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这是根据大年初二千聊直播整理的文字稿,全文约一万七千字。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以收听录音和问答部分。
引言与背景
这本书可以算是西方的《史记》,它跟《史记》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也就是说它的历史性和文学性是同样的多,甚至很多人认为或许文学性更多,也就是说它有点失真。
不过这种评价方式本身就是来自于现代的对历史的理解方式。它把历史认为是一种机械的数据和资料的组合。但其实《史记》和希罗多德《历史》(特别是后者)所具备的“芜杂性”,很可能才是历史的真实风貌。
在希罗多德的作品当中的确充满了一些光怪陆离,有很多神话色彩的东西,充分体现了他的想象力。但是世界或者说历史也许正是这个样子。他的作品就好像大海一样,汪洋恣肆,把许多以今天的标准来说,可能不属于史料的内容也纳入其中,但是就让你能够知道,整个形成了当时希腊人波斯人等等,形成了他们做事方式和他们风格与价值观的所有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好,我们简单的说一下背景。作者希罗多德,他生于公元前484年,死于公元前425年。可以把他叫做希腊太史公。他在公元前455年到公元前445年周游各地,十年的时间,去过利比亚、巴比伦、埃及、小亚细亚、黑海、希腊各城邦以及爱琴海。
希罗多德胸像
他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搜集整理所见所闻,史料、传说、神话。所以这就是标准意义上的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的人。他的作品可以讲是开创了整个西方历史的传统,它的意义再怎么讲都不为过。
我们为什么要来看这本书?以前我们一直提到,所谓的文明到底是怎么来的。文明来自于美索不达米亚,从西亚,后来到了地中海的周围,以希腊为代表,希腊的精神在罗马帝国得以继承。当整个罗马帝国基督化之后,它又被蛮族的入侵打散,形成了今日的欧洲民族国家的前身。那么在西欧这个地方,后来就又诞生了我们所说的近代文明。
简单说这个线索就叫做西亚、希腊、西欧。
那如果文明三大支流的一支就是希腊,希腊的文明又是怎么开始的?或者说,它何以能够成为一种文明?希罗多德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简单来说本书就是在讲,起初貌似弱小的希腊文明,在希波战争中,如何从马拉松开始,经过温泉关,最终在萨拉米斯海湾抵达了希腊黄金时代的大门。
这本书所描写的事件是在耶稣降生前五个世纪的世界,当然这里的“世界”指的就是地中海周边,欧洲,小亚细亚和北非一带。当时的世界都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那个时候罗马还微不足道,连希腊也遍地都是穷苦人。非洲一些地方也有城邦。至于英国什么的那根本还是蛮荒之地。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当时的埃及也挺强盛,但是也只属于是波斯帝国的一个省,所谓法老就不过是省长而已。
波斯帝国当时是盛极一时。这个国家或者说帝国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来说它强盛,但是又贪得无厌,它是要求四方来朝的,有一个朝贡体系。它自己认为,世界上所有领土都在它管辖之内,因此它就差遣使者到各处,让他们交上“土和水”,进贡这两样东西来表示臣服。如果你不交,就要打你。从这个角度来说,波斯也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可以讲是跟后来的罗马差不太多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大一统和大一统还不一样,彼此也有高下之分。比如说巴比伦,以及巴比伦之前的亚述,这些也都是大一统的帝国。但是相对而言,亚述和巴比伦就是相当残酷和残忍的。对比这两个国家来说,波斯算是一个相当宽容的国家,它的政策非常的宽大。
证据之一,你可以看圣经,正是波斯人启动了让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的计划,因为他们的宗教政策或者说民族政策以及地方政策都是相当宽大的,基本上就是给你高度自治。所以说波斯是双面性的。因此在历史上,犹太人或者说以色列人对于波斯人乃至于今天的伊朗人,都是非常有好感的。因为他始终记得是波斯人放他们回去耶路撒冷的。
好,希罗多德就生在这个时代,他所记载的事件,就是《历史》,或者叫《希腊波斯战争史》,他和他书中的许多主人公都是同时代人。
那么如果把它跟圣经联系起来的话,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他本人,大概是哪一个时代?那就是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以及先知书里的撒迦利亚书、哈该书,他和这些大约是同时代的,这个是需要我们知道的一个背景。
在以斯拉记的第四章,5到7节,这里边很有意思,我来简单的读一下。以斯拉记四章的5到7节,说:
拉 4:5从波斯王古列年间,直到波斯王大利乌登基的时候,贿买谋士,要败坏他们的谋算。
拉 4:6在亚哈随鲁才登基的时候,上本控告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
拉 4:7亚达薛西年间,比施兰、米特利达、他别,和他们的同党,上本奏告波斯王亚达薛西。本章是用亚兰[文字],亚兰[方言]。
短短的三节经文里就提到了四个波斯王,分别是古列,大利乌,亚哈随鲁,亚达薛西。这四个人特别是前三个,在希罗多德的《历史》里也同样是主人公。
