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spot_img

对话LYQ:谁言人间再无晏阳初

对话LYQ:谁言人间再无晏阳初

     林鹿姊妹笔下的张新月、卡尔松和小弟


(阿信按:这是我2009年夏对立人图书馆联合创建人LYQ先生所做的访谈。2010年在香港出版的《有一种爱叫坚持——汶川地震志愿者真实见证》,收入此文。此文后又经童蓓蓓(小狐)编辑后发表于2009年12期《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

2013年6月,我离开贵州时,因各种原因,所用电脑留在贵州,以前文档多有遗失。今早在网上搜索,从以下链接找到此文,发表于20101214日。)

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4e933c0100nuni.html



立人博客发表该文时,被访谈人LYQ按:

200910月初,我取道成都去云南昭通、贵州石门坎,在成都小住两日,蒙阿信兄夫妇厚爱,留宿家中,热情款待。期间就立人图书馆发展 前世今生,还有未来打算、面临困难等等,与阿信兄有一长谈。他整理出来,有20000多字,后又加以删节,还有7000余字。每一次整理之后,阿信 兄都要我校对一番。越到后来,我看到这些文字,都感觉有些惶恐,因为我自己说的一些话,不够平实谦卑,读起来感觉不太舒服,但那又是真实的表达,对这 些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阿信兄鼓励我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骄傲是两码事。你肯定不能保证我们说的、做的都是对的,我也一样,我们需要的是必须对自己 的心灵负责。于是,还是同意了发表出来。这篇文字后来发在《读写月报·教育》杂志2009年第12期上。谢谢作者阿信兄、编辑小狐的支持和鼓励,也谢谢 各位朋友一直以来的关注和帮助。


原文:

谁言人间再无晏阳初——乡村立人图书馆的志愿者们 


很多人说晏阳初在中国的事业已经灰飞烟灭 了,显然没有。至少还有我们立人乡村图书馆。

除了立人乡村图书馆,我相信中国还有许许多 多晏阳初的追随者。

晏阳初就像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长出很 多的子粒来。

 

阿信:我们首先从这个问题开始,你是什么时 候知道晏阳初的?

LYQ: 20039月,网友糊涂的旁观者 在天涯网的关天茶舍,发动大家去河北定县翟城村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实地参观,那时我刚到北京。国庆长假期间,我就和一大群人去了那里。记得一进门,迎面就是晏阳初的塑像,精瘦、慈祥的一个老人。

晏阳初是一个中国人。世界上有很多人用自己的一生专注地只做一件事,而且做的很彻底。这种人往往对整个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他们大多数是外国人,而晏阳初是一个中国人。他所做的事情吸引了我。

后来我读到吴相湘的《晏阳初传》,对晏阳初有了更 多的了解。晏阳初不仅是一个能做事的人,而且是一个会思考的人。他有很强的直接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

晏阳初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那个环境下开始做事情。那个时候中国的核心问题是独立和富强。如何实现独立和富强?很多人认识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帝国主义是个大问题;有的人认为军阀割据是个大问题;有的人认为中国军力不强是个大问题。但是 晏阳初对中国的认识和很多人不一样。他说:

中国今日最急需的,不是练兵、不是办学、 不是开矿,也不是再革命,我们全国上下人民所急需的,就是革心。把那自私自利的烂心革去,换一个公心。

有新心而后有新人,有新人而后有新社会, 有新社会而后有新国家。

 

他发现阻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是人民的愚、穷、弱、私问题。我觉得这是很综合的一个认识。这个认识看起来虽然很简单,但是很合用、很透彻。

我觉得,今天,人的问题,愚、穷、弱、私的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国发展的大问题。晏阳初影响我,使得我对做其他事情渐渐缺乏兴趣。 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够直面人的问题。

2004年,我在北京大学读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读研期间,我做了一些土地制度方面的理论研究。2006年研究生毕业,在一次不太成功的媒体工作之后,我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民间的公益研究机构——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中国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我主要做税收研究和教育研究。按说税收也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问题比较大,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在这之前国内研究税收的人的深度我觉得是不够的,有很多空白的地方。当时觉得有很多地方可以深入。

做税收研究有意义吗?很有意义。但是税收问题和晏 阳初刻在我心里的人的问题还是有点隔膜。我研究了一段时间,到最后发现还是空谈,和做其他研究一样,我还是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想法落到实处。

我自认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虽然我是一个理想主义 者,但是我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我不喜欢空谈,喜欢做一些实际的事情。

虽然我们生活的年代和晏阳初那个年代已经很远。而且,中国经过改良、民族主义、革命、抵御外敌、文化革命、经济改革、对外开放……但是,今天,制约中国发展的依然还是人心。贪污腐败、假冒伪劣、教育失败,根子都在人心,制度是人心的表现。

既然中国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我希望我所做的 工作能够直接指向这个问题。立人图书馆是这个尝试的开始。

 

阿信:立人乡村图书馆是怎么做起来的?

