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3 11 月, 2024
spot_img

李司提反论阿卯——以《滇省苗人归主一文》为例

《滇省苗人归主》一文,载于《中华基 督 教 会年鉴》(中华续行委办会编辑、出版,1921年),作者为桑坚堂。


桑坚堂,中华续行委办会派往云南省调查该地的教 会情况的一员。约在1919年或1920年时,桑坚堂等人来到滇北一带圣道公会和内地会的教区,走访了多个地方,其中,应该是在遇到昭通的李司提反时,桑坚堂让李写了一篇“滇省苗民归 主之历史”的文章,并刊载在1921年的年鉴上。


这篇由李司提反笔述的“滇省苗民归主之历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圣道会欢迎苗人归主之历史”;第二部位为“苗民向道热诚之状况”。


李司提反论到川滇黔边苗族(以阿卯为主)的皈信过程时,也是以党居仁为源头叙述。他说,“一千九百年,有苗人自安顺(在贵州省)携党牧函云:威宁附近、昭通,可到柏牧处守道,较为便利”。不过李司提反主要论述的是循道公会教区内的苗族情形,并未涉及内地会教区的苗族情形。李司提反作为亲身参与到循道公会在苗区中的工作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其论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主,记录了他对该地苗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见闻和思考。


论到阿卯的文化,他描绘了他们在未皈信前存在的各种社会文化习俗问题。相对于皈信后的“美好见证”来说,皈信前的阿卯的许多文化习俗,被作者放在一个“落后”的篮子里,与皈信后的“形象”相对比。


诚如桑坚堂所言,阿卯皈信后所表现出的信 仰坚定和对求学求识的追求,“非吾汉人可比”。他举一位从四川某中学毕业的洒普山小学校女教师为例,夸赞她虽在四川见了世面,但回到家乡后,“穿着操作,于他苗无异,绝无半点骄奢气像”,并说这位女学生“非如吾汉人之女学生,自大自矜,实令人钦佩不置”,呼吁汉人女学生要向这位阿卯女学生学习。


李司提反作为一名虔诚的卫道者,他注重突出阿卯皈信后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的改变,以此说明Christian为阿卯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从前阿卯只得躲避汉、彝,争不过他族。但穷苦的阿卯,“昔为人轻视,今则多称之为先生”。从前被轻视,今日反倒做起了先生,这话是指着许多阿卯被派往他处和其他民族中间去宣讲真理的事所说。


李司提反说,阿卯自称“大朝人”。杨汉先在一篇考证大花苗名称来源的文章中也提到这个说法。阿卯在语言、服装、文化等上,皆不同于以儒家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人,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千年前的“淳朴之风”。记得作家阿诚曾经说,贵州少数民族中,还存留着中华“远古”的“风尚”,这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大意是这样,我也记不清了。身处深山密林里的阿卯,亦或是其他民族,都或多或少保留了这片土地里曾经的“古风”。


李司提反的“滇省苗民归主之历史”,携带着时代的气息,夹杂着作者自己对苗族的认识和思考,以及作为一个“外人”——以汉族的眼光看待苗族(阿卯),自有其局限性。但他的笔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生机勃勃的阿卯社会景观图。从“大朝人”到“基 督 选民”的身份变迁,其中夹带的喜怒哀乐,值得仔细品味!


这位昭通的汉族,也是一位能熟练运用阿卯语的汉族人。他曾经参与到苗文的创制中,可算是一位“地道的阿卯人”了!


李司提反还有许多论及清末民初时期阿卯的历史的文章,都是极具史料价值的。笔者相信,在不断的寻索一下,亦会看到更多有意义的史料,并期待将来能得以让更多的人看到。


最后以李司提反的一句话结束。他在论及阿卯妇女时说,她们常像马大,却又常存有马利亚那渴慕的心。


“妇女又喜欢迎传道人,不但如马大之善备丰膳,而更喜效玛马利亚坐主脚前之听道”。——李司提反

李司提反论阿卯——以《滇省苗人归主一文》为例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