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方丈再化萧三匝:佛教不是叫我们坐以待毙

萧三匝:我原来也认识一个僧人,他对佛法什么都不懂,连他属于佛教哪一宗派也不了解,我问他为什么出家,他的回答让我特别震惊。他说:我以前是打工的,特别累,寺庙里有吃有喝,也挺轻松。他把寺庙当成吃白饭的地方了。在出家人里面,这一类人估计也不少,我不知道在你看来僧人队伍需不需要净化?

灵普:现在对出家也是有要求的,比如文凭肯定得高中以上。现在出家人中本科生、研究生很多。改革开放早期,佛教刚刚恢复,就盲目剃度,僧人的质量不高。而现今各地寺院非常多,需要中坚力量来传承、弘扬佛法。因为历史出现了断层,需要快速培养出新的人才,所以各地都在新建佛学院,中国佛学院建得最早,然后逐渐建了分院:灵岩山分院跟栖霞山分院。现在各地佛学院校大小估计有近百所,很注重培养人才,所以对出家有要求,很严格,现在要求与时俱进,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出家,头一剃就吃饭是不可能的。现在是必须信仰佛教才能出家,想出家要经过考验,进了寺庙得先做净人,再剃度成为沙弥,有考核期。比如说你想出家,先得到寺庙里体验生活,考验三年,看你是否可以出家,是否能坚定信仰,能不能适应庙里清苦的生活?世俗中人有很多习性,在庙里三天两天可以藏得住,时间长了藏不住,师父会观察他,考虑是否接收他,这是一个过程。

 

萧三匝:对有出家意愿的人的学历进行要求,那岂不是拒绝了学历低的人?

灵普: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文盲越来越少了,大家最起码都能够识文断字,况且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父母会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提供好的教学条件,所以从整体上看,全社会的文化层次是在往上升的,学历已经不是问题了。

 

萧三匝:全国整个僧人队伍有多少人?

灵普:大约有将近几十万。全国有将近几亿佛教徒。

 

萧三匝:出家的原因,大概有哪几类?

灵普:大部分是因为信仰佛教来出家,还有出于对寺庙生活的好奇出家的,厌倦人生出家的。因为信仰出家的,跟佛确实有上善的因缘。

 

萧三匝:寺庙拒绝哪一类人出家?

灵普:六根不净、动机不纯的,比方为了敛财的,犯了刑法来躲避的。

 

萧三匝:现在每年还俗的比例有多大?

灵普:没有统计过。佛教讲究缘分,来去自由。有些人还俗,说到底是因为社会很复杂,诱惑力很大,以及福德不够深厚。

 

萧三匝:出家人很多都是自幼出家,没在红尘中打过滚,他如何理解世人的烦恼和痛苦?

灵普:烦恼在当下,就在我们身边,旁观者清,当事者迷,明白了因果之后,就知道了一切,不用以身试法,看就明白了。出家是上善的因缘,未必经过世俗才能超脱,修持就是历练,明白了因果是不需要去认证的。

 

萧三匝:很多信佛的人以厌世为动机,个人生活遇到了大痛苦就看空看破,但佛教又讲勇猛精进,近代高僧还倡导人间佛教,这里面的矛盾怎么解决?

灵普:出世与入世是辩证的。佛教讲利他,觉悟人生之后还要奉献人生。我们不断发心修学,修正自己行径,能断烦恼,得大智慧。但大乘佛教认为,这还不够,还要不断激励更多人向自己靠拢,让更多人闻法,修证,把更多的福德送给别人,让众生离苦得乐,所以佛教最终还是很积极、精进的。

 

萧三匝:一个厌世者要是出家,如何做到刚才你说的利他?

灵普:厌世是因为内心痛苦,人生下来就有诸多的苦等着我们承受,人是痛哭流涕来到世间的。困惑、烦恼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有了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困惑。修善法,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心更加强大、慈悲、平等、清静,就能产生利他的大爱。

 

萧三匝:佛教的根本主张是缘起性空,但是佛教各宗对的看法也不一样,有宗与空宗的看法区别就很大,你怎么看这个概念?

