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在家教育 小万工|什么是爱?从《巴别塔》说起…… By 小万工 2024年 8月 17日 82 【作者按】信系列用一本书来回答读者问题,每周六晨更,本文为第二十七篇。本文与“爱才是”系列中《我所读过最美的书》是姐妹篇,欢迎对照阅读。 【题图名】圣约翰 【创作年份】2023 【尺寸】60*80 cm 【媒介】布面丙烯 【艺术家】黄君玲 来自 东湖masion 191画廊 今天很想聊聊“爱”的定义,起因是我在《聊聊建筑师的转行》这篇文章中写: 张雪峰曾经说所有文科专业都是服务行业,服务就是“舔”。我很不认可这个说法,我觉得未来的时代就是“服务的时代”,“服务“是一个美好的词,服务的核心是对他人,对客户的“爱”。 有读者给我留言: “爱”这个词太严重了,可能会让大家望而却步,我更喜欢“关照”(care),即把人作为人来对待,尊重理解对方的需求、情绪,也许我们在把别人当作真实的人来care的时候自己才会获得我也是人而不是工作牛马的意义感。 这个读者对于语义的敏感性很棒,其实我们用词不同,但心意反而是相通的。不过她的提醒让我想起我最近读的一本设定很有趣的科幻小说《巴别塔》。 “巴别塔”的概念源于创世纪中的一个故事:人类建设巴别塔,塔顶几乎通天,就要无所不能。此刻神降临,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从此人就在地上分散了。 这本科幻小说将巴别塔的概念具象化,让各国文字之间翻译的差异成为有魔力的银条,其寓意正如书的前言: 语言就是差异,是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看待世界、在世界上行走的方式。不,它们是包含在一个世界中的上千种世界。而翻译就是为了在这些世界之间行走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无论这种努力是多么徒劳。 书中的魔力“银条”让我形象地意识到,当人们在讨论同一个“字眼“时,他们有可能讨论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比如“爱”对于一些人是是“欲”、“情”,而对另一些人来说“仁”、“慈”、“关照”。 因为我常常用“爱”这个字眼,所以今天我想全文引用一位我很喜欢的老师关于“爱”的巴别塔式的精彩论述来澄清:当我提到爱时,我在说什么? 有点长,却是我近几年反复回顾,常读常新、常常操练的一篇文章,希望能和读到这篇的你彼此相通。 #爱#(以下均引用自作者“9adgq”,愿上天纪念他的辛劳) 今天追本溯源的说一下爱这个概念。如果你有英语基础,对深入的理解这个概念会大有好处。 下面是拉丁文版本、英王钦定本和中文和合本的对照。这三个版本本身有无数的小版本差异,我们这里不去打这个口舌官司,只看最显然的大局。 为什么要选Bible?因为我们现在在东亚所谈的这个“爱”的概念,不是一个本来直接存在于东亚文化里的原生概念, 为什么选择这三个版本? 这个拉丁文版本,是基督教被立为罗马国教后确立的正典版本。 带着你们一个词一个词的过一过。我先说明一下——我并不专精拉丁文,也并不主张你们以这里的答案为标准答案,因为与其说断言文字的原意就是如此,不如说这些是我个人的理解。 Caritas patiens est, benigna est. Charity suffereth long, and is kind.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patiens。这是“病人”吗?这是耐心。专指忍耐痛苦的耐心。也因此,会将忍耐病痛的人称为patient。 suffereth – surffers – 受苦 Caritas non aemulatur, charity envieth not; 爱是不嫉妒 envieth – envy – 嫉妒 non agit perperam, charity vaunteth not itself, 不自夸 non inflatur. is not puffed up. 不张狂 inflatur – inflate – 膨胀,给轮胎充气。 non est ambitiosa, doth not behave itself unseemly, 爱是不做害羞的事 ambitiosa – ambition – 野心 爱没有野心。 这句被英王钦定版翻成了doth not behave itself unseemly。 拉丁文版是由修士一天祈祷几个小时,然后在精神和肉体的巅峰提笔抄几个词在羊皮卷上,这样抄若干年才出一本的东西。是给各个教区座堂的镇殿之宝。 詹姆士王版本是印刷机像印报纸一样印了准备发给基本不识字、只会说英文白话的老百姓当报纸读的通俗读物。英王钦定本和莎士比亚作品一起奠定了现代英语的根基——实际上前者的作用更为根本。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它导致圣经的原意被英语文化的语境迁移了。 比如这句至关重要的“爱无野心”,被迁移成了“爱是不做害羞的事”。但微妙的是,何谓理应“害羞”的事,何谓unseemly,却是一件“皇家御准事业”。这一句转译,其实将原文的解释权轻轻巧巧的从教会的大公会议上转移到了国王御案上。 non quaerit quae sua sunt, seeketh not her own, 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 Seeketh – seeks – 寻求 non irritatur, is not easily provoked, 爱是不轻易发怒 irritatur – irritate – 被激怒 provoked – 被挑衅 爱不受挑衅。 non cogitat malum, thinketh no evil; 爱是不计较人的恶 这实际上是——爱不想象恶,不向恶思索,爱不以恶意揣测人。 爱不思恶。 non gaudet super iniquitate, rejoiceth not in iniquity, 不喜欢不义 iniquity 敌意的行为、恶意的行为 中文翻译成不喜欢不义,实际上是指不喜欢任何对ta人含有恶意、冀望人受损的行为。 