所谓古列,今天我们通常的翻译叫做居鲁士大帝,他之后那个我们一般叫做大流士。在居鲁士和大流士之间,其实还有一个冈比西斯。然后大流士之后登基的这位,圣经叫做亚哈随鲁的这一位,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薛西斯王。亚达薛西是薛西斯的儿子。
希罗多德的写作风格刚才已经提到了一些,简单的来说,就是他喜欢讲故事,而且他讲故事还很喜欢跑题,一跑就天南海北,不知道拐到哪儿去了。但是这种跑题很可能就是他的一个大智慧所在,他很可能就是察觉到,历史就是由所有事情共同构成的,你不能人为地说这个相关那个不相关,你怎么知道?所以即便那些貌似不相关的事情,他也郑重地记下来。他可以说是不去主动地过分筛选,而是把他所搜集到的所有这些小故事小传说,都把它放在一起,所以作品看起来就非常的庞杂了。然后呢,本书又很像是演讲和朗诵,也很像诗,他就用这种文体来描写历史。这就是它的特色。
原书其实是没有分段的,只不过后来通行的拉丁版本就把这本书用九位缪斯神来分别命名,把它分成了九卷。前六卷,是希波战争的一些背景,各个国家它们的风土人情,一些历史,以及和波斯帝国相关的一些事。但是主要内容是在第7、8、9卷,后三卷才正式的开始详细描述希波战争。
从世界观上来说,希罗多德是兼容并蓄的。虽然他也是很强调理性的希腊人,但他没有故意用自己的理性来整理所有的东西,来给它梳理出一种什么样子。当然他这个做法就被他同时代的比如修昔底德这些人就批评了,说这个人根本就不是做学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民科。
不过希罗多德就是用这种方式,把一些斑斓的芜杂的色彩缤纷的事情给你放在一起,然后大的有,中的小的也有,还有好多细节,好多怪力乱神的东西,把它揉合成了这样的一个作品。
从我们基督徒的角度来说,你也应该知道,他所生活的世界,跟咱们今天这个世界还是非常不同的。他生活在基督降生之前,圣经所说的那些所谓执政的、掌权的、主治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这些东西还是在统治世界的,还没有被基督捆绑。也就是说希腊神话里的那些宙斯之类,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非常真实的。当然从我们的角度来说,那就是恶魔在以诸神的名义掌控人类。这些希腊神,以及波斯诸神、埃及诸神,其实大同小异,都是鬼魔的化身。它们掌控着人,扭曲从上帝那来的价值观。鬼魔告诉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并且去控制人,要求人对他们献祭。
所以这就是希罗多德当时所面对和身处的时代,我们需要对它有所了解。
好,我们下边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介绍完之后,有一些评价,之后就是我们互动的时间。
不过在开始之前再说几句。刚才提到它跟圣经的关系,提到了几卷书。我自己要看希罗多德《历史》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我打算在下一阶段讲《以斯帖记》,所以我也在《历史》这本书里去找相关的材料。读到第七卷的一句话的时候,就让我浮想联翩,觉得和以斯帖可能很有关系。这里边希罗多德是这样写的,他说:
我听说当薛西斯的妻子阿美司妥利斯到了老年的时候,她活埋了波斯的名门子弟十四人,她这样做是为了替自己向传说中的冥界之神表示谢意。
这个记载非常的奇特。希罗多德明说,他是听说。听说,就是说不那么准确。不过这里边薛西斯的妻子是谁?你根据圣经的记载和时间的推算,她就是以斯帖。所以他是在说,以斯帖老年的时候,她活埋了波斯名门子弟14人。这让我想到,这莫非是在暗示哈曼一家被处死的事情?以及他提到的,她是为了向传说中的冥界之神表示谢意,或许这是对犹太人所信奉的耶和华的一个希腊式的形容?总之有很多这种内容都是让人浮想联翩的。
好,下面我们就正式的来介绍一下本书的内容。当然是很简单的介绍了,里边大量的细节不能一尽述。
第一卷:克利俄
第一卷就是在讲希波战争的起因,然后顺便说了一些吕底亚还有波斯的一些情况,也提到了居鲁士。
在开宗明义的部分,希罗多德就说:哈利卡纳索斯的希罗多德在这里呈上他的调查结果,旨在避免时间将人的功绩冲走,让希腊人和外邦人的功业不至淹没,也旨在解释这两族人何以发生冲突。
所以他就是想告诉人们,希腊人和波斯人这个战争到底是怎么爆发的,怎么发展的,怎么结束的。
战争的起因,其实是众说纷纭。波斯人认为是希腊人挑起的。具体事件,是腓尼基人绑架了一些希腊的妇女儿童,甚至把一个国王的女儿都给绑架了。然后希腊波斯就都被卷了进来,引爆了波斯和希腊之间原来就有的一些矛盾。这个腓尼基人,也就是圣经里的非利士人,抢劫的这个地方圣经里也提到过,就是推罗。
这是战争爆发的诱因。但是从其他的一些资料考证来说,一般认为希波战争的爆发,还是从一个吕底亚王国引发的。那这个在书里也有提到,第一卷里提到的吕底亚的国王叫克里萨斯。这个人非常奇葩,本来他家并不是吕底亚的王室,他们的王室身份是从他曾祖父开始的。他这个曾祖父本来是当时的国王坎道列斯的一个侍卫,这个坎道列斯王的妻子非常的美貌,王对此也非常“自豪”(黑人问号脸.jpg),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老婆多么美貌,到了一个地步心理可能变态了,他就安排自己的侍卫,巨吉斯,就是刚才说的克里萨斯的曾祖父,他就对自己的保镖巨吉斯说:你去看看我妻子的裸体,就知道他多么美了。巨吉斯起初不敢,也不想,但还是被国王逼迫去找个机会看了。
王后发现之后就非常的愤恨。她就对巨吉斯说,你要么就去把国王杀死,因为他居然这样羞辱我。我可以跟你结婚,你来做国王。要不我就用别的什么方式弄死你。然后这个侍卫真的就联手王后把国王杀了,弑君,自己就当上了国王。
所以克里萨斯一家说起来是得国不正的。然后按照希罗多德的评价来说,那么它也就注定了是三四代而亡。恰好到了克里萨斯就是第四代。
