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spot_img

萧三匝:汤因比的是与非010

91.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没有自己的哲学体系,因而不得不尽力掌握一种绝招,即运用外来的希腊哲学思想来表述自身的信仰。12世纪,西方基督教世界接受亚里士多德哲学,有着希腊思想血脉的基督教会进一步得到巩固,从此在西方基督教世界确立起压倒一切的统治地位。基督教会创办和扶植大学,对西方思想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不过,教会文化影响的最大贡献是在美术领域,这一点毫无异议,无需举例说明。P671

匝评:信仰生长在文化环境中,不生长在真空中。

92.为什么文明车轮的下降运动成为推动宗教战车前进的动力,答案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宗教是一种精神活动,而精神进步遵循埃斯库罗斯用两个词表明的“规律”:智慧源于痛苦。P672

匝评:深刻!不经历痛苦,不可能有智慧。

93.基督教与大乘佛教的相似性尤为明显,二者都把上帝奉为自我牺牲的救世主。P672

匝评:太扯了。佛教哪来什么上帝?佛祖只是第一个觉悟的人,只是后来希望觉悟者的老师,哪是什么上帝?佛祖也从来没有宣称自己是上帝。

94.低级宗教本质上是地方性宗教,属于部落或地区性国家的宗教。大一统国家建立后,低级宗教失去了存在的理由,高级宗教或其他宗教得以在大一统国家的广阔地域内争夺信徒。这样,宗教成为关乎个人选择的问题。我们已在本书中反复指出,在罗马帝国,各种宗教一争高下,基督教最终脱颖而出。形形色色的宗教重新同时在同一个地域,目前是全球范围,从事传教活动,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阿契美尼帝国、罗马帝国、贵霜帝国、汉帝国和笈多帝国的宗教史无不表明,各种宗教的传教活动一争长短,不外乎两种结局:要么是某种宗教独占鳌头,要么像中华世界和印度世界那样,相互竞争的宗教达成妥协,并行不悖。这两种结局的差异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大,因为某种宗教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往往是由于吸纳了竞争对手的某些重要元素。在基督教的万神殿中,玛利亚升华为圣母的形象浮现出西布莉和伊西斯的身影,基督的战斗姿态中也可以看出密特拉和太阳神的影子。同样,在宏伟的伊斯兰教神庙里,阿里被神化,意味着遭放逐的“肉身神”悄悄地卷土重来,而伊斯兰教创始人重新把麦加克尔白神庙的“黑石”崇拜神圣化,意味着被禁止的偶像崇拜重新抬头。不过,两种结局的差异关系重大;20世纪西方化世界的追随者不会对自身的前途漠然处之。

究竟会出现哪一种结局呢?过去,犹太教渊源的高级宗教相互敌视,“不容异说”大行其道。倘若印度文明的特质成为主流,“待人宽,人亦待己宽”的原则便会成为金科玉律。在目前的情况下,上述问题的答案取决于高级宗教遇到的对手是谁。

基督教认可并称颂犹太人所顿悟的“神就是爱”,之后却再度接纳了“忌邪的神”这一不调和的犹太观念,其原因何在呢?这种倒退乃是基督教为了赢得与恺撒崇拜你死我活的斗争所付出的代价,基督教为此遭受重大的精神损失。教会战胜恺撒崇拜、恢复和平之后,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强化了耶和华与基督之间不协调的关系。在胜利的时刻,基督教殉道者的不妥协态度转变成基督教迫害者的偏执。对于20世界西方化世界的精神前景而言,早期基督教历史上的这一幕成为不祥的预兆。早期基督教会彻底战胜了利维坦崇拜,邪恶的极权国家的出现却意味着利维坦崇拜死灰复燃。这些极权国家招募现代西方精通组织和机械化的人才,以恶魔般的智巧奴役人类的灵魂和肉体,这种奴役远远超出有史以来最臭名昭著的暴君犯下的滔天罪行。看起来,现代西方化世界有可能重新爆发上帝与恺撒的战争。如果真的爆发这种战争,基督教将再次扮演教会斗士这一道德上光荣而精神上危险的角色。