 

LYQ: 立人乡村图书馆一开始是在传知行研究所的框架里面做的。最早我想到这个项目,就写好项目的规划书,在北京到处找人谈。谈些什么呢?

一、你觉得中国现在最需要解决,也可以部分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教育。好。

二、那么,你觉得乡村图书馆能否为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吗?能。好。

三、那么,你觉得可行的话,你准备怎么支持呢?

余世存、薛野和张守礼是最早的支持者,是立人乡村 图书馆理事会的第一批理事。

我是怎么打动他们的?

我说我们要及物及物”——就是不空谈,做些实际的东西,你要接触到你所谈问题的本身。我们看到整个中国教育,整个乡村教育已经论为彻底的反教育。就是这个教育本身没有教人做人,而是教人做非人; 不是教人爱学习,而是让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不是教人诚实,而是教人怎样说假话,虚伪和世故……因此,我们可做的事情很多。

立人图书馆为什么要从农村教育开始?因为农村教育显然是一个重灾区。农村教育不仅沦为反教育,而且还面临着经济资源极其缺乏的问题,面临着视野极其狭窄的问题,面临着人力资源极其短缺的问题……问题真的 是太多了。

余世存、张守礼和我都出自农村,薛野虽不算是农村人,他也在农村地区生活过,对农村还是有许多的了解和同情;而且最重要的,他们都想做点实事。还有许多朋友的支持帮助。立人图书馆从一开始,一直都是在朋 友的帮助下,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助我者非为助我一己之事,大多是为了共同的教育理 想,这些人我既铭感在心,也引为同道,希望能在未来长久继续走下去。

 

阿信;能否更具体地谈谈晏阳初对你事业的影响?

我们所做的立人工作,我认为和晏阳初当初所做 的工作在性质上是相似的。只不过他要回答他那个时代的问题,我们也要回答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

我们的时代给我们这些读过书的人提出的问题是什呢?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回应这些问题?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晏阳初的思考方式和工作作风, 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用行动慢慢去探索,去辨别内涵、路径、解决方案等。需要一边去思考,一边去行动。

在立人乡村图书馆的工作手册里面,第一篇就是:我们怎么样认识今天的乡村?

今天农村表面看起来大家日子都改善了,过的好起来了。但是你可以看到农村的那种精神的空虚,那种社会的空心化,那种整个的被动和麻 木,比晏阳初那个时候可能还更强烈了。

晏阳初当年的平民教育教育,主要内容时帮助农民识字和扫盲。今天,扫盲似乎不是一个什么问题,不识字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是问题是:人们真的就认识那些字了吗?人们就真的有文化了吗?

人们认字是为了理解这个世界。那么人们认识字以后是怎样来理解这个世界的呢?他们又跟这个世界建立了一个怎么样的关系呢?

今天,愚昧依然是一个大问题。愚昧是人心的蒙昧。因为我们的教育,人们无能处理好自己和金钱、自然、他人、世界之间的良好关系。人们跟世界建立的这个联系是扭曲的,导致今天物质化、功利化和道德虚无化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针对中国今天应试教育压抑人格发展,道德沦丧、物 欲横流的景象,我们立人图书馆着重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公民意识。

 

阿信:你们怎么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公民意识?

我们把图书馆作为平台,有意识地在当地开展一些和目前应试 教育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开展作文比赛。我们每一年都会搞作文比赛,2009年刚举行的是第三届,四个分馆加起来参加初赛的学生有六千人左右,其中500多人参加了复赛。

我们的作文比赛比较特别。首先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比如我们出的一个题目:

张三和李四两家的责任田相邻。有一条小河先流经张三家的地,又流经李四家的地。有一天,张三把自己田里的河水截断了,蓄起了一个渔塘。李四的庄稼没有水浇 灌,很快就要枯萎了。他找到张三,让他把小河恢复原来的样子。张三说:河水流经的是我家的地,我在自己的地上建渔塘,这都是我的自由!你没有权利干涉我的事。老实的李四觉得张三说的也有道理,一时间哑口无言。如果你处在李四的位置上:

1)如果你觉得张三的话有道理,你会怎么在现有的状况下解决庄稼缺水的问题?

