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相处,离不开约,如约定、约会、签约、违约、邀约、赴约、盟约、契约等,信任感和安全感是通过约来实现的。比如,婚约可以给婚姻以安全感,但由于人是虚谎的,很容易毁约,所以从人而来的安全感随时会被打破。因此,我们需要与真实可信的那位来签一份永远的约,这份永远的约可以带给我们真正的信心和平安。
我们人带着恶的本性出生,通过努力、教育和法律无法改变我们的本性。小孩子看起来特别可爱,我们就错误地认为孩子本来就是善良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们越来越发现每个人心里都隐藏着罪,只是因为年龄还小,环境还不具备,所以没有显露出来。一旦环境具备或条件成熟,这些罪就会显露出来。
那么人是如何有了罪呢?是谁把罪放进了我们心里?什么时候放进去的?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是关于大连理工大学一名25岁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的事件。当我们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从心里感到非常惋惜,非常悲痛。25岁这么好的年龄,本来他的人生有很多的可能性,可以拥有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未来……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如果他还活着”的基础之上。
到底是什么让他毅然选择了这条不归路?是谁让他头也不回地走向如此之极端?绝不是随随便便决定的,他一定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从他在网络上留下的遗书里,能够找到一些线索。乍看这篇文字的时候,如果这不是一封遗书的话,我们会觉得这个学生很幽默,还有些诙谐,字里行间也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看起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小伙子。但是内里却隐藏着一些很容易被忽视的蛛丝马迹,这也成了我们找出幕后真凶的唯一线索。
不得不说他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在今年寒假的时候,他被疫情困在家里,没有很好地更新实验数据。及至开学后,在宿舍隔离时开了线上组会,把实验数据给导师看了以后,导师“平静地表达了我的数据都没意义的评论”。这时他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自己与自己对起话来。
“啊?什么?我照着文献做的啊?不是你给的建议吗?”
“好吧,是我不对,我太笨了,不懂得自己思考。”
“行吧,过去一年做的一切推翻重新。”
随着对话不断进行下去,我们会发现这个对话最终把他引向一个方向。一开始只是抱怨实验设备老化,实验数据不稳定,这种抱怨是一般人都有过的。但再往后就在不知不觉之间,把问题的矛头指向了自己。
“不对啦!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
“我……我哪出问题了?”
“你少玩点游戏,少刷些视频还会这样吗?”
“可……可我确实尽力了啊?”
“那就是你笨,懒,没用。这二十几年家里人给你这么多关怀,结果养出了一个废物出来。”
这时对话已经开始触及人格了,认知也出现了严重的歪曲,后面会进一步瓦解他最后的防线。
“那……咋办?”
“你这样下去肯定延毕了,真丢人,几百万研究生,不缺你这么一个废物,去死吧。”
“那好吧。”
最终,他里面的声音成功地说服了他——“去死吧。”
而这种场景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是偶然,而是“这样无聊的小剧场我居然能自己演好几回”。
表面上看他是在自己与自己对话,但是分明有一种无形力量在牵引着他,使他的思考往一个方向流失——就是死亡。到底是谁在牵引他呢?
这个世界上有邪灵的存在。邪灵并不是电影里张牙舞爪、青面獠牙,人人见而生畏的形象;而是你心里那个温柔体贴,为你着想,帮你解脱的声音。邪灵通过人的想法来做工,通过细微的心理活动,一步步把人们引向死亡。
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
—-约翰福音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