克里萨斯他为什么要挑衅波斯?当时他要去攻击一个叫阿斯提亚吉王国,这个王国,算是波斯的附庸。他为什么要攻击这个国家?也许他是认为他把这个国打掉之后,就会削弱波斯的势力,能够达成势力均衡。要不然的话波斯就太强大了,他这个交界处的吕底亚很危险。这是从历史来说的一方面。
但是在书里边来说,他攻击波斯,还有一个很搞笑的原因。当然你用今天的观点来说很搞笑。但当时的这些人他们都很相信希腊神明,他们在出征之前,都要到神庙里去寻求这种所谓神谕。克里萨斯也一样去问神谕了,问说我这次出征的结果会怎么样?结果希腊的神给他的神谕是说:你这次出征一定会毁掉一个强大的国家。于是克里萨斯就欢天喜地的去了。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他被人家灭了国了。原来这个神谕的意思是说,你要毁掉的那个强大的国家,其实就是你自己的国家。可以说希腊神也是相当没六相当二了。
总之克里萨斯就去入侵这个波斯的附庸,进而入侵波斯。之后对方的居鲁士王就展开了反击,很快就把吕底亚和它的首府叫萨迪斯的这个地方攻陷了。萨迪斯其实是特别易守难攻的,但是波斯人经过几个月围城,还是把它攻陷了。
你应该知道,围城,一定有饥荒发生。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吕底亚人,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就发明了很多游戏,掷骰子下棋等等,用来转移自己的饥饿和痛苦。可以说古今的人性真是很相通的,吕底亚人所做的事,也就是当时的王者农药或者吃鸡。
总之吕底亚它的首府萨迪斯被攻陷后,克里萨斯就被居鲁士抓到了。被抓到后,克里萨斯很有意思,他结果是给了居鲁士很多的建议。通过这些建议,居鲁士觉得这是人才啊,所以不但没有杀他,还把他尊为好像顾问这种角色。克里萨斯的建议主要是治国理政方面,比如说他就告诉居鲁士,你怎么敛财呢?你假装说是要给宙斯奉献,然后让大家把战利品都上缴,我替你们奉献,然而其实并没有。这样战利品就都是你的了。
他还有个计策,就是对居鲁士说,你征服的那些地方,你要怎么瓦解那些地方的国民的战斗力呢?怎么保证他们不会再叛变,或是威胁到你的安全呢?我看你可以命人去这样,就是去命令他们,不许他们保存任何武器,要他们在外衣下边穿紧身衣,下面要穿半长筒靴,而且要教他们的孩子们弹奏七弦琴,然后做点小买卖。只要这样做,国王啊,不久你就会看到他们不再是男子,而成了女子!那时你再也不必害怕他们会叛变了。
他这个计策够狠啊,也就是所谓的要让被征服的国民都不再阳刚,全盘娘化,这就能够瓦解战斗力。
这个就是克里萨斯的事情。
作为他对手的居鲁士,生平更有意思。居鲁士之前的波斯王叫阿司杜阿该斯,他做了一个异梦,简单的来说就是他梦见从她女儿的两腿之间冲出洪水来淹没了整个波斯。他就问这些占卜的人,这什么意思?那些人就说,这说明你女儿所生的一个孩子会取代你。那这个国王他就非常的忌恨了,他就要把她女儿所生的儿子,也就是他自己的外孙子杀掉。
这个故事后来的经过有点儿像波斯版赵氏孤儿或者俄狄浦斯。他就命令一个大臣叫哈尔帕格的,去杀这个孩子。这孩子就是婴儿居鲁士了。不过这个哈尔帕格有点不忍心下手,他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叫米特奥达斯的牧人,让这个人去杀。结果这个牧羊人抱着居鲁士回到家,恰好发现自己的妻子早产了一个小孩,这小孩生下来就死了。于是他夫妇二人一合计,就使了个掉包计,就把居鲁士跟死孩子对调了,把死孩子尸体呈上去说这就是公主的儿子。然后他实际上就把居鲁士当自己孩子养起来了。
那后来真相怎么大白的呢?这个记载是很生动的。说这个小居鲁士长到十岁的时候,虽然就是一个贫穷牧人的孩子,但是天生自带主角光环,王者风范藏都藏不住。他就跟一群小孩在一起做游戏,就玩那种扮演国王的游戏,然后就让大家选,结果大家都选他当国王。居鲁士就扮演起国王来,煞有介事,井井有条。结果玩着玩着就有一个小孩出戏了,不服他的管理,说你个放羊的小屁孩凭什么管我。说话的这小孩是一个高级官员的儿子。结果居鲁士就对别的孩子说,你们是我的士兵,所以听我命令,削他。结果真把那小孩给打了一顿。这孩子回去哭诉,这个高级官员就把这个事上告到国王那儿去了。然后国王就召来这个牧人的孩子,也就是居鲁士,想随便问一问杀了就得了。
结果一看到真人,国王其实马上就猜出来了,因为和自己长得很像。然后他就问居鲁士,说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结果这居鲁士就回答,他说国王啊,我给那个人的待遇是他罪有应得的,因为我们玩的时候,孩子们选我做国王,他们认为我最适合,包括那个孩子,他也是选我当国王的。那么其他人都听我的吩咐,可是他却不把我放在眼里,违背自己的选择,所以他就要得到他应得的处分。
你听听这个,是不是很不简单?不像十岁孩子吧。
从基督徒的角度,我们可以说,这个居鲁士的奇特经历,他的被兴起,你如果从圣经的角度来说,其实非常清楚,早有预言。从我们的角度完全可以这样说,上帝就是要兴起居鲁士,为要从巴比伦人手中解救犹太人。比如在以赛亚书44章28节就提到:
论居鲁士说,[他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悦的,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发命立稳圣殿的根基。
45章第一节又说:
我耶和华所膏的居鲁士,我搀扶他的右手,使列国降伏在他面前。我也要放松列王的腰带,使城门在他面前敞开,不得关闭。
很多这样的经文。这个不得了的,二三百年前,先知就清清楚楚地说,上帝要使用这个人,而且名字都说出来,就叫居鲁士。
这就是我们说的,你该如何解读一些纷繁复杂历史事件。我们就是要从上帝的角度解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义。