2)如果你觉得张三的话没道理,你会怎么反驳他?

请以李四的口吻回答上述问题中的一个。可以设想张三对李四的回答,以使得对话完整。也可以设想题目没有给出的其他情况。

 

在参赛手册中我们明确告诉学生立人的作文和应试作文的区别:

第一,要说真话,要有自己真实的思考,要写自己身边的东西。杜绝假话、空话、大话、套话。

第二、出作文题目的时候我们也会引导学生。比如一个题目:描述一段真实的情感经历。我们会提醒学生:在很多时 候你可能有一种很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或者让你心动,或者让你失落,请你真实的记录你的这一次情感的经历。

接着我们会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会出这个题目:让你真实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一件事情有着怎样的反应。真实地表达情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基本 能力,所以你不妨就从写这篇作文开始。我们不要求你写长篇大论。只要是真实的就行。

这一次作文比赛我们出了二十个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也可以20个题目一个都不选,而是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立人开展这个作文比赛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对于不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说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我们一开始就有一套思路。我们以晏阳初为榜样,用教育的力量发展社会团结的力量,启发学生的自觉,训练自治 的能力,培养奉公守法的精神。我们所指的公民——是一个在社会里面,健康正常的人。何谓健康正常呢?对此我们又有一套理解,比如说健康正常有十项指标:

第一、有爱的能力;

第二、身体健康;

第三、有交流的能力;

第四、有学习的能力;

第五、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六、有应对挫折解脱烦恼的能力;

第七、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第八、稳定自洽的价值观;

第九、有自我认知的能力;

第十、能明辨是非善恶,能保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我们立人做些什么呢?

第一,我们通过开展放电影读书会等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开阔眼界和心胸;

第二,我们通过开展远足活动、球类比赛等活动告诉学生不只是读书很重要,身体健康、有丰富的兴趣爱好本身就是很好的;

第三,我们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想象力的科普、科幻、童话故事。我们也会重点推荐一些能够帮助学生在长大后成为国 家有用公民的图书。

第四,我们每个图书馆都会有义工小组和读书会,而且让学生实行民主管理,自己选举,自己定规则,自己去运作。

义工小组的运作是比较成熟的,从日常的借书、还书、打扫卫生,或者组织一些小的活动都是让学生自己来管理。让学生自己拿主意,怎么样 干比较好?怎么样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怎么样发展更多的读者?这些大部分都是义工小组自己在做。

义工小组选出来的组长有可能我们的管理员并不喜欢,但是我们依然让他干,因为是他们自己民主选出来的。如果选出来的组长确实不合格, 也可以罢免。但是罢免是有程序的。不能说你觉得这个人不行,你就不要他了,你要按程序来。所以我们就对学生进行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培训。公民开会应该怎么 开?我们通过让学生管理图书馆把这些东西就贯穿在里面了。

第五,是邀请访问学者去图书馆做演讲和交流。这方面我们做的不是太好。我们请了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清华大学的李楯教授,语文出版社 的编辑朱春玲,中国社科院的王浩博士、中央教科所的程方平教授去第一分馆去做过访问学者;请了中央青年政治学院的王东成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戴莉博士去第 二分馆做过访问学者;我们的理事张守礼去第三分馆做过访问学者;语文出版社的编辑高全军,中国社科院的李娜博士去第四分馆做过访问学者。当然我们还会请其 它的学者去,学者们去影响的是谁?他不仅影响学生,而且还要影响老师。

 

阿信:这个事情开始做的时候,你当时有没有想过,你会亲自下农村?

