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对不可知世界和不可企及之物的永恒渴望;是对已有词语的改写和对已发现事物的再发现。
——翟永明
yuan
愿
《愿》
风之翼
我愿我的罪得赦免
愿仁爱如真光照耀黑暗
愿喜乐写满仰望祢的脸
愿和平抚慰世上的征战
我愿宽恕别人的冒犯
愿忍耐熄灭燃烧的仇怨
愿恩赐点亮幸福的期盼
愿良善让心与心再次相连
每一次我来到祢面前
都有一个声音回响在心间
我说主啊,我愿祢的国降临
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在天
我愿告别昨天努力向前
愿信实保守我的心不变
愿温柔能把祢的爱彰显
愿节制知道我再见祢面
每一次我来到祢面前
都有一个声音回响在心间
我说主啊,我愿祢的国降临
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在天
每一次我来到祢面前
都有一个声音回响在心间
我说主啊,我愿祢的国降临
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在天
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在天
第012期
编者按
当诗与信仰相遇,我们仍然相信她们之间存在着某种互通共融的特质。当我们阅读但丁、埃德蒙·斯宾塞、约翰·弥尔顿、T·S·艾略特、穆旦、海德格尔,以及当代的北村、北岛、施玮。还有很多我们知道抑或不知道的,坚持福音题材格律诗词创作的主内弟兄姊妹们,以及历史上写了著名的《十架歌》的康熙帝、我们赞美诗歌中诸多的格律歌词创作者……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清晰地看见这道美丽轨迹。
瀑飞雅歌诗刊,将与诸多主内同道一起,为探索福音题材新旧体诗歌的创作打造全新的体验平台。以归正神学思想为指导,文化使命与福音使命并重,不建群,不自囿,站在上帝蒙召儿女应有的开放系统,以基督的心为心,用基督的眼睛看世界,面向全球华人信徒,及一切不排斥基督信仰的华人朋友,紧密结合生活,关注真实的内心体验与成长,用心灵赞美,用诚实敬拜。
【七绝】题女儿雅歌《午餐图》
文/薄弟兄
一捉秋毫墨研新,百般颜色写馐珍。
愿倾朱砚千江水,遍济饥寒世上人。
简评
作者从一幅图画生发出对世人的悲悯情怀,读来动人,好绝当赞!
唯首字“一”有些费解,若用“为”字是否更易理解?另外,结句“济”、“饥”音近而显挤,倘若改“饥”为“贫”是否妥当?
【七绝】十位童女
文/cherles yu
不预家尊子夜来,五人欢喜五人哀。
劝君灯盏油常满,近照亲邻远作台。
注:马太福音25:1-13 十位童女的比喻
简评
此绝是一首纯圣经典故诗,说的是福音书中所记,十个童真女等候新郎的比喻。主耶稣的第二次到来被比喻为如贼一样,意即人不可能知道具体的时间,而且,会是人最不警醒的深夜。所以这种等候就需要做好长期且随时的准备,不止是心理上,更是生命中的。
比喻中那些懂得为灯预备油的,便是最终可以等到主耶稣的童女,而那些不懂得预备灯油的,则会与主失之交臂。
此绝开篇就抓住家主到来的不可预知性。而等待的童女是否预备灯油,不仅关乎自己的喜与哀,更可惠及身边的人,使自身成为一盏灯台,照亮身边的人,也为远方的人引路。
而我们的灯油,只有上帝的道。“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24:13)”这是信徒在面对世界的末了最需要谨记的事。
【七绝】读卞之琳《断章》有感
文/花屋主人
画似山河风似我,风吹岁月转头空。
何须一梦行天地,天地从来在梦中。
简评
人们对卞之琳的《断章》应该耳熟能详,尤其那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更是脍炙人口……绝句的转结颇有卞氏这种“相对性”之妙,复用“天地”两字不显累赘,反而加深了这种相对关系构建起来的情怀和意境。
在创世之初,上帝就将万物的这种相对关系放在天地之间,向我们启示这个世界,也启示祂自己,因为只有与相对为参照,才能认识到绝对和永恒的存在与价值。
此结可谓回味无穷……
旷
新
野
歌
01
等待光劈入石头
文/海夫
一则谁也无法读懂的寓言:
光,洪荒成为石头
石头又成就了光
黄昏余热秘密交汇的路径上
正忙碌着林间爱的暗语
和风信子的芬芳
比祷告更难的是安静
比安静更难的呢?一颗等待的心
简评
02
十字架
文/风清冰晖
没有人能够始终直面
和甘愿被钉上
但是
命运中随波逐流的脚步
总会无可幸免地踏上刑场
譬如我们打着一面旗帜
却做着相反的事情
譬如我们面对毕生所求
默默地转身
譬如我们在不被爱着的怀里
沉沦爱的渴望
……
经历这些的时侯
没有灵魂真正避开过拷打
没有灵魂真的不畏惧着真相
我们的灵魂都需对献身保有瞻怀
和敬仰
简评
03
文/淡烟疏雨
当埃及的耻辱已经滚去
经伯特利 耶利哥
渡过约旦河
一路艰辛
全都被计数
如今
这赎买回来的地
屡经耕耘 透雨的浇灌
初熟的土产盛在筐子里
拿来献祭
佳美的果子 五谷
新酒和油
发出馨香袅袅上腾
直达琼宇
天使与天军齐颂扬
歌如众水汹涌
音符澎湃着
将我托起
冲上云霄
简评
牧者诗译
译作
我所祈求的那个男子
作者:钟路得
翻译:大河原
亲爱的上帝,我曾祈求,全然无惧
(我们理当如此),
我不需要一个英俊男子
只愿他能像袮;
我不需要那人魁梧强壮
或者个子很高,
也不需要他是个天才,
或有钱人,主啊,根本不要;
只愿他的头高昂,亲爱的上帝,
