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道协和社区西湾路93号的广州市协和中学,其办学时间可追溯1911年,距今已有113年的悠久历史,是广州为数不多的百年名校之一。
1911年春,美国长老会派幼儿教育专家碧卢夫人(Mrs.Biglow) 和同伴来到广州,9月在西关逢源街巴色会堂内创办一家“慈爱保姆传习所”,按照美国的生活方式培养幼儿。年冬, 她的工作得到当地许多教友的支持,因此又开了一家慈爱幼稚师范学校,自任校长,这就是后来广州市协和中学的前身。
1911年,西关校舍校门
1915年夏天,广东各江潦水暴涨,又遇连天大雨,高要、南海、顺德、新会、三水、鹤山、四会等县,68处堤围崩溃,二百万人痛失家园,位于逢源街的慈爱幼师也被水淹。1916年9月,经碧卢夫人与那夏理女士协商,真光书院(现真光中学)的师范班并入慈爱幼儿师范,慈爱幼儿师范改名为协和女子师范学校,增设小学师范科。“协和”二字,便是取两校“协力同心,和衷共济”之意。
那夏理(Harriet Newell Noyes)
1921年,由美国长老会、同寅会,加拿大长老会、新西兰长老会资助,学校选址广州西村美华岗买地50余亩新建校舍(今协和中学)。1922年,新校舍建成迁入。将西关原校址设为小学部。1924年,实行新学制,按师范规程开设课程及招生。
笔者在协和中学寻访
1931年,中华基督教广东协会加入为本校主办单位之一,重新组织校董会。1932年2月,聘美国密执安州大学硕士廖奉灵任首位华人校长,她筹募经费,扩建校舍,增加设备,重视教学效果,校务迅速发展。
廖奉灵(1903-1994)
1935年,学校遵照教育部关于私人不得办师范学校的规定,改设为普通中学,命校名为私立协和女子中学。招收高中普通科,并获准继续开设幼稚师范班和附属小学。
师范学校大门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学校迁于台山公益埠,继迁澳门。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广州复校,暂借丰宁路女青年会为校址。1947年,始迁回西村原校址复课。有高中普通科和师范科各三个班,初中六个班。
广州女青年会
1944年,学校奉令开办特别师范科。1946年,学校举办了建校35周年庆典。
校庆门口
1952年,广州市将协和中学、美华中学和真光中学、粤秀师范学校一起合并改名为粤秀师范学校(内设幼师部),后改名为广州师范学校(内设幼师部)。195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设立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开始独立建校。
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
1978年,学校已为广州培养了6100多名中小学教师,这批教师,后来成为了广东教育界及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如今在广东中小学现任校长中,300余人都是“协和人”。
协和中学校徽
2001年,学校复名协和中学。 2011年11月13日,广州市协和中学百年校庆活动在广州市协和中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一万五千余名校友和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嘉宾、各兄弟学校领导欢聚一堂,共镶庆典。
校友在协和堂参观
2013年协和中学国际部正式成立,选址校区南侧的碧卢堂,不仅仅是对百年前国际化办学创始人碧卢夫人的致敬,更寄托了新一代协和人对创新办学模式的殷殷期盼。
国际部工作人员
–谢谢您的打赏转发–
(不做传教士、可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