灵普:空跟有是辩证的。缘起性空是说空无自性,你说这个东西有,它不是实实在在的有,它是四大(地、水、火、风)组成的。比方说这张桌子,它最先是一粒树种,在大自然的温度、土壤、水分、阳光、风等条件的配合下长成大树,成材之后把它做成了桌子。我们把它分成好几份,它还是桌子吗?桌子如果被火烧了,变成了灰,它也就不是桌子了。所以,本质上,这张桌子不是恒久存在的。所有的事物都是虚幻的存在,所以不要有执着心。

 

萧三匝:可不可以这么说:从本质上讲万事万物都是空的,但从一个时段来讲万事万物又是存在的,所以这种有称为幻有。

灵普:也可以这么理解。

 

萧三匝:那妙有是什么意思?

灵普:妙有就是我们能感觉到这个东西的存在,但它又是无法形容的存在,那是一种可以意会不能言传的存在。

 

萧三匝:印度佛教是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它是以论理为基础的,信仰的前提是论理,但如何证明轮回的存在呢?

灵普:很多事例都证明了轮回的存在。比如,有些转世活佛就能记得上一世的事情。他此生并没有用过某件东西,但能说清它放在哪里,因为他前世用过或见过,别人去找,果然就能找到。佛教是主张因果报应的,今生所受的就是上世种的因结出的果,因果是循环的。

 

萧三匝:今生的因果比较容易理解,比如某人今天杀人了,明天就得去坐牢,或是被枪毙了,但所谓轮回是无休止的,三世(前世、今世、来世)说怎么证明?

灵普:我们在生活当中其实是能够体会到轮回的存在的,或者能在意识当中感受到它的存在。

 

萧三匝:今生的因果就是小轮回,把它扩而大之就是大轮回?

灵普:也可以这么说。

 

萧三匝:按因果轮回说,此生的厄运都是前世业报的呈现,既然一切都是前世注定的,那岂不是说人只能逆来顺受?同时佛教还讲忍辱,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压迫和不公都得忍受,这是否会导致普遍的犬儒态度?

灵普:佛教主张积极地改变人生,不是说让我们坐以待毙。看护好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更好地身体力行,把握当下,改变当下,前生的业报无法改变,但改变当下就可以改变未来。

 

萧三匝:孔子说食色性也,儒家总体上是承认人的生物性的;但佛家说的明心见性,指的是佛性,佛家基本上是不承认人的生物性,所以戒色、吃素。这是不是陈义过高了?

灵普:信仰佛教不一定非得吃素,佛教是给你一个理念,让你生慈悲心,不造杀业,因为众生是平等的。佛教讲万法唯心,重要的是心起善念,看护好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不是说绝对不能吃肉。

 

萧三匝:你刚才讲不杀生,但中国在很多朝代都有僧兵,僧兵主要是反抗者或者起义者,辛亥革命也有僧人参与,太虚大师跟革命党来往也很密切,怎么看这个问题?

灵普:这是爱国。佛教讲报四恩,其中就有国恩,国不在还谈什么信仰?众生都有义务维护国家的安定、繁荣、统一,这是最重要的。为国阵亡的人都会往生,而且在轮回当中来世会赢得好的果报,这是肯定的。所以,在某个特定时期,为了国家、民族,僧人不得已会参加革命。即便如此,僧人最好也不要直接去杀人,不要到战场上舞刀动枪,可以做一些辅助的工作,比如伤员救护一类的。

 

萧三匝:佛教是普世的宗教,任何国家的人都可以信仰,按说国家观念很淡,爱国这个观念,是不是中国佛教特有的观念?

灵普:爱国是报四恩中的一个。当然对于这个概念是可以再解释的,它可以是一个大的概念。

 

萧三匝我觉得可以理解成共同体的概念。与这个问题有些关联的一个问题是现代新儒家熊十力的选择,他曾经深入研习过佛学,是欧阳竟无的学生,但他后来归宗儒家,基本上抛弃了佛学,还写了《新唯识论》批评佛学,闹得师生之间很不愉快。熊十力的选择其实是很有代表性的,在你看来,是什么原因让熊十力这样的人弃佛归儒?