愿他眼睛清澈,
肩膀挺直,无论何境,
无论处于怎样低谷;
愿他的脸刚毅,
内心坚定,
愿他整个生命,亲爱的上帝,
始终目标如一;
这样当他前来
(他一定会如此来)
目光平静炯炯,
我就会明白他正是那个男子
我许久之前所祈求的。
附注:这首诗写于作者13岁时
原作
The Man I Prayed For
by Ruth Bell Graham
Dear God, I prayed, all unafraid
(as we’re inclined to do),
I do not need a handsome man
but let him be like You;
I do not need one big and strong
nor yet so very tall,
nor need he be some genius,
or wealthy, Lord, at all;
but let his head be high, dear God,
and let his eye be clear,
his shoulders straight, whate’er his state,
whate’er his earthly sphere;
and let his face have character,
a ruggedness of soul,
and let his whole life show, dear God,
a singleness of goal;
then when he comes
(as he will come)
with quiet eyes aglow,
I’ll understand that he’s the man
I prayed for long ago.
作者生平
钟路得(Ruth Bell Graham,1920.06.10–2007.06.14),美国著名福音布道家葛培理的妻子,其父为出生于中国的传教士。
钟路得出生于中国江苏省清江浦(今淮安市)美南长老会的仁慈医院,父亲钟爱华博士(L.Nelson Bell,1894-1973)和母亲(Virginia McCue Bell)是美南长老会派到中国的医疗传教士,也是这所医院的院长。钟路得在中国的早年生活,可参其父钟爱华的自传《在中国的洋鬼子》(A Foreign Devil in China)。
7岁那年,钟路得陪着父亲安葬了一位中国本土传道人。回到家后,她跪在墙角祷告:“主啊,请让我成为一个宣教士,为您服务,甚至于殉道。”钟路得的姐姐听到后,也马上跪下,祷告说:“父神,请别听她的,她只是个小女孩。”
1933年,13岁的钟路得被送到朝鲜平壤读了三年中学。这是长老会设立的一所宣教士子女学校。
1937年秋,太平洋战争爆发。17岁的钟路得回到美国,进入伊利诺伊斯州的惠顿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在学院的图书馆里,她与葛培理相遇相识。
1943年8月13日,二人大学毕业后不久,举行了婚礼。1945年到1958年间,钟路得生养了3个女儿和2个儿子。
1959年,钟路得出版她的第一本著作《我们的圣诞故事》(Our Christmas Story),是写给儿童的插图本。开始于1950年的“抉择时刻”(“Hour of Decision”)广播节目,是由她命名的。由于她在中国长大,在朝鲜接受中学教育,这些经历使她始终同情亚洲人民。1988年,她鼓励并陪同她的丈夫对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访问期间,夫妇二人曾到江苏淮安寻根访旧,当年路得出生的二层高砖房还在,而且见到了她童年时期的朋友,仁慈医院已成为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2006年,中国教会圣经事工美国巡展得到了葛培理牧师的大力支持,其中第一笔海外捐赠就是来自钟路得,她还与美国前总统卡特一同担任展览筹委会的最高荣誉主席。
2007年,钟路得离世安息。
2011年,葛培理牧师在接见来访的中国教会领袖时说:“我的孩子都是中国人,因为他们的妈妈是中国人,他们的奶奶是中国人,我一直让他们为中国祷告。”
声
明
本刊所发原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未经授权用作它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征稿启示
1、本刊长期征集,融福音精神于生活情境、富新意而不着痕的优秀福音题材新旧体诗作,及不限题材的新旧体互译佳作。
2、投稿作品须符合纯正基督教信仰精神,阳光正面、积极向上。
3、本刊新增【牧者诗译】栏目,长期征集海外知名牧者及宣教士(特别是来华宣教士)的诗作佳译作品,原作语种不限。
投稿方式: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wangzhan9277
张大千画作
以香柏树为房屋的栋梁(雅1:7)
义工团队
3 December 2019
微刊主编: |
以 琳 |
|
词作编辑组: |
海 上 云 |
华山论剑 |
小 宁 |
以 琳 |
音乐编辑组: |
小 宁 |
恩 光 |
瑞 恩 |
李 子 虹 |
|
小 朱 |
偶 然 |
微刊编辑组: |
小 朱 |
偶 然 |
以 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