我们最早的思路是每人都到自己的老家里去做一个 图书馆,当时的想法真的是很简单的。但当我动手做的时候,才发现实际上我是要自己去做的。为什么?因为我发现我们一开始就已经把立人的目标定的很高 了。很多有这个素质的人他不愿意去,没有这个素质的人他去了也没用。

而且我感到如果我自己呆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面,就没有办法去动员别人。所以我想我只能先把自己给动员起来。

我必须要告诉你的是,其实推动我去农村的一个很重要的力量来自于我的妻子。我妻新月是一个很聪明,但也很敏感的女孩子。她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们认识之前她在西安待了三年,我们一起在北京生活了三年,可 是她不喜欢城市里忙碌却空虚、压抑的生活。她力主我们离开北京,在乡村生活。确实,我们在乡村两年多以来的生活,比在北京要好 多了,好得太多了。

你看过我们立人图书馆的博客吗?从200711月以来,我们博客现在已经有572篇文章了。其中有400多篇都是新月写的。这一路以来的酸甜苦辣,坎坷曲折,欢喜落寞,她写了许多文字,也拍了很多照片。你如果有空,可以从头慢慢看看。

 

阿信:那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我最大的困难就是同工从哪里来。有一段时间,我曾 经非常苦恼。

那么,我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想找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人,他能够教别人怎么样去做公民的一个人。那么这个人首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具有公民思想、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的一个人。

中国本身像这样的人就太少太少,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和我们一起来干这样的事情呢?怎么可能加盟一个像我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创办的、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这么一个草根机构呢?他尽可以去做那些轰轰烈烈、具 有伟大意义的事情,收入高、成效快、有面子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素质的人和我同行,我就感觉做 立人图书馆没有意思。因为我们的目标显然不是只做一个简单的图书馆。

那段时间,我常常反问自己:为什么放下税收研究这样有可能推动全国制度性变革的大事不做,跑到乡下来办图书馆?我的目的仅仅是想送一些书给乡下人看吗?乡下人为什么要看书呢?看书以后又能怎么样呢?

如果连我自己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我有什么 资格吸引别人来从事这个工作?我做这个事情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时我再看《晏阳初传》,才发现晏阳初不仅仅是一 位教育家,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作为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决心一生帮助贫苦百姓,发誓一生不升官、不发财,带着老婆孩子生活在河北定县农村,她的两个女儿,群英、华英都是在乡下长大的。由于受他的影响,有40多个 留洋博士和他一样,博士下乡,抛弃荣华富贵,立志帮助中国农民,摆脱愚、穷、弱、私,为建设美好中国努力。晏阳初做平民教育运动很艰难,正如他提到的:好些著名的运动,一年预算就是成千上万。我们苦极了,沿门托钵,入不敷出,但还是干下去。

我很羡慕晏阳初,因为在艰难中,他有信仰支撑他。 《晏阳初传》中说:

工作之余,他会听一些圣歌的唱片,还会唱一些圣歌。晏阳初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是对神满有信心的一个人。

 

书中谈到一个细节:菲律宾乡村建设学院一度出现财务困难,负责人就给晏博士报告说发不出工资来了。晏博士告诉他要耐心的等待。结果第二天就有人捐助了一笔资金。这笔资金并不是晏阳初操作运作的。菲律宾的这个负责人很羞愧。因为他说自己也是一个 基督徒,但在晏博士面前完全显得是一个小信的人,对神的信心真的是太小了。

通过阅读书中这些小小的细节,我慢慢认识到:一个真正信靠上帝的人,能够活出怎样丰盛的生命,能够吸引多少志同道合的人和自己一起同工。

就是在做立人图书馆的过程中,在面临最大困难 的时刻,我成为一个基督徒(信主的具体过程,说来话长,以后有机会再谈吧)。

 

阿信:我一直也在想,当年晏阳初能够动员那么多从美国回来的博士下乡,你觉得现代的知识分子和那个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差距在哪里呢?

LYQ:素质差的太远了。我们把顶尖的人跟顶尖的人比比就知道了。晏阳初那样的人现在根本就没有。所以《校长》杂志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世间再无晏阳初》。没有晏阳初,连晏阳初的同事陈筑山、傅葆琛、冯锐那样的人,今天也没有!这是立人图书馆今天的困境,也是今天整个中国教育 最大的问题。

当我们说到立人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 题是中国找不到合格的立人者。今天,中国知识分子已经变得无比油滑和聪明。不像我们的先哲那样钻死胡同,已经学会钻营和虚伪,把问题推向体制和其他原因,避而不谈身的问题。

但是,任何时代的体制都有的缺点。在晏阳初那个 时代,军阀割据、战乱不断、政府腐败、人民饥寒交迫……但晏阳初他们秉持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德和基督信仰:出淤泥而不染,和而不同,慎独修身,先天下之忧而 忧,做时代的光与盐。

这位美国耶鲁大学博士,举世闻名的国际平民教育之 父,一生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房产,年迈时借住在自己女儿家中。还有蔡元培、张伯苓、马相伯、梅贻琦、陶行知、陈 鹤琴、黄炎培……这些人或两袖清风,或毁家办学,那样的担当、那样的胸襟、那样的情怀,使得那样的时代令人感慨、令人向往。

如今,这些传统到哪里去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有那样的识见与作为者能有几人?我们图书馆有一个专职义工阿信:我现在知道是柳建树明年要去美国读书。一次 我和他讲:你如果读完博士回来,还能回到立人图书馆,我们就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是在真正效法我们的前辈。

 

阿信:巴中晏阳初图书馆的学生里面有人知道晏阳初吗?知道他们的家乡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吗?

