些学者,尤其是人文学者对人工智能的忧虑有些夸大了。

问:“修昔底德陷阱说认为,新崛起的大国与现存大国之间定有战争,似乎一个不可避免的规律。但从《美国秩序的根基》的分析和论述来看,结论大相径庭。在第71页中,作者论述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之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这样说的“雅典人因骄傲和贪婪而变得忘乎所以,自大成了他们的顽疾。于是雅典的民主政体抛弃梭伦的公义,转而追求帝国的好处……当其对手获得斯巴达军事力量的增援,雅典便陷入夺取伯罗奔尼撒战争胜利的长期斗争。”作者明确指出:“修昔底德写道:雅典……是因内部问题而衰亡。”请教萧老师,“修昔底德陷阱”一说是否成立?

答:1.修昔底德陷阱本质上并不成立。美国是继英国崛起成世界头号大国的,但美英之间却并未发生争夺霸权的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不是为了争夺霸权,而是为了自由)。美国崛起是美国自发壮大的结果,也赶上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英国的没落是因为传统的帝国秩序无法有效统合,导致内部驱动力不足,也不是跟美国打仗的结果。

2.但国家之间的竞争一直存在,今后也会存在,不仅限于新老大国之间。

3.现代以来,民主国家之间几乎没有爆发过大战。

问: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有温情敬意的中国人,读此书我总忍不住将保守主义与儒学(程朱理学)作一番比较。先说相似的地方:

一、对世界本源的看法有相似性

对灵魂秩序,保守主义溯源到上·帝。上·帝有三点属性:1.·自有永有;2.万物皆上帝所造;3.上·帝就是公义。对个体心性,儒学溯源到天道(天理)。天道同样有三点属性:1.天道是自然永恒的;2.天道是生源(生生不息,化生万物);3.天道是理源(理一分殊,价值来源,体现为“中道”)。

二、对从内到外的修行逻辑有相似性

保守主义提倡灵魂秩序到社会秩序的先后逻辑,儒学提倡的格致诚正到修齐治平的功夫次第,都是由内到外,从个体到社会。

再来看看不同的地方:

一、上·帝和天道的不同点

1.存在方式上。上·帝是有位格的(三位一体);天道没有位格,它无所不在,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理”“气”一体二分)。

2.主体性上。上·帝有自主意志,有心思意念;天道纯任自然,没有心思意念。

3.与人的关系上。上·帝按照自己形象造人,与人的关系是伦理性的,通过是否遵守圣约来判定人,承诺天堂和审判;天道孕育人,天道与人的关系是近似伦理的,但天道自己不通过是否遵循天道天理来判定人,不承诺天堂和审判。

二、人的本性和关系上的不同点

1.人的本性。基·信仰中的人皆带有原罪。儒学中的人都具有善端(为善的自然可能性)。

2.人与人的关系。基督教的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人人平等,延伸出同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儒学中的人理论上皆可成圣,人人都以修身为本,根据血缘的亲疏远近来规定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

三、构建公共秩序方式的不同点

1.修行方法。基·督教倡导慈爱,通过遵守与上·帝的圣约,构建公共秩序;儒学倡导仁爱,通过体悟天道遵行忠恕之道(尽己曰忠,推己曰恕),来构建伦理秩序。

2.与政治的关系。基·督教有经典、有教·会组织、有宗教仪式,君主最多只是代行上·帝的主权(要视君主是否遵守上帝的律法),同时教会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早期以色列人通过先知传达上·帝的启示来纠正政治。儒学有经典、无教会组织、有宗庙礼制,君王是天道的宗子(要视君王德行是否合乎天道),儒学通过培养士人直接参与现实政治,通过道统指导政治,通过士人精神和群体来纠正政治。

儒家始终面向现世人生,天道作为最终主宰的秉性问题是被悬置的(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人只能去体会和认识天道,所以中国本土不易产生宗教墨子《天志》有类似宗教的论说,墨家也似一宗教团体,但战国后消失宋代理学兴起后,三教合一,佛教也便逐渐衰落且早已高度中国化了。

儒家不能产生上帝律法,形成法治的传统,一切围绕个人心性修养想办法,来导人向善,最高境界是成圣、实现天人合一。

以上是我读前两章的一些体会,抛出来也是为了引出我的问题。我的问题是:

正如书中第二章所论,在文明进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各民族都对超越抽象的道德原则有某种深刻认识,会通过杰出的人物来总结来显明,并通过集体逐步完成完善。在以色列人那里,是意识到上·帝的存在,由摩西来显明;在儒家文明这里,是认识到天道(道德原则)的存在,由孔子来显明;在其他民族那里,就会是别的一种形式,但道理却是相近的,因为本质上人类的认识本能是没有区别的,有区别的是特定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生产方式并随之形成的文化传统。

美国秩序有以色列人的宗教传统渊源,但中国并没有这种传统,基·督信仰是否会像某主义一样水土不服,它能够原版植入中国并帮助形成一种稳固的公共秩序吗? 