有鉴于此,20世纪的基督教徒必须估计到这样的可能性,基督教会投身反对恺撒崇拜的第二次战争,也许会使基督教会尚未从第一次倒退到耶和华崇拜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又要再次倒退到耶和华崇拜。然而,只要他们虔诚地相信,基督受难所彰显的“神就是爱”的启示终将感化铁石心肠,就可以满怀信心地展望,在基督教启示使之摆脱耶和华崇拜和恺撒崇拜的政治统一的世界,宗教必将拥有光明的未来。

公元4世纪末叶,胜利的基督教会开始迫害拒绝入教者,异教徒西马库斯(Symmachus)提出抗议,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仅凭一条途径,永远无法开启如此神秘的心灵之窗。”这句话表明异教徒比基督教迫害者更接近基督。博爱是顿悟之母;人类接近唯一真神的途径不可能千篇一律,因为人性本身具有有益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正是上帝造物的显著特征。宗教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神的光辉照耀人的心灵,如果宗教不能忠实反映上帝崇拜者的多样性,就无法实现这个目的。由此可以推断,现有的每一种高级宗教规定的生活方式和上帝观都对应于某种主要的心理类型。在20世纪,人类知识新领域的开拓者正在逐步揭示这些心理类型的特征。倘若高级宗教不能真正满足人类的普遍需求,简直难以想象它们何以在如此漫长的时期内赢得如此多信徒的忠诚。如此看来,现存高级宗教的差异不再成其为阻碍,而是人类心理差异的必然结果。P674-P676

匝评:这些论证是不成立的,原因很多:1.神是忌邪的神,这是神的诫命,十诫已经载之甚明,并不始于基督教,更不始于使徒。2.神不仅是爱,也是公义,离开公义而谈爱就不再是神。3.作者列举的历史上的偶像崇拜和假神崇拜从未绝迹已经证明神的独一性是从未过时的真理。作者怎能保证假神崇拜终将消失?现实中的假神崇拜比比皆是!

95.虽然乔治·艾略特说过,“预言是人犯下的一个最离谱的错误”,我们依然可以颇有把握地预言,这些新宗教从长远来看毫无价值。根据我们勾勒的历史观,现代西方文明存在的一个充足理由在于,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为基督教以及其他三个现存高级宗教提供一个平台,使这些高级宗教的信徒认识到他们的终极价值观和信仰是完全一致的,促使他们共同面对来自死灰复燃的偶像崇拜的挑战,这种新的偶像崇拜体现为一种尤为堕落的形态,即人类共同的自我崇拜。P676-P677

匝评:这纯属一厢情愿的臆想,因为佛教基本教义就是崇拜人自己而非神,有神论与无神论怎么可能有共同语言?认为世界现存的4个大宗教都是高级宗教本身就是愚蠢的。

96.从建立伊始直到最近,基督教会的领袖几乎是一意孤行地与教会的奠基者唱反调,他们擅自认可犹太人的滥用教职和伪善、希腊人的多神教和偶像崇拜,以及罗马人遗留下来的从法律上维护特权阶层的思想。其他的高级宗教往往也受到类似的指责。

维多利亚时代一位机智的主教说过一句双关语,或许可以解释、当然不是原谅教会的种种失败。当被问及为什么神职人员总是显得十分愚蠢时,这位主教回答道:“你还能指望什么呢?我们只能从俗人当中招收教士。”教会并非由圣徒组成,而是由罪人组成的。如同学校一样,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教会,不可能大大超前于其生存和活动的社会。当然,质疑者可以重提一个指责,无礼地答复这位维多利亚时代的主教:教会挑选的是俗人当中的糟粕而不是精华。P677

匝评:主教的回答显出谦卑,而汤因比的追问凸显的是偏见和狂妄。难道汤因比推崇的那些属灵伟人(如大格列高利)也是糟粕吗?