好,接着说回来。当国王知道大臣哈尔帕格当年没有把他外孙子杀死,他没有怪外孙子,他怪这个大臣。他不动声色地说,我们庆祝一下吧,大家把孩子也都送进宫里来与朕同乐。然后哈尔帕格13岁的儿子一进宫,就被国王下令给剁碎,煮成了肉羹,还把哈尔帕格召来,让他吃,吃完了就问你觉得你儿子的肉味道怎么样?这个哈尔帕格也真不是一般人,不动声色地说,我王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但是你可想而知,叛乱的心应该这个时候就有了。后来在时机成熟之后,哈尔帕格就拥立了居鲁士来推翻国王。居鲁士就是这样当上国王的。原来的国王是米底族的,而居鲁士是波斯族的(从他生父来论)。国王当年想杀居鲁士,也有这个民族问题。
总体来说居鲁士这个人是相当宽仁的。我们说波斯的宽大政策,刚才已经提到了一些。那么居鲁士他是一个独裁者,这没问题,但是在所有独裁者里,他远远谈不上是一个暴君,他算是很宽大的一个人。你看他刚才对克里萨斯都是很仁厚的。
《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
居鲁士是怎么死的呢?是在征讨一个叫做马萨格泰人的部落时死的。不过意味深长的是,他为什么要征讨这个部落呢?也是他大顾问克里萨斯给提出的建议。克里萨斯是不是在搞事情就不知道了,也可能真是忠君体国,但人算不如天算。总之就是居鲁士亲征,没打过人家。起初他是先胜的,把人家马萨格泰人的王子都给杀掉了。然后第二战,人家在女王带领之下把波斯人打了个大败,而且女王找到居鲁士的尸体,把他的头颅塞到了一个装满血的酒囊里边,说你这嗜血的坏蛋,现在好好喝血吧!算是给自己儿子报仇了。
《居鲁士的头被送给托米丽司女王》(The head of Cyrus brought to Queen Tomyris),作者鲁本斯。
好,这就是第一卷。
第二卷:欧忒耳佩
第二卷主要讲埃及的一些情况,埃及人认为他们自己是最古老的人。就有个人跟希罗多德说,他们埃及人的第一位国王的名字是米恩,在他统治时代,除了底比斯省之外,全埃及就是一片沼泽。在今天莫伊列斯湖以下的地方,全都是浸在水里的。
这个让我们想到,这莫非就是古老的洪水记忆?也就是说是在挪亚洪水之后去到埃及的人,他们对于洪水的记忆。这是有可能的。
埃及这卷有很多的风物人情的描写,简直可以单独成为一卷书。不过跟希波战争貌似关系不大,所以今天讲座里我就把它略掉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这卷里希罗多德提供了荷马史诗里面关键的特洛伊战争的另一个版本,他说为什么特洛伊战争打那么多年?原来持续多年的原因是因为被抢的海伦其实并不在特洛伊,而是在埃及。他这个说法是挺新颖的。
然后埃及人的风格是怎么样的?我觉得有一个其中记载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就是有胆大妄为的两个贼,他们就偷了金字塔里的财宝。因为他们的父亲就是盖金字塔的一个工匠,当时就动了手脚,把其中的一块石头弄得活动了,就跟个暗门一样。然后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俩儿子。然后他们俩就这样利用这块石头进进出出的偷财宝。后来国王发现这个有问题了,就设了陷阱,想抓住这两个贼。结果这俩贼再去偷的时候,哥哥就掉到陷阱里了。弟弟在跑之前为了怕露馅,就把他哥哥的头砍掉,还弄得面目模糊,来隐藏真相。之后贼和法老之间的斗智斗勇又进行了好几轮。最后当这个人的身份真的暴露出来之后,结果法老居然觉得这是个人才啊,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还给了他很多财富。这就是第二卷里写的这么一个事。你可以看到这种奸诈凶狠狡猾却能得到奖赏,这其实是很可怕的一种价值观。
这个有关埃及的第二卷为什么要写,应该是因为居鲁士死后,他的继任者叫冈比西斯,他要来攻打埃及,所以就写了埃及的一些事。
其他埃及的风俗,希罗多德还有些记载,比如说埃及人会把每一个月和每一天都分配给一个神,而且可以根据一个人的生日去预测这个人的命运如何,一生的结果如何,性情癖好如何,就是埃及版的生辰八字。还有其他一些记载也很生动,比如它提到说埃及人很早的时候就发明了蚊帐,就是今天这个意义上的蚊帐,他们就能够在里边睡觉,不被蚊子咬。
好,这个是第二卷。
第三卷:塔利亚
第三卷主要讲冈比西斯和大流士。这个冈比西斯他侵略埃及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骄傲,就是因为他的骄傲受到挑战了。埃及人好像没有表示出要臣服他的意思来,也没有给他贿赂,所以他就要去征服人家。
这个冈比西斯直接说吧,就是一疯子,精神上是有严重问题的。他的疯狂就体现在可以说是嗜血成性,而且他是一个有乱伦爱好的人,总是爱上自己的亲妹妹。所以杀人、暴力这些东西就更不用提了,这对他来说都是日常操作。
当他攻打到埃及的时候,他就专门要羞辱埃及的一个神。埃及人也多神崇拜,他们崇拜的一个大神叫阿比斯,其实就是牛。把圣牛牵进来,然后发了疯一样的冈比西斯就掏出短刀来向牛犊的肚子上刺过去,但是没有刺中肚子,刺到了腿。然后他就笑着跟这些埃及的祭司说,你们这些傻瓜,难道你会信这个?你们的神让我一刀捅死了,所以说你们埃及人就只配有这样的神,我要让你们吃尽苦头。然后他把这些祭司鞭打了一顿,埃及的节日和祭祀就这样停止了。那头牛就卧在神殿里,因为腿上的刀伤就死掉了。不过比较搞笑的是,冈比西斯后来死的时候,是在发疯的时候乱舞刀子,不小心就刺到了自己的大腿,随后就因为伤口感染而死了,就跟他杀的埃及牛一个死法。
冈比西斯二世像
在他死之前几年,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他的哥哥司马特斯,能够让埃及人服从,而且还要夺取他的王位。他就差一个大臣把他哥哥杀掉了。可是在冈比西斯死后,波斯的一个“马格斯(magos)”就篡了位。“马格斯”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圣经里边提到的东方三博士的“博士”。他的儿子也叫司马特斯,而且跟冈比西斯的哥哥司马特斯长得很像。他就让自己儿子伪装成了冈比西斯的哥哥,说当时并没有被杀掉,应该即位。就这么当了国王。