答:你的对比总结非常好,我没有什么补充。但是:

1.基·督教的上·帝不是通过人认识的,是上·帝主动找人,不是人找上·帝,此为显明。显明,就是自我呈现。

2.儒家认识天道属于人的猜测,不是天道显明给孔子。孔子也不是儒家的创始人,周公才是。

3.不能说中国没有任何基·督信仰传统,基·督教唐代即进入中国,虽然中间时有中断,但明末天··教已经算大举入华,清末新·教大举入华,也可以说已经形成某种传统。

4.信仰本质上是上·帝做工安排的结果,不存在水土不服,信仰可以进入任何文化处境之中。相信神的大能。

5.但信仰进入任何一个文化处境都会必然呈现相应的特色。不过不应该强调这种特色,而应该强调信仰的归正。

问:第三章提到古希腊“诡辩派”和“乌托邦主义”,这两种思潮有点近乎中国宋代事功学派和陆学,前者主张“事到成时,即是有德;功到济时,便是有理”,强调现实功利,不在乎合不合乎超越道德;后者从功夫入手处强调“先立其大者”,但末学所至,却难于从切近事物处用功,于是高蹈目空,脱略事物,无视人性真相,误导士人入禅。宋代朱子对这两家都也有批驳,但事功学派和陆学在后世各能盛行,尤其是事功一派,可以说是中国近代以来乃至今日实用主义盛行的一大思想渊源。

为何美国能够持守中道,使得这两种思潮没有市场,书中提到了美国最初制宪者们的思想资源和理性追求,以及建国之初即有一成熟中产阶级等原因,请问此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答:1.古希腊诡辩派就是我前面讲的智者派,他们否定真理,也不注重事功。西方思想史上,最推崇事功的是边沁(1748-1832)的功利主义,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约翰·密尔就是受他深刻影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一般认为,密尔之后,自由主义告别了古典时代。

2.宋代叶适、陈亮等事功学派还是属于儒家的大范畴,可以看成是对儒家高唱道德理想主义的反动,原因是南宋偏安,再唱高调已经让人反感了。

3.古希腊乌托邦主义指的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思想,指向不现实的政治建构,与陆王心学主要指向内心还是不同。

4.中国的实用主义不源自宋代的事功学派和陆王心学,从西周开国悬置天帝,就已经且只能走向实用主义。

5.美国的中道主要指在两希文明间持守中道,也就是在基·督教信仰和希腊理性之间持守中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几批殖民者所处的环境:

领土广袤,人烟稀少——需要信仰维持。

生活下去——需要理性。

问:有一种说法是“唯艺术和宗教能拯救人心”,对此应该怎样认识?宗教是对人的终极关怀,这仅仅是一种心理上的实用功能吗?与艺术审美又有什么异同?

答:艺术不能拯救人心,只有信仰能拯救人心。因为只有上·帝能赦免人的罪,能决定人是下地狱还是上天堂。艺术是人为的产品,艺术不能代替宗教。艺术代宗教,本质上就是人自己救赎自己,因为艺术作品也是人自己创作的。

事实上,人只要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去”,只要追问人生意义,只要追问灵魂永恒的问题,就无法离开信仰。事实上,人对信仰的渴求是与生俱来的,是被造物主注入的,是内含在人性里面的,是不以时代为转移的,因为信仰解决的是永恒的问题。

信仰是自上而下的浇灌,艺术审美是人作为主体和客体的交流,是平行的对话。

问:如何能较为深入地了解古希腊信仰?

答:推荐荷马史、古希腊悲剧、《神谱》。不过我要提醒的一点是,不要迷恋古希腊,也不要迷恋哲学。中国学者,尤其是学哲学的,实在过度迷恋古希腊了,这就使得他们对西方的认识无法入门。所谓“两希”文明,如果只认识“一希”,看到的就是个瘸子。


所属主题
匝说
匝说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