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7月 2, 2024
spot_img

楚汉之争谁是英雄?

韩非子比刘邦大二十来岁,刘邦二十多岁韩非子才去世,但他俩给人的感觉好像相差好远,此乃历史时代极大变革之影响。他们生活在不仅仅只是政治上大变革的时代,而社会变革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秦之后中国历史感觉分分合合无趣皆因政治,尤其社会变革一直不太大有关。
中国的历史可以秦为界,我们常说先秦时期,一谈到这个时期,就会使人觉得很遥远。但实际上不要说秦,就连汉初很多人都出生并成长于先秦时期,这和秦始皇开创一种完全不同于先秦时期的制度有关,虽然被后世一直模仿,但难以超越。
秦始皇定制固然没错,但更重要的是对后世的影响,生活在秦朝时代聚变的人们,其实他们感受时代变化的能力整体都比较弱,这和农业文明有关,也和先秦时期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有关。比如项羽是楚国的贵族,但绝非楚国顶级豪门贵族,他的骨子里一心帮助楚国复国,而不是当皇帝。
后人多为项羽抱不平,“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成为后世人们抒发情感的一个很好例子,但历史上的项羽只能是悲剧英雄。“彼可取而代之”更像是司马迁的心愿,但可惜项羽的上限只能是西楚霸王,这是先秦时期的观念留下的后遗症。
按说有秦始皇的先例,项羽可以改朝换代当皇帝,但正是因为有秦始皇的例子,反而让项羽更不愿意成为秦始皇这样的人,他不能活成自己讨厌的人。西楚霸王对他来说已经很尊贵,这已经是春秋五霸式的人物,他当皇帝需要脸皮足够厚,至少要超过他骨子里最后的东西。黑厚学认为刘邦的脸皮非常厚,实际上项羽骨子里拥有的东西,刘邦从来就不知何物?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心理清楚,失败乃“时不利”,他不是不知道时代之变,这已经高于同时的人了,但他自己不能随波逐流,他骨子里流淌着的东西无法被更改。这也是司马迁喜欢他的理由,不管有没有秦始皇,我绝不当皇帝。
今天我们讲机会难得,项羽因自己骨子里的东西而让机会一再溜走,哪怕后来他还有可能东山再起的机会,他也不需要,相比以后可能的机会,现在的无颜面对更真实。死亡不仅仅只是保留了他的颜面,而且还有他最后的尊严。
司马迁的遗憾也有可能是项羽为什么不当皇帝呢?哪怕你不当,也应该阻止刘当,鸿门宴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就错过了呢?项羽这个人不论成功多少次,但只要失败一次,人生就算失败;相反,刘邦这个人不管失败多少次,但只要成功一次,人生就可以上位。
项羽硬死也不愿意失去的东西,但对刘邦来说则分文不值。楚汉之争绝非军事和政治上的博弈,更是两种人生的博弈。项羽输得很精彩,刘邦赢得很小人。项羽以死来维护最后的东西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但刘邦不知道这东西为何物?即便知道,他也不曾拥有过,甚至他当了皇帝都不晓得。
楚汉之争的意义绝非一般历史事件可以相比,项羽的失败不是一个人的失败,而是彻底告别一个时代。刘邦的成功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大风起兮云飞扬”亦有小人晚年得志之傲。
历史没有如果,很多时候历史也不一定能帮助后人避免重蹈覆辙,甚至历史会将曾经格格不入的东西沉淀成人世界的凯歌。项羽是不幸的,但也略带几分幸运,大浪淘沙后人们还依然记得他的模样。刘邦是幸运的,不只是当上皇帝,他吊儿郎当的模样也变成为一种潮流,但我们能说这是时代的幸运吗?
历史的长河在塑造造人们的观念,东汉末年群雄四起,秦汉之后第一次合久必分三国鼎立,诸葛亮以“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骂死王朗,实乃要告诉天下唯刘皇叔属于正统,王朗落得个“如此厚颜无知之徒”之名。刘邦和王朗究竟谁的脸皮厚呢?司马迁肯定选刘邦,诸葛亮则选王朗,究竟是史学大咖有格局,还是诸葛亮有智慧呢?
为什么曾经刘邦可以取代秦,而曹魏不可以,其实孙吴都可以,为什么非要天下一定姓刘呢?可见“二十四帝乎”的说服力不够,秦始皇也想万世,但历史告诉人们天下不是姓张、姓王、姓李、姓赵的天下,而是所有人的天下。
天下总要有人治理,刘邦的成功不能仅限于楚汉之争,而还有他能很快调正自己的角色。弱者会在“名不正言不顺”的讨逆中死去,强者却可以重新定义“名正言顺”。刘邦是不是强者暂且不表,但他骨子里没有所谓的“名不正言不顺”,他不像项羽纵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名,但也有束缚他的东西。项羽冲破了就不是项羽,刘邦根本无需顾忌。
我们究竟是选择情愿被一些东西束缚而不改变呢?还是希望原本就不曾有这种东西呢?难道英雄真的可以不问出处吗?刘邦毕竟成功了,但非每一个人可以成为刘邦。
王朗死了,诸葛亮鞠躬尽瘁,但汉室大业终究不再继续,就连晋王朝自己都亲口承认自己接续的是曹魏,而非蜀汉,但晋对自己的合法性也感觉不好意思,结果酿五胡乱华之难。想一想,刘邦真了不起,但也酿下大祸,原来谁都可以当皇帝。


所属主题
老魏讲历史
老魏讲历史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

被讹诈后

力量从哪里来

我生命中两双父亲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