他当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后来被揭穿了,因为他儿子曾经是受过处罚,当时被冈比西斯把他耳朵割掉了。后来起了疑心的大臣们就用各种方式去窥探,发现这个所谓的国王真的没有耳朵,就破案了。
起事的是七个大臣,其中就有大流士。干掉篡位者后,这七个人就面临着一个历史抉择,就是说下一步怎么办,具体来说就是国家以后要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其中一个人叫欧塔涅斯,他的主张就是今天所谓的民主制,而且叫做泛民,就是要全体波斯人参与管理国家。时间所限,这一大段我不能尽述了,但这段非常的精彩。简单说就是欧塔涅斯说完后,另一个人叫做美加比佐斯,他的意见是民主有好处,但问题更大,应该让少数人来统治。就是说他主张的是寡头政治。在他之后,大流士是第三个发表意见的,说来说去,他的意思就是独裁制最好。
总之最后七个人投票,四个人赞成大流士,就是还是要君主制,独裁制。就是说,七位寡头,是以民主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确立了独裁制的。
那么第一个提民主制的那个人说好,既然你们都同意这个,看来必须咱们当中有一个人当国王了,但是我先声明我不跟你们竞争,我不想统治,我也不想被统治。我就要求一个特权,就是我和我子孙中任何人都不受你们六个人中的任何人支配。其他人就同意了。
然后就选国王。选的过程很狗血。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日出的时候,这六个人,骑马去郊区相会,谁的马到了地方先嘶鸣起来谁就做国王。然后大流士手下就有一个马夫是很聪明的,就用了一些计策,具体的细节就不提了,总之动了一些手脚,第二天到了地方,大流士的马就先叫起来了,就这么大流士就当上了国王。
就是说,民主确定的独裁制,最后是借助抽签和抽签中的作弊实现的。
刚才提到的这三个波斯王,波斯人是把大流士称为“商人”,把冈比西斯称为“主人”,把居鲁士称为“父亲”。这称呼很符合他们的身份。因为这个大流士非常的贪,来者不拒,大小通吃。冈比西斯刚才说了,是一个特别苛刻和冷酷无情的人,一个变态。而居鲁士是一个很慈祥的人,总给大家发福利。
在大流士年间,他征服了巴比伦。圣经里《但以理书》记载的巴比伦被征服是第一次,是居鲁士征服的。大流士这次是第二次。
第四卷:墨尔波墨涅
好,下面是第四卷,第四卷里边提到的是主要叫做斯基泰人的一些情况以及大流士对他们的进攻。所谓的斯基泰人,就是圣经在新约里边提到过的“西古提人”,就是翻译不同而已。西古提人就是斯基泰人,而且也很可能是咱们中国的史记和汉书里边提到的“塞种”,也就是一个出自伊朗的游牧武士集团。他们大致居住在阿富汗巴基斯坦那一带,说大致是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其实没有定居地点。
斯基泰武士
大流士去进攻西古提人的时候,他们就采取了所谓的游击战术。因为他们本来也没有中心城市,就是游牧民族,所以你打我我就跑,你跑了我就跟你,然后偷袭你。就是这样。
然后后来他们用一个战略,几乎把大流士和波斯军队毁灭。因为大流士留了一帮人叫爱奥尼亚人,你要注意这帮人是希腊人,来守后路,就是关键的一座桥。西古提人就想切断这个后路,而且差一点说服了爱奥尼亚人把桥给毁了。如果爱奥尼亚人真那么做了,估计这个波斯历史也就改变了。
当然了,爱奥尼亚人证明他们这帮希腊人对波斯人居然是很忠诚的。他们假装摧毁了桥的一小部分,用这个方式来敷衍西古提人,但同时又等着波斯人回来。当波斯人回来的时候,就用自己的船把他们运过了被摧毁的那个地段,就这样大流士逃命逃回来了。
第五卷:忒耳普西科瑞
然后到第五卷了。第五卷主要讲的就是爱奥尼亚起义。这个是希波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刚才提到居鲁士已经征服了希腊很多城邦,包括这个爱奥尼亚地区,但是被征服的希腊城邦也不是都服从他的统治,也想谋求独立。然后波斯人为了便于统治,就委任了很多僭主在各城邦。然后其中的一个米利都的僭主,在公元前499年就因为一些事情开始叛乱,而且趁机鼓动整个小亚细亚的希腊语城邦起来反抗波斯,这就叫做爱奥尼亚起义。
然后随着叛乱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希腊城邦就卷入到战争当中,包括雅典,还有其他的一些城邦也来支援他们。甚至于在公元前498年就占领和焚烧了波斯重镇萨迪斯(第一卷提到的吕底亚王国首府)。然后波斯就非常的愤怒,派兵来平叛,在公元前493年就把叛乱镇压下去了,但是为了进一步确保以后不再叛乱,并且为了加大对希腊人的影响,大流士决定先发制人,征服希腊。
在征服的过程当中,奋起抵抗的诸邦,怎么讲,其实也是各怀鬼胎,不是说一贯的就那么坚持团结。但是一直坚持到底的是雅典。
雅典士兵是整个第一次希波战争当中最精良的。希罗多德说,因为他们是自由人,所以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更加努力地去打仗。雅典人是非常讲究民主的,所以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民主制度和他们的自由,他们是一直坚决地去跟波斯抗争,然后几次打败了波斯,以至于大流士愤恨不已,都作了病了,他要求他的仆人在每一顿饭之前要对他说三遍“不要忘记雅典人”。这个对他来说就这么重要。
第六卷:厄剌托
第六卷讲了第一次希波战争的一个重要情节,就是马拉松战役。大流士按照波斯的傲慢传统,也一样差派使者去希腊要求献上“土和水”。有一些城邦遵从了,有一些就不听。到最后还是不听的有两个,一个是雅典,一个是斯巴达。
斯巴达是赫赫有名的了。这里要简单说一下他们的制度。斯巴达的制度其实是元老制,五个元老是最高决策人,在他们之下才有两个国王,还有一个议会。而且这两个国王的权力绝对没有东方国家的国王那么大,两个国王还是互相牵制的。这样一个体制。
波斯大军入侵希腊,到了雅典附近的马拉松。可以说在那之前希腊人都是很怕波斯人的,结果只有雅典人是头一次,他们没有怕,而是勇猛的去冲锋,并且大获全胜。