灵普:儒家提倡人们出来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这很好呀。隐逸其实是为了小我,讲大爱就得奉献社会。在更好地服务社会这一点上,儒家、佛教、道家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是着力点不一样罢了,所以有儒以治世,道以养身、佛以修心的说法。

 

萧三匝:我想,在一个真正的佛教徒看来,只要人们向善,他是否自称是佛教徒并不重要,自称儒家也没有关系。

灵普:圣贤都不会自称圣贤。熊十力自创儒学新论,有很多人追随他,他为社会培养了人才,他的学说也影响了很多人,他是否自称佛教徒有什么要紧?

 

萧三匝:那佛教徒如何看待其他宗教?你个人会不会读一些其他宗教的经典?

灵普:政府经常组织五大宗教一起学习,我们也出去交流,大家伙儿相处得都很和睦。五大宗教很多教义是相通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都是慈悲济世,让大家向善,为社会和谐做着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角色,通的是一个善法,让大家伙儿真正内心里有主宰,有了主宰心就不空,不空就能真正脚踏实地地做事情。

 

萧三匝: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灵普: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经历过历史的演变。汉传佛教是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僧人吃素、穿汉服;藏传佛教与西藏本有的教派、独特的民俗结合了起来,喇嘛可以吃肉,因为西藏是高原,蔬菜太少,只能吃肉。还有一个南传佛教,他们是最原始的佛教。这三大派系都主张独身,只是法脉不同。

藏传里面也分好多种教派,黄教、白教,尼玛派、格鲁派等等,现在主要传承的是格鲁派,其戒律比较严谨。

 

萧三匝:上座部南传佛教在中国哪些地方传教?

灵普:主要在云南德宏跟腾冲一带的傣族人中传播,靠近泰国、缅甸。南传佛教主要还是靠泰国那边的支派在传承。云南是少数民族地区,傣族人口不少,南传佛教在云南还是有影响力的,他们跟东南亚交流比较多一点。

 

萧三匝:汉地僧人和喇嘛,包括南传佛教的僧人之间有没有交流?

灵普:有,中国佛教协会经常会组织大家开会学习,共商共议,有好几个副会长是藏传佛教喇嘛。中国佛教协会有九个专委会,其中有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专委会。佛教内部交流很容易,因为大家的理念都是慈悲、和合、自利利他。

 

萧三匝:南传佛教是不是属于小乘?

灵普:是大乘。现在在缅甸、斯里兰卡、柬埔寨、越南还保留了一部分小乘佛教,绝大多数地方信奉的都是大乘。

 

萧三匝:当代研究佛教的宗教学家有哪些值得重视的?

灵普:楼宇烈教授、方立天教授都是大家,对佛教都有非常深入地研究。

 

萧三匝:宗教本身是需要体证的,宗教学家一般并非宗教徒,他们研究宗教是不是还隔着一层?

灵普:他们是从学术角度看宗教,出家人必须身体力行,这是两个不同的角度。

 

萧三匝:佛教讲信、解、行、证是第一位的,可是对有些人来讲,他要先搞明白才能够信,对他们来说,可能是第一位的,不理解怎么信呢?

灵普:真信了才能理解,比如读《金刚经》,你读第一遍,只用眼睛看经文,内心想别的事情,这是不受用的,只有真信了,读经才能豁然开朗。

 

萧三匝:那我们再来谈谈的问题。我们知道禅宗有很多语录、公案、偈语,都很简洁,确实难以理解它真实的意思到底什么,是不是有这样的问题?

灵普:很多人以为学禅枯燥乏味,好像只知道呆坐,这是误解。禅宗讲明心见性,有人参禅一辈子参不透,有人坐三五天就豁然开朗了,很多东西得讲时机,现在是渐悟,早期叫顿悟、棒喝。

 

萧三匝:太虚讲述过自己神秘的宗教体验,比如突然之间看见了大光明之类的场景,你有那种体验吗?

