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1 11 月, 2024
spot_img

【细语如斯】从《截发筵宾》谈女人非凡的勇气

lumuxipan


从《截发筵宾》谈女人非凡的勇气

作者/如斯

lumuxipan


我第一次读到《截发筵宾》的故事,是在大乳山景区。

景区里的贤母园有四组雕塑,分别呈现了中国古代四大贤母:孟母、欧母、岳飞之母、陶侃之母的故事生平。前三位耳熟能详,大概母以子贵,陶侃的知名度比不上前三位。像我这般孤陋寡闻的“陌生”,大约也是不少国人的陌生吧,于是做了一番“百度”。结果,这位陶母让我的内心很受震动,直呼:女人不易,当效陶母。


【原文】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晋书·列女传》

lumuxipan


东晋陶侃,自幼丧父,家境贫寒。陶母以纺纱织麻,含辛茹苦培养陶侃读书求学。陶侃成年后,在县衙做了个小小公务员。由于工资太低,陶母继续操持旧业帮补家用。

某日雪天,陶家一下子来了好几个不速之客,其中一位是郡上的孝廉官范逵。按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家徒四壁,让陶侃来不及快乐,直发愁拿什么招待客人。同样,范逵看到陶家这么贫寒也深感意外,想走又觉失礼,只得作罢,既来之,则安之。

陶母把儿子唤到一边说,客人来访,不可礼数不周;你只管留客说话,不用发愁,我自有办法。

没有钱,陶母剪下长发换钱买了食材;没有柴,她把屋柱削了当柴,很快酒菜齐备,端在客人面前。另外,陶母还把床草剁了喂马。范逵很意外,他本不指望这对贫寒母子能做什么好饭,不料款待这么周全,内心非常感动。不仅如此,他和陶侃相谈甚欢,言谈中,陶侃胸怀大志,颇有见地,令范逵很是赏识。

不久,范逵路过庐江到太守张夔府上,将陶侃大大称赞一番。张夔将陶侃召来,做了一名督邮。入职后,陶侃的为人和才学,令太守赞赏,又升任为典领文书,成为参与机要的主簿官。从此,陶侃走上了一路开挂的人生。在他的仕途生涯中,东晋成帝为他下诏所列的头衔颇多,包括使持节、侍中、太尉、都督、八州诸军事、刺史、郡公,可谓位极人臣。

这就是“截发筵宾”的典故。

lumuxipan

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是否有见识,品行是否端庄,教子是否有方,直接影响孩子一生。所以,老话说“好女富三代”。这里所说的“富”,并非一定指有钱,而是指三代人因着这个女人的智慧、善良和见识而蒙福。

陶侃的成就,离不开陶母的教育。而陶母的教育,多是身教。我们从她的身上来分析。

其一,陶母个性独立,坚韧自尊。

话说陶侃父亲死后,陶家一落千丈。陶母本是小妾,处境更是不堪。她选择独自带着年幼的陶侃离开夫家,回到娘家村落生活,以一双手纺纱织麻,供陶侃读书,撑起艰难的生活。

她家教严谨,立规矩,明事理,教育陶侃惜光阴,树大志,结益友。母子俩常常闻鸡鸣、伴灯火而织布读书。陶侃不以清贫为苦,他安贫乐道,读书万卷,通晓兵法。这个家虽是孤儿寡母,却不见愁容,不放悲声。陶母以独立自尊的个性,勤劳坚韧的生活姿态,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lumuxipan

其二,陶母遇事镇定,不为环境所困,颇有见识和胆识。

如果一个家穷到炊饮难以维继,女主人往往是最为焦虑的。陶家突然来了客人,且随从众多。见识浅陋的妇人,必定愁容挂相,以穷愁潦倒之态,令来客惶恐不安,不敢叨扰,夺门而去。陶母很镇定,“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她一向教导儿子以礼、以诚待人。如今,物资匮乏的现实与竭诚待人的内心形成矛盾,她以超越的眼光马上作出选择:尊儿之客,竭诚待之。于是,截发换钱,砍柱当柴,铡床草喂马,倾其所有,大手笔款待。

这一炊一饮,足见一个穷寡妇非凡的胆识和见识。

不要恶意解读她的动机,彼时在陶母心中,“礼”与“诚”是行为的首因。而之后范逵引荐之事,是这件事的自然之“果”。

lumuxipan

这让我想到圣经中的一个故事:

耶稣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投钱入库。有好些财主往里投了若干的钱。有一个穷寡妇来,往里投了两个小钱,就是一个大钱。耶稣叫门徒来,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马可福音 12:41-44)

这位寡妇在圣经中被一个镜头定格下来,她的其他情况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想一下:

她的丈夫死了,日子艰难,常为生活奔波忙碌。但她一直和丈夫活着时一样上圣殿敬拜上帝了,她深深感谢上帝从未撇弃她。她的全部财产虽仅有两个小钱,却是她的一片心意,她要在这天敬拜时奉献给主,愿主悦纳!虽然还要做几天工,才能赚钱,但她相信,人要为永生奉献所有,才有价值。

这个寡妇倾其所有的奉献,是因为她认为奉于配受的神,是有价值的。她的见识,基于对神的信心;她的诚挚,基于对神的爱心。

诚感人心,爱动天地。

陶母之诚,令范逵感慨、感动,引出后面的倾力推荐;奉两个小钱的寡妇,被耶稣称道,评价她的奉献超过前面那些豪掷的财主。

lumuxipan

·玉兰——孤勇之花·

其三,陶母敢于突破传统,在礼法观念和待人态度之间,不因循守旧,不计代价。

对于陶母截发换钱的行为,需了解古人对待头发的态度。

《书传》记载,汤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卜曰:“当以人为祷。”汤把自己的头发、指甲作祭品,为万人请命。于是天降甘霖,方数千里。汤其实用头发替代了自身,因为在远古时期华夏民族认为,头发可代表人的整体,汤以牺牲自我而求雨,体现了很高的境界

《孝经》有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意思是: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因此,古人不论男女,对头发都存有敬畏之心,留发不剪。

甚至在古代有一种酷刑叫做髠(kūn)刑,就是剃光或剃掉大部分头发,犯人虽然没有遭受什么物理损伤,可一旦被施以髠刑,走在街上,众人都知道他犯过罪,就对他避而远之,父母也会把他赶出家门。这对于把名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古人来说,是巨大的折磨,令人痛不欲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陶母能突破传统,在礼法和待人之间,她更看重儿子和来客的尊严,不因循守旧,断然将自己的长发,截下换钱,颇有舍己待人、不顾一切的孤勇。

lumuxipan

圣经中也有一位“不顾一切”的女人。

“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有几个人心中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周济穷人。”他们就向那女人生气。耶稣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所做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记念。”(马可福音 14:3-9)

这个故事发生在以色列的伯大尼,女人叫玛利亚。当地传统,姑娘们出嫁之前,会用存下来的钱买贵重的香膏,每买一点香膏就滴进瓶子里,当玉瓶满了时将瓶口封住,等到出嫁之时拿出来。这香膏等于现在的嫁妆,除非是家里出现危机,才有可能将这香膏变卖救急。

她的香膏有多贵重呢?这里用了“极贵”、“真哪哒”来形容,“极贵”说明非常贵重,“真哪哒”说明质量上乘。有人说,何不卖三十多两银子周济穷人?那时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一般是一钱银子,这一瓶香膏至少是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玛利亚就是将这样一瓶极其贵重、珍贵的香膏浇抹在了耶稣的身上。

这个故事之前,是宗教领袖们设计杀害耶稣,之后是犹大背叛、耶稣走上十字架。所以,此时的耶稣,接近人生旅程的尾声;玛利亚打碎玉瓶热切款待耶稣,使耶稣心里大得安慰。

另外,这一份不计代价的爱,更凸显出在耶路撒冷无所不用其极的恨;玛利亚爱主的光芒,就如钻石钉在黑天鹅绒布上一样,反衬出宗教阶级和犹大的阴谋的黑暗。

lumuxipan

陶母待客的不顾一切,是一种道德之美。

玛利亚待主的不顾一切,是一种灵性之美。

如今,世人的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盛行,人们以理智为本位,凡事计算成本,讲求回报,少有陶母的诚意和真心,以及过人的见识与胆识。

就基督徒而言,我们待主,也常有保留。要学习穷寡妇和玛利亚的不顾一切、不计成本爱主——因祂舍得,因祂配得,因祂值得!

lumuxipan



 lumuxipan

君着一抹凝视

还您一份宁静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号

lumuxipan
所属主题
前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如斯 鹿慕溪畔
如斯 鹿慕溪畔
愿您能读出诚意和真心、爱和真理……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