其实在马拉松战役之前,雅典人已经向斯巴达人去求援了,只不过在斯巴达援军到来之前,雅典人就已经获胜了。获胜的消息后来就是让一个善于长跑的士兵叫做菲迪皮迪斯的,他就从马拉松跑回雅典去报告好消息,他跑了26英里,然后回去报告完好消息之后就力竭而亡。今天体育运动当中的所谓马拉松跑就是为了纪念他,26英里这个距离也是为了纪念。
马拉松跑道上的菲迪皮迪斯像
总之马拉松战役雅典人大获全胜。据统计波斯有66400人伤亡,而希腊就是雅典这方面只伤亡了192个人。
大流士回国不久(四年后)就去世了。
大流士一世像
第七卷:波吕许谟尼亚
好,第七卷,薛西斯要出场了,他就是以斯帖记里的亚哈随鲁。他是在大流士死的那一年就是公元前486年(另说是485年)登基的。那么按照时间线来说,废瓦实提是在他登基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83年,而他出征希腊是在公元前481年,而以斯帖成为王后是他“登基第七年十月(斯2:16)”,也就是公元前479年。再后来的哈曼事件是在他登基的第12年,那么应该是公元前474年。
所以他远征希腊是在瓦实提做王后和以斯帖做王后之间。在希腊的失败对他的性格等方面有何影响以后在《以斯帖记》讲道中会试着分析。
薛西斯一世像
在薛西斯去出征前,他的谋士里还有一个人,就是他舅舅,其实是反对他出征的。只不过后来他舅舅也同样的做了一个和薛西斯一样的梦,看到了薛西斯看到的同样情景,然后他就也同意了进攻希腊的计划。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就觉得这非常可能是上帝差派天使也好,或者用别的什么方式,刻意的要推动他去走这条路,借此改变历史的进程。当然所谓改变是从人的角度说,从神的角度不如说是“实现”历史的进程。
出征前薛西斯看到了一个预兆,就是天空非常暗淡,然后看到一匹野马生出了一只野兔。他对此的解读就是他应该去打希腊。至于这个征兆本身是什么意思,希罗多德以事后诸葛亮的方式说,野马生野兔,这意味着薛西斯起初会像野马一样昂首阔步进入希腊,但最后会为了保命像野兔一样迅速逃跑。
波斯的这些个君主,除了居鲁士之外,都有一种疯狂的气质。比如说薛西斯,他去进攻到一个地方,要去过一个浮桥的时候,因为一场风暴把浮桥给摧毁了,结果他就怎么做?可以叫做打地骂天,他命令人去鞭打大海,然后去咒骂大海,说天下没有不服从我的,你个破海居然敢不服我!就惩罚了海,而且把监造造桥的人都砍了头。
出征前有一个宠臣来请求说,能不能把我家几个儿子里最小的给我留下,剩下的随你出征?他又非常愤怒,认为是扰乱军心,就直接把那个小儿子切成两半献祭。然后当他看到自己的大军从他面前走过的时候,他突然又痛哭流涕,悲叹说我的军队会有损失的啊,这可都是人家的丈夫和儿子啊!他又开始爱惜人命了。所以这个人就是这么疯狂,而且有点颠三倒四。
根据希罗多德的推算,薛西斯带领的军队,光步兵就有170万。当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希罗多德记载的波斯算法显然误差是很大的,就是画一个大圈,让人尽可能多地站进去,数出这有多少人,然后全军就一支一支地往里站,这么估算。
不过波斯舰队的数量应该是靠谱的,说有3000艘船。不过这个3000艘船你要注意,几乎全都是雇佣军,都雇的是腓尼基人,因为波斯人本身是习惯陆战而不惯水战的。因此它的失败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你可以理解为就好像赤壁前的曹操一样。
然后波斯陆军进攻到提尔莫比莱就停下了,这个就是著名的温泉关。那是一个特别狭窄的通道,一面靠海,一面是高山悬崖。在国王列奥尼达斯的带领之下,有一支300人的斯巴达精锐部队在这守着。然后当波斯人进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看到对方只有300人,就觉得非常搞笑,说这是在干什么呢,不明白。然后薛西斯专门问他的希腊顾问,说这些斯巴达人是怎么回事?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怎么样的风格?顾问是非常了解斯巴达人的,因为他就是从斯巴达城邦里跑出来的,他叫戴玛拉托斯。他说:无论胜算多小,斯巴达人一旦开战,一定战斗到死。可是薛西斯跟本就不相信有这种事。
就在温泉关前,据希罗多德说,薛西斯所带领的各个民族的军队加起来,一共有500万人。当然这个水分有点儿太大了,你可以自己控一控,但希波双方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确是事实。
07年好莱坞电影《斯巴达300勇士》,情节方面大体就是根据温泉关战役改编的。
战前,波斯探子发现对面的300斯巴达勇士若无其事,在那做体操,还梳头,他们就懵了,搞不清楚是怎么肥四。其实这就是斯巴达的风格,视死如归,死亡面前也谈笑风生,头可断,头型不能乱。波斯使者去劝降,恐吓斯巴达人,说我们波斯一放箭,太阳都会被遮蔽。斯巴达人就淡淡地回答说是吗,那我们正好不用晒太阳,可以在荫凉下作战了。
历史上的温泉关战役,斯巴达主力的确只有300人,除了这300人,还有三千多半职业和业余军队算是辅助。300人的主力守这个狭隘通道,剩下的两支分别在山上放风和守住后路。
战斗持续了三天。头两天的战斗中,300勇士打退了波斯人无数次进攻,薛西斯的两个亲兄弟都死在阵上。
温泉关战役
不过后来,当地的一个希腊内奸就告诉了波斯人能通到斯巴达人后方的一条秘密山路。然后波斯人就过去了,放风和守后路的两支杂牌军望风而逃。面对前后夹击,斯巴达人在列奥尼达斯王率领之下,血战到底,没有刀的时候用拳头打用牙咬,最后波斯人不敢近战,开始放箭,斯巴达人才终于战败了。
后来就在温泉关旁,希腊人立了一个碑,上边的铭文写着:
就在这里,有4000名伯罗奔尼撒人,曾奋勇迎战300万敌军。过路的过客啊,你们去告诉斯巴达人,我们将按照斯巴达人的律例和命令,长眠在这里。
所以千古之下思想,当时的事情还是让人非常的感叹。鲁迅青年时也写道:巍巍乎温泉门之峡,地球不灭,则终存此斯巴达武士之魂!