97.鉴于基督教之后的西方文明发源于17世纪之后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基督教会有理由对现世主义的传播和新异教的重新抬头忧心忡忡,但错误地把宗教信仰与正在过时的社会制度等同起来。于是,基督教会无望地从思想上顽固抵制“自由主义”、“现代主义”、“科学”的谬误,鲁莽地表现出政治复古主义的姿态,广泛支持封建主义、君主政体、贵族政治、“资本主义”以及“旧制度”,逐步成为政治反动派的同盟者,有时甚至沦为后者的工具,像常见的敌视“革命”的分子一样,这些政治反动派是反基督教的。因此,现代基督教的政治记录是不光彩的。在19世纪,基督教会与君主主义和贵族政治结盟,公然抨击自由民主主义。到20世纪,它又与自由民主主义结盟,声讨极权主义。自法国大革命以后,基督教会似乎(始终)在政治上落后于时代。当然,这正是MKS主义者批判现代基督教的出发点。基督教徒对此或许会作出这样的回答:当文明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有如加大拉的猪群飞快地冲下山崖,教会的责任就是站在猪群的后面,把尽可能多的猪群引回到山坡上。P677-P678

匝评:汤因比在此思维相当混乱,这不正证明基督教的光彩历史吗?难道自由民主主义不该受约束、极权主义不该被声讨吗?基督教对它们的反对难道体现的不是爱吗?

98.我们已经指出,现有的四个高级宗教在发展初期都曾遭遇古代理性主义,在这一次碰撞中,高级宗教无一例外地向理性主义妥协。这些高级宗教诞生之初,无力抵御、甚至无法忽视既定的世俗哲学,正是由于与世俗哲学达成和解,高级宗教的正统神学才日渐成熟,因为世俗哲学思想决定了教会所处社会中有教养的少数人的思想倾向。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神学用希腊哲学的术语来阐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印度教神学是用印度哲学术语来阐述印度教教义。大乘佛教原本就是印度哲学的一个流派,在转变成为宗教的同时,仍旧不失为一种哲学体系。

然而,宗教与理性主义的这次碰撞并非双方的第一次遭遇,世俗哲学曾经是生机勃勃的思想运动,在新兴高级宗教不得不予以重视之前,就已经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在世俗哲学堪与现代西方科学的成长时期相比的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青年时代,希腊哲学和印度哲学就已经遭遇原始人留给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的异教。P679

99.高级宗教的本质不在于作为宗教附属物的宗教仪式。高级宗教有一个区别于原始宗教的新特征,那就是信仰的基础在于忠贞不渝地恪守先知获得的个人启示。像哲学家的命题一样,先知的预言是事实的陈述,这就涉及一个“真伪”的问题。于是,真理问题成为思想领域争论不休的焦点。今后这个问题上有两个独立的权威,先知的启示和哲学家的理智,双方都宣称对整个理智活动领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如此一来,“理性”与“启示”无法像过去“理性”与“仪式”和睦相处那样相互宽容。世间有两种“真理”,双方都声称是不容置疑、至高无上的,进而彼此争执不下。这种令人痛苦的新情况只能有两种结局,要么并存的两个真理化身达成妥协,要么两者一决胜负,直到一方彻底承认失败。

希腊哲学和印度哲学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印度教启示相碰撞,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哲学默认不再对宗教启示展开理性批判,作为交换,哲学得以用智者派的语言重新阐释先知的预言。P680

匝评:“先知的启示和哲学家的理智,双方都宣称对整个理智活动领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话根本不通,正如前半句所说,先知诉诸的根本不是理智,而是启示,启示与理智是两回事。“哲学默认不再对宗教启示展开理性批判,作为交换,哲学得以用智者派的语言重新阐释先知的预言。”这也不现实。

100.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人们必须认识到,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真理”与先知的“真理”不是一回事,双方所说的“真理”同音异义,实际上是用同一个词表示的两类不同知识。P681

匝评:这是对的。


所属主题
匝说
匝说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