congaudet autem veritati: but rejoiceth in the truth; 只喜欢真理 无论一个幻觉让你如何享受,一个事实让你如何折磨,得以明了事实、摆脱幻觉,都是一件值得庆贺和欣喜的事。 爱之中根植了“事实自身永远是善”的价值观。 爱以真实为乐。 omnia suffert, beareth all things, 凡事包容 suffert – 忍耐 omnia – 全向的、全部的。omni light,就是指全向射灯,一个向所有方向发射光的的灯,如同太阳那样。 beareth – bears – 忍受 这其实应该译作“凡事忍受”。但是很显然中文译者意识得到在中文语境中说“凡事忍受”恐怕因为文化心理隔阂造成极大的信仰障碍,所以他们转了个身,翻译成了包容、宽容。 但其实在拉丁文中其实就是“忍饥挨饿”那样性质的忍受。 爱以忍受包容一切。 omnia credit, believeth all things, 凡事相信 这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迁移 就我个人理解,credit不是“相信”,而是“授信”。“相信”涉及到了信仰,是指“认信为真”,而credit,“授信”,是指“以真视之”。 credit card 信用卡,是对你的授信,是指首先假定你是真的,等你违信了再作反应。 而believe,则是认定你为真,这意味着当出现暗示你为假的迹象时,believer有拒绝采纳为证据、拒绝转为不信的义务,即坚信的义务。没有这种“对怀疑的免疫力”,是不成其为believe的,只可以称为credit。 所以,这句按拉丁文,实际上应该译为“凡事授信”,即对一切人的声称,首先当作真实的诚实的来对待,直到看到事实与此相悖。 omnia sperat, hopeth all things, 凡事盼望 hopeth – hopes – 希望、期盼 对一切都寄予希望。也就是永远无所谓“我对你绝望了”,或者“我对这事绝望了”。 你可以决定以其他的任何理由来停止投入某事或者停止服务某人,但这不可以是因为“绝望”。 因为作为不能预测未来、不能决定历史的人类,没有逻辑上有效的能力来做出“绝望”的结论。 omnia sustinet. endureth all things. 凡事忍耐 sustinet。现在有个很流行的概念,叫做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sustinet,应该译为持续、坚持。 在英文里翻译为了endureth,这是一种“硬挺着直到灾难过去”的意思,其实也适合翻译为“凡事坚持”。 Caritas numquam excidit Charity never faileth 爱是永不止息 numquam excidit,从不失败 never fail,从不失败 爱从不失败。 爱既然从不失败,爱自然从不认输,于是中文翻成了—— 爱永不止息。 这个源头,无论是拉丁文版,还是英王钦定本,都没有将这里的“爱”对应为Love,而是caritas,charity。 Love是什么?Love是盎格鲁撒克逊语系的原生词,lubo / Liubi / Lieber / lob / lof / liob / lien 表示“快乐”、“赞美”。它是指向“快乐的情绪”,指“使人快乐”。 因为英国的崛起而导致的从拉丁文的“Caritas / 慈善”向盎格鲁撒克逊语的“Love / 使人快乐”的迁移,是“爱”这个概念的一次至关重要的异变。 真正令人叹息的,是“欲使人快乐的东西”并不能使人快乐。是Caritas使人真正的平安喜乐。 Love,并不能真的替代caritas作为“爱”的对位表述。 记住: 爱不是“love”,爱是caritas,爱是慈善。 一种行为,若不是慈善,则不成其为爱。 爱不是你侬我侬,耳鬓厮磨,缠绵悱恻,更不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根本就不是这种东西。 爱是caritas,不是love。 Caritas / 慈善,无虑性别,无虑种族、无虑阶级、无虑意识形态。 它不自夸,不膨胀,无野心,不想象恶,甘愿受苦,信奉真理,凡事授信,永不绝望。 它永不认输。 爱是人类借以穿透一切兽性、消解一切恶念,最终战胜一切罪恶的神性内核。 是人所能行最近于神的事。 |全文完| “9adgq”是我在疫情被隔离时偶然发现的一个知乎答主,虽然他肯定也不完全,但是他确实常常让我看到一个人追求认识真理可以做到怎样竭力温柔且精确,“我们如今如同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推荐给大家:) 相关文章阅读: 聊聊建筑师的转行,读《知的资本论》 我所读过最美的书 最后回来说说文章开头提到的这本科幻小说《巴别塔》,很悲伤的希腊式悲剧,作者明显更善于驾驭前半部分昂扬向上的友情,而非后半部分的背叛、政治和斗争,以至于我觉得这本小说虎头蛇尾了。可能我内心深处的渴盼仍然是大团圆的结局——在那一个世界,在那一天,变乱的语言重聚,汇聚成同一种语言,国与国、民与民之间再没有嫌隙,彼此心有灵犀,以至世界大同。 但是她仍然挺好看,有兴趣的朋友可入。 分享 EmailCopy URLFacebookTwitterPinterestWhatsAppTelegram 所属主题在家教育 前一篇文章谈恋爱之预备(七夕特辑)下一篇文章允许痛苦被爱环绕 小万工有信有望有爱 公号名:小万工 (xwglovegod) 阅读更多 在家教育 温柔行走 |通往蒙自之路,暴力社会唯一的指望在哪里... 2024年 11月 18日 在家教育 温柔行走 |西南联大,婚礼,中国新教育的盼望-DA... 2024年 11月 17日 在家教育 温柔行走 |去昆明,因那养活海鸥者,必让人经历奇妙... 2024年 11月 16日 最新文章 一分钟读书时间(11.19)/ 早上开始安静时间的... 2024年 11月 18日 一位大帅哥的悲催结局 2024年 11月 18日 不要行义过分是什么意思? 2024年 11月 18日 先知以利亚为什么要“求死”? 2024年 11月 18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