波斯人通常是很宽大的,刚才已经提到了。但是这一次,面对严重打击了他们的斯巴达勇士,薛西斯气急败坏了,他把列奥尼达斯的尸体肢解,头颅插在长矛之上泄愤。之后他又咨询那个顾问,像这样的斯巴达战士还有多少?顾问说还有八千。
估计那个时候薛西斯就已经丧胆了。
第八卷:乌拉尼亚
三百勇士没有白死,他们为雅典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另外战场上的雅典人了解到斯巴达人的事迹之后,深受震撼,立刻派人到全希腊去传扬斯巴达人的英勇无畏。
雅典人的领袖叫做地米斯托克里,他呼吁雅典人和希腊人一起反抗波斯人。在雅典人决定作战之前,他们还得到了一个神韵,神谕告诉雅典人说,他们将因为“木墙”而得救。一部分雅典人就理解为这木墙指的就是船,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去海战。另外有人就理解为说这是我们的城堡,所以他们就留下来,选择制作了木栅栏去防卫。当然事实证明前者的理解是正确的。地米斯托克利弃城,率海军准备与敌人在海上决战。而波斯人攻入雅典,洗劫了卫城。
地米斯托克里的策略其实跟列奥尼达斯在温泉关的策略一模一样,就是把波斯人的庞大舰队引诱到叫做萨拉米斯的这个狭窄海湾,这样的话就弭平了双方的数量差距,而能够利用雅典海军的训练有素和战船的短小精悍,去击败对方。在这个意义上,温泉关和萨拉米斯海战的策略是一样的,也是古往今来以弱胜强的标准做法。
当然能够去到萨拉米斯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其实是各方多次角逐妥协的结果。你可以在书里去查详细的经过,我这儿就不能多说了。
其中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当波斯人去问希腊的一些逃兵,说现在战争期间,你们希腊人在干什么?那个人就说希腊人正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各种比赛,还有赛马。然后波斯人又问,那你们获胜的奖品是什么?这个人就说,获胜的奖品就是一个橄榄枝编的头冠。于是波斯人中的一个有识之士就忍不住哀叹了,他说波斯人啊,我们来与之作战的这是怎么样的一群人啊,你们还没有发现吗?他们去比赛居然只是为了荣誉而不是为了金钱!
在萨拉米斯海湾,波斯海军大败,比曹操在赤壁的失败惨烈得多。地米斯托克里所率领的雅典海军大获全胜。当然这个大获全胜,跟斯巴达300勇士赢得的那几天时间有很大关系。
萨拉米斯战役,右方中间红袍者为地米斯托克利
不过地米斯托克里这个人很两面性的,他其实不是个很高尚的人。他一方面是很有谋略,很有计策,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只为个人考虑的人,谁出价更高,我就跟谁。所以他其实一方面去对抗波斯,但另一方面也给波斯人留了个后路,让他们能够毫发无伤地通过达达尼尔海峡退回到波斯。就这样的一个人。
在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又有一个搞笑的事情。雅典人让所有参战方来评价谁的功劳最大,谁是第二,谁是第三,依此类推。结果这些希腊各城邦的将领,在投票的时候都说他们自己的功劳最大,都自吹自擂。不过他们倒还有点良心,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功劳第二大的是地米斯托克里。于是最后一统计,每个人都只得了一票,但是因为每个人都把地米斯托克里放在第二位,最后他就得了最多的票数,最后被推为第一功臣。
你可以看到这种雅典民主里边,的确有好处。但也有一些隐患(当然也有人认为恰是优势)。比如说雅典就有一个制度,叫做陶片放逐。什么意思?就是雅典人为了保卫民主制度,很怕出现独裁者,于是他们就对那些可能产生威胁的人,就是所谓功高震主的,要强行放逐,这种人就要无条件离开雅典,十年内不许回来。但是不会有更多的人身迫害。
地米斯托克里后来就被这么放逐了。在流放过程中,地米斯托克里到处流窜,最后实在不得已,跑到了波斯。波斯王,应该是薛西斯或者亚达薛西,一方面可能是想利用他的才智和声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真的宽容,总之不但没有伤害他,还给他一块封地。从这个角度来说,你也可以看到波斯的作风真是跟那些亚述巴比伦不太一样的。
地米斯托克里结局如何?一种说法是他就自然身亡,死在了小亚细亚。但是流传更广的说法说他是自杀的。就是后来雅典军队在客蒙的率领下,又对波斯不断发动进攻,波斯抵挡不住,就希望地米斯托克里出山助战。但地米斯托克里觉得自己没有办法面对自己的祖国军队,于是就自杀了,这是另一个说法。
地米斯托克利(Θεμιστοκλης,Themistocles,前525年-前460年)
回头看这个萨拉米斯海战,从薛西斯的角度来说,其实他根本就不应该去打海战。而在战前,在他所有附庸国将领中,唯一一个反对海战的,是卡里亚女王阿尔铁米西亚。值得注意的是,卡里亚区的首府就叫做哈里卡尔索斯,这就是希罗多德出生的城邦。因此他对于自己城邦的女王还是有很多溢美之词的。这个女王也是个著名历史人物,她丈夫摩索拉斯是名义上的波斯驻卡里亚的总督,实际上是自立的王。她给摩索拉斯修筑的陵墓就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摩索拉斯陵墓,英语里“陵墓(mausoleum)”这个词就因它得名。
摩索拉斯陵墓想象复原图
刚才提到的电影《斯巴达300勇士》,它的续集叫做《300勇士:帝国崛起》,里边也出现了阿尔铁米西亚,不过那个改编的很不成样子,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色情,而是扯淡。
剧照:阿尔铁米西亚大战地米斯托克利(前)