灵普:我毕竟还是很肤浅的,没有像大德们那么大的善根,所以还没有什么特别神秘的体验。

 

萧三匝:我不知道一念不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普通人一念不起就打磕睡了。

灵普:一念不起就是不想事情,看就看了,也没有觉得喜欢还是刺眼,没有分别,没在内心里加工。那是一种不善不恶、不好不坏的恒定状态。

 

萧三匝:净土宗讲只念阿弥陀佛就能成佛,这事儿确实让人很难理解。

灵普:阿弥陀佛说你要发四十八大愿就能够成就,就可以真正解脱。净土宗认为可以带业往生,就是说我们今生没修好,只要灵魂真心皈依佛陀,佛陀也会来接引我们,在净土继续修证,不断往上走。

 

萧三匝:也就是念佛是为了集中精神,由此产生清净心。

灵普:由此提起正念来,让意识不分离,内心不走偏。

 

萧三匝:圣严法师写了一本《正信的佛教》。他既然强调正信的佛教,说明世人心目中存在迷信的佛教。在你看来,一般老百姓对佛教的的认识哪些属于迷信?

灵普:有些人说佛法能治病救人,很多人以为到庙里来拜拜佛、烧烧香就能消灾、减罪、升官、发财,还有抽签、算命、问吉凶之类都是迷信。这都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佛教讲的因果论。不过,有些人来烧香、拜佛、捐钱是有所求的。

 

萧三匝:你怎么看神通这件事?在一些传说中,包括有些佛教史当中,都讲到一些高僧具有神通。

灵普:神通就是给一个人赋于了神话色彩,神通是人的妄想,佛教不讲神通,讲解脱,解脱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的。

 

萧三匝:那祈祷呢?有用吗?

灵普:祈祷是正常的,祈祷是佛教素有的名词,是祈求佛来加持我们,祈求拉近佛与我们的距离,让自己内心得到平静,更好使自己的力量展现出来。

 

萧三匝:净土宗认为,你祈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应你,这也挺难理解的。

灵普:祈祷是通过一个渠道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愿望,不是说光祈祷佛就会来接我们,要落到实际行动上,落到信、愿、行上,做到佛自然来接我们。

 

萧三匝:梁启超说佛学就是心理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僧人就是心理咨询师了,当代僧人会不会把自己定位成心理咨询师?

灵普:可以说僧人是心灵导师,不是心理咨询师。

 

萧三匝:可否认为佛法是主张唯心论,反对唯物论的?

灵普:佛教就是唯心的,万法唯心造!

 

萧三匝:当代中国社会普遍蔓延着焦虑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我不知道僧人能不能完全屏蔽掉这些情绪?

灵普:出家人有信仰,内心有主宰,可以置身事外,因为他知道人为什么焦虑、恐惧,因为内心执着、分别呀。所以很多情绪要通过自己的意识的提高来调节。

 

萧三匝:僧人是否应该有政治主张和政治思想?

灵普:佛教不主张参政议政。

 

萧三匝:佛学主张众生平等,这是否可以和政治学讲的平等思想产生某种关联?

灵普:平等、和谐都是佛教的专用名词,我们现在讲的社会大和谐,就是说人人都是平等的,这本身就源自佛教思想。传播佛教有助于人们追求政治平等,当然,佛教不主张极端,还是要和合、慈悲、包容。

 

萧三匝:太虚大师当年跟政学两界关系都比较密切,在你看来,僧人和政治之间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比较合适?

灵普:政治和宗教像交朋友一样,要好好相处。僧人要为和谐社会做贡献,和谐是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人需要有信仰,才能真正和谐团结,没有信仰是一盘散沙。

 

萧三匝:东晋高僧慧远写过《沙门不礼王者论》,怎么理解他的观点?

灵普:从古至今都是法王大于人王,现在在泰国,国王见了僧王是要磕头的,南传佛教还遵循这一点。

 

萧三匝:中国佛教协会能推动宗教立法吗?

灵普:协会推动不了,要政府推动,现在有管理条例,慢慢在向法律靠拢。终有一天会出台《宗教法》的,毕竟这么大一个民族,需要有一部《宗教法》。

 

萧三匝:《宗教法》出台以后,很多东西可以规定出来,比如庙产属于谁,门票怎么弄,这些东西得明确下来。

灵普:现在确实很含糊,道教和佛教的庙产属于全民所有,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庙产都属于教会所有,集体所有。

 

萧三匝:那佛教协会的职责是什么?

灵普:佛教协会是宗教局跟寺院之间联系的桥梁,它只是一个社会团体。

所属主题
匝说
匝说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