LYQ知道晏阳初的人不多。我们在图书馆里有晏阳初生平事迹图片展。学生们看了以后很惊奇:原来我们这个地方出过这么伟大的一个人。我打算下一步和当地学校合作,开设一门校本课程或 地方课程,名字就叫晏阳初与巴中。课程分为三个年级:

初一:晏阳初故乡巴中的历史、人文、地理、环境;

初二:晏阳初的思想、实践和生平事迹;

初三:学习晏阳初先生,做一个世界公民。

 

阿信:我觉得你说的世界公民的问题,也是我去年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当时在写《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的时候我就一直有这样疑虑。比如说你的父母辛苦的把你培养北大毕业,然后你跑到非洲去,你一辈子就和非洲土人生活在一起,一天到晚破破烂烂,也没能去资助家乡。等到你有一天死的时候却柏格理那样变成了那里百姓的救星,那么你家乡的人会怎么看待你呢?

LYQ: 至少在中国,人们不会认为这样的人是一个成功的 人,还可能认为你是个不孝之子,因为你没有光宗耀祖!这个牵扯到中国儒家思想的问题。儒家讲四海之内 皆兄弟,但在这里,四海指的是中华民族这个范围。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家族和血缘基础上的。所以在中国很少有世界性的伟人,而晏阳初恰好就是一个世界性 的伟人。

晏阳初是中国历史上很少有的世界性公民。1947年,晏阳初觉得平民教育运动在中国成功了,可是他不满足,他还要在世界范围内推广。1985年,晏阳初已经92岁, 他在成都校友欢迎会上还说:

治国的哲学八个字,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平天下还要再加上四个字:天下一家’……

现在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还是穷的。我们不揣 冒昧,不分种族,要负起天下一家的使命。所以不仅在中国工作,还要跑到外国,到菲律宾、南美和非洲去工作,因时、因人、因地去做适合其国情的四大教育工 作,去开发第三世界的民力,共享治国的甘苦。

 

阿信:晏阳初真正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他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中华民族的血液里面本来是没有这个东西的。不知你是否认同我的这个看法?

LYQ: 我认同你的这个结论,但是我认为这个不成为障碍。 没有世界公民,没关系!那就从我们开始做吧!如果我是的话,那我们不就又多了一个嘛!你是的话,那就又多了一个!“立人的目标就是做世界公民。

我自己其实也是中国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从小都是 好学生,从所谓的名牌大学毕业,被这个教育体制本身惯出了一身的毛病。虽不至于五谷不分,但也是四体不勤。一直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以为 是和骄傲,总以为自己很聪明,什么事情都能想得清楚,搞得定。

做此工作愈久,愈知道自己的浅薄、虚妄、浮躁;愈知道爱人如己是多么不易;也愈知道要战胜这世界,是多么艰难的事情。

我很喜欢立人图书馆这个工作。我做图书馆,不仅没有后悔,反而是很感恩。这个工作能让我的生活、工作与理想合一,从一种言行不一的危险中摆脱出来。我的前方有一盏明灯,他就是晏阳初。他在92岁高龄时还说自己感觉就像29岁的年轻人一样。他这样激励后学,也鼓舞自己:

我们是躬行实践的人,不是坐而谈,起而不行;我们 是坐而谈,起而行,言必信,行必果。


阿信。2009127日夜

完稿于成都九眼桥锦江边简阳会馆

 



“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


时间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作坊,

最黑暗的时候,星辰也开始绽放光芒


所属主题
阿信微言
阿信微言
阿信,独立学者,私学教师,以研究中国私学教育传统及译介外国传教士传记为治学方向,有一个4岁的女儿,陪伴女儿阅读和成长,在国内开展阿福童经济公民教育。 欢迎来信交流育儿、读书体会。有信必回。[email protected] 公号:阿信微言(ashing1989)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