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当下教育缺乏的不是补脑,而是走心

    新学期又要开始了,写这样的题目好像要告诉大家,我又要开始新的批判,但我想说的是后者。如果不走极端,正常“补脑”属于教育方面对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至少教师能做这样的事情,至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距,那是另外一回事。有时候,教师确实存在自己懂未必能教好这样的事实,但如果教师完全不懂,那么再怎么学习如何教也没用。

能补脑的教师首先自己懂并能教学生,至于学生能不能听懂或者说学明白属于另一码事。所以补脑是教师的基本门槛,如果连这个做不到,就根本不配称之为教师。教育改革要敢于打破这种壁垒,不能让混饭吃的人在里面欺骗学生和家长,但监督者应该首先是学生和家长,其次是真正懂教育的人,至于那些故弄玄虚的外行人一定要拒之门外,不论他是谁。否则那些欺世盗名之人,就会一直在这个神圣的领域内败坏下去。

人们做事情总是有动机,倒不一定非要那么单纯,就像以诺与神同行三百年照样生儿育女,他可没有不食人间烟火,但你不能说他自私。自私常常不择手段,但自己的正常生活需要则不一定属于自私。有时候人们可能会为了自己所谓的正常需要犯错或犯罪,但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这属于正常的需要。因此,谋生而不犯罪的职业具有神圣性,不劳而获才会羞耻。如果教书也是一种职业,当然就目前而言它更倾向于职业,教师凭借教书获得报酬养家糊口无可非议。

任何职业,一要有专业技能,二要有职业情操。假如一个专业技能一流的修锁匠,如果没有职业情操,那么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其实任何行业都是如此,这也是今天教育这个行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一直不想使用“行业”这个词语来形容教育界,但又很无奈。行业总是透给人一种商业化的气息,而教育一旦商业化,它自身所担负的使命就有可能失去神圣化。。

人之所以愿意恪守情操,就是因为人生来就具有神圣性,教育就是帮助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恪守这种神圣的情操,所以教育都必须首先教导学生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也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不能太自私。

人之为人又不可能完全大公无私,养家糊口人之常情,但养成什么样,每个人心里的天平又不一样。以前,个别补课行为属于教师的光辉形象,因为他们出于责任或爱才等等,除了免费不说,教师还需要将自己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拿出来,但如今这样的行为几乎罕见。所以现在的补课行为大多数都属于教师的自私行为,而全民补课则属于非正常社会现象。

奇怪的是当所有人都以不正常为正常的时候,正常就成了一种不正常,甚至是一种奢望。现在有人一听说你是教师,首先谈论的不是情操,而是补课带来的丰厚利润,一个暑假就可以让教师肥的流油。但假如你和其他人说你从来不补课,人们反觉得你是个另类,要不就是没有真本事。

这种非正常的社会现象也在重新强化成功的定义,因此优秀的教师就不再是桃李满天下,而是赚钱的本事,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商业,商业才讲究高额的利润。但大家不会去多想,反而羡慕教师不仅领工资,而且还可以将家长的血汗钱赚得金盆满满。

家长也很无奈,没办法现实竞争多残酷,不补能行吗?以前大家都不补所以无所谓,现在人家补你不补,这不是存心拉孩子的后腿吗?所以,三令五申不让教师补课没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着不行暗地来,它早就不再是教育这一行业之内的事情了,而是全社会的事情。

人们常说教育必须现实,所以只要学好,别管怎么学都不重要,将来一塌糊涂谁也看不起。其实这有很大的问题,通过补脑上大学,难道就意味着被人看的起吗?人最可怕的不是别人怎么看你,而是你自己怎么看。活在他人世界的自己,不管怎样活都会特别累,所以教育更需要为人们立心。

不管学什么,人终究是要做一个人,头脑的富足并不意味着心灵的充实。心灵充实的人,即便没有所谓的头脑知识,他们的人生也有可能活得十分精彩。

或许有人认为,头脑空空心灵难以充实。从某种意义上看,上学也不一定意味着头脑有知识,有知识也不一定非要上学,读书什么时候都可以。心灵富足和学富五车不存在在必然联系,知足常乐人人都可以拥有。

我们有时候特别怀念穷开心的日子,相反有时候却对富无聊感到厌倦,我们倒不是鼓励人们再要回到从前贫穷的样子,但开心总是令人神往,而不走心的教育,又如何能触动人心,无法触动人心又如何开心呢?无聊不就是心里感到空吗?补脑固然重要,但人心亦然。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