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董宜笃在中国传教时间达23年之久,曾担任圣公会四川地区的副主牧。其间热心奔走对揭开三星堆的奥秘作出了重大贡献。
1886年1月8日,董宜笃(维维安·亨利·唐尼桑Vyvyan Henry Donnithorne)出生于英国一个殷实的家庭,从剑桥大学工程学院毕业后,在伦敦一家生产X射线设备的公司担任技术经理。
英国区域图
1909年,23岁的董宜笃皈依基督教福音派。第二年到剑桥大学学习中国古典语言和文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董宜笃应征参军,进入汉普顿步兵团当兵。
剑桥大学校徽
1916年1月,董宜笃因在卢斯战役中英勇作战,腿部遭受重伤,因此获得了十字勋章,从而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退役后,董宜笃被教会任命为牧师。
卢斯战役
1919年,35岁的董宜笃与格拉迪斯(Gladys Emma Ingram Donnithorne)结婚,由于他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并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希望到中国去宣教。
董宜笃夫妇
1920年,董宜笃夫妇被圣公会差派,一起乘船前往中国,脚迹遍布四川的绵竹、三台、绵阳、安县、广汉、成都、重庆等地。1921年5月22日,董宜笃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可惜很快就死去了。
董宜笃
1922年,董宜笃的妻子怀第二胎便十分小心谨慎,临产前就住到戴佩德的小洋房里。11月27日,在在四川省三台县医疗条件比较好的仁慈医院产下了女儿董育德(Audrey Donnithrone),随后跟随父母生活在四川安县。
董育德与父母
1925年8月6日,董宜笃一家三口和其他6名传教士外出在绵竹度假,被红灯教匪徒绑架。绑匪用绳索将他们绑住,带到山谷深处。他们在那里不仅遭到蚊虫、跳蚤叮咬,而且缺少食物,饥肠辘辘。绑匪向他们索要200支手枪,董育德的父亲以熟练的汉语和聪明才智与绑匪周旋,遭囚禁24天后,经当地驻军和绵竹县府与绑匪谈判,他们终于获救。回归的路途中,得到当地民众友善接待。
被匪徒绑架后获救
1927年,董宜笃夫妇将四岁多的董育德送回英国老家,她在英国从幼儿园一直读到高中,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董宜笃一家
1929年,董宜笃在广汉县担任牧师,与当地驻军往来密切。这一年,广汉月亮湾农民燕道诚在水渠中意外挖出一大批玉石器,这些文物后来陆续出现在文物市场上。
笔者在三星堆寻访
1931年春,董宜笃意识到这批器物不寻常,一定具有非凡价值。董宜笃并未将收购这些文物作为发财的手段,而是找到当地驻军陶宗伯旅长,要求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又立即找地质专家作鉴定。他急匆匆携带玉石器赶到成都,找到华西协合大学的美籍教授、地质学家戴谦和鉴定。戴谦和当即就断定,这些物件为商周时代的文物。
1931年董宜笃在华西协合大学
1940年4月,17岁的董育德途经法国,然后从那里由大西洋、印度洋,远渡重洋,经越南海防,到达云南昆明,后来坐飞机来到成都,跟父母在广汉团聚,并重新开始学习汉语。
青年时期的董育德(左)
1944年,董宜笃夫妇转到非洲西北海域的加那利群岛继续从事传教工作。1953年,董宜笃退休,他们选择到香港定居。
晚年的董宜笃
1968年,董宜笃在香港安息主怀,享年82岁。后来夫妇俩合葬于香港跑马地公墓。
董宜笃夫妇的墓地
–谢谢您的打赏转发–
(不做传教士、可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