好,这是第八卷。
第九卷:卡利俄佩
最后一卷,第九卷。薛西斯逃走后,留下了一个大将叫马尔多纽斯,带30万人继续进攻希腊。后来这支军队也败了,这次打败他的主力是斯巴达人。
列奥尼达斯的儿子叫普列斯塔尔斯,本来应该去当统帅,但是那个时候他还小,所以是由他的叔叔帕乌萨尼亚斯来当斯巴达人的统帅。
斯巴达人真的就像刚才薛西斯咨询的顾问所说的一样,他们的8000人马出动的时候,天下无敌。总之就是各种追击,把马尔多纽斯和波斯残军打了个大败。据希罗多德记载,30万的大军除去逃跑的4万人之外,活下来的只有3000人。而斯巴达这边死亡的是91个人,铁盖亚人16个人,雅典人52个人。
非常意味深长的是,在斯巴达人获胜之后,他们去搜索波斯人留下的帐篷,看到了许多金银器皿和五色花毡,又看到他们留下的那些精美食材。帕乌萨尼亚斯命令波斯厨师照着波斯方式做一顿晚餐,端上来之后斯巴达人都惊呆了,因为实在太豪华太奢靡了。于是他就开玩笑一样的也让自己的厨师做了一顿斯巴达人的晚餐端上来。斯巴达人的饭菜是太简陋了,所以对比之下非常可笑。不过帕乌萨尼亚斯就把所有的希腊将领召集过来,指着这两种晚餐,笑着对他们说,希腊人啊,我把你们召集到这儿来,就是想让你们看一看波斯人的愚蠢:那些每天吃着这么好饮食的人,居然想跑到我们这儿来夺取我们这么可怜的饭!
可以说这个记载是非常重要的。东方式的横暴奢靡,贪得无厌,和希腊人的不太看重物质享受而是看重荣誉和勇气,从这两种晚餐里都能看出来。而这种区别,或许就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简评
以上就是希罗多德《历史》的大致内容。
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希波战争三大战役,就是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以及萨拉米斯战役,就不会有后来的希腊文明,那么今天的世界也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如果当时的斯巴达和雅典人失败了,那么波斯人很可能就已经占领了希腊,占领了欧洲,进而将这种东方式的大一统带过去,就用这种方式统治欧洲,那么也就不会有扎根于自由精神的希腊文明了。
当然,今天的伊朗学者不这么认为,并且我承认他们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他们说我们波斯人是很宽容的,所以即便是占领了希腊,也很可能是容忍希腊人去自治去发展,因此希腊文明还是会出现。
这两种说法你可以自己去衡量。作为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没有他们说的那么轻描淡写。
总之事实就是,希腊人就是在战胜波斯之后,确保了几百年的一个和平时期,这就是希腊文明的黄金时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今日所知的希腊文明开始诞生,然后蓬勃发展,出现璀璨群星。这就是文明三大源头里边希腊这个源头,它之所以能够存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所以我们说《历史》这本书真是挺不得了的。他的脉络很清晰,爱憎也很分明,但是希罗多德没有像其他写历史的那样,不断给获胜者加光环,把他们不仅塑造成英雄,还得塑造成圣人。他的记载非常冷静,即便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比如刚才提到的地米斯托克里,一方面战术高超,英勇无畏,带领海军击溃了波斯,挽救了希腊,但他所做的一切,很多的时候可能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已。他收受很多贿赂,他还做了很多行贿受贿的事情,所以这个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甚至于斯巴达300勇士也有另一面。当然他们古往今来,以后也永远会是勇气的象征,他们击杀了成千上万的波斯侍卫,就是所谓的不死军等等。但是你也需要知道这些斯巴达人,包括后来灭掉斯巴达的底比斯圣队,都是同性恋。并且这些人固然是英勇无畏的勇士,但是这些勇士平常也是拿起鞭子就随意打人的,是肆意凌虐他们的奴隶的。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复杂的历史。历史里通常没有道德榜样,每个人都以他能够意识到或不能意识到的方式,在或主动或被动地实现着上帝的旨意。上帝在历史当中,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这些文明的历史当中,有祂自己特别清楚的旨意。上帝兴起巴比伦惩罚犹太人,又兴起居鲁士灭亡巴比伦,放犹太人回家。同样的这位上帝也兴起雅典和斯巴达抵挡了波斯,发展了文明,预备好迎接耶稣基督的降临。
当你看到成千上万的波斯军队来攻打希腊的时候,貌似分散、混乱、弱小的希腊人,却因对自由的热爱而能够击败敌人,这个是非常之意味深长的。所谓“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在很多时候,不是事实,因为通常其实是“人多力量差”。所以当我们发现,如果一个强权就像歌利亚一样的高大威猛却总爱欺凌弱小,那么当它去凌虐别人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或几个貌不惊人的、穷困潦倒的弱邦小国,抡起投石索来,一枚石子就将巨人击倒。
因为这就是上帝做事的方式,祂已经并且将要继续证明这一点。
(点击“阅读原文”可收听本次讲座录音和问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