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5 11 月, 2024
spot_img

林世钰 | 未来的主人翁:与罗大佑有关的青春记忆

林世钰 | 未来的主人翁:与罗大佑有关的青春记忆


罗大佑开腔一唱“你走过林立的高楼大厦穿过那些拥挤的”,我突然感觉五雷轰顶,连日以来混沌的脑袋顿时清明了许多,眼泪簌簌下落。

四十年倏然而过!唱歌的人老了,听歌的也不年轻了。这首创作于1983年的中文老歌,此刻回荡在一个英语国家的冬夜里,有种错位的奇异之美。

砂锅里,排骨海带汤热烈地翻滚着,我的心也在沸腾。

从视频上看,罗大佑老了,头发斑白,在城市的天台上随风飘扬。还是那股拽拽的劲,但历经岁月的淘洗后,比年轻时更有味道了。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时空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远模糊的水平线
我们不要一个一个越来越近沉默的春天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我们不要被你们忘怀变成钥匙儿童
 
我们需要阳光青草泥土开阔的蓝天
我们不要红色的污泥塑成红色的梦魇
 
在身后的滚滚车流中,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在坚硬的水泥地上,罗大佑声嘶力竭地喊,一如当年。
 
他唱一句“不要”,我的心就狂跳一次。是的,不要!不要!不要!
 
猛然惊觉,四十年过去,罗大佑当年所有的预言都应验了,而且,他预言的一切放之四海而皆准。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整个世界朝着物质文明和科技文明的方向狂奔,灵魂跟得很吃力。最后,人们干脆把灵魂扔掉,背着沉重的肉体上路了。“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今生的骄傲”三个魔鬼如影相随。
 
于是,口袋充实的人越来越多,脑袋丰盈的人却越来越少,人群中偶尔邂逅一个,都惊喜到不行。
 
最可怜的是未来的主人翁。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科技发明变成电脑儿童,天天捧着电子产品,远离阳光青草泥土。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品尝过春天杜鹃花甜丝丝的味道,没有体会过秋天的稻田里泥鳅滑过脚底的感觉,没有见过冬天大雪覆盖的竹林有多好看。他们被冰冷生硬的教育体系桎梏了活跃的思维,成为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批量生产,一代又一代。
 
这些未来的主人翁,很多没有拥有过真正的童年,没有品尝过天真的快乐,就长成了心思重重的小大人。有的孩子抑郁,有的孩子跳楼,有的孩子用硫酸泼熊,有的孩子手刃亲妈。有些孩子长大后看似成功,但是内心迷茫,随波逐流,不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他们也被红色的污泥涂抹,泥塑成一个个红色的梦魇。他们很少有机会接受爱的教育和美的教育,相反,脑子被塞进了成人世界的各种主义和思想。当我知道侄子的“道德和法治”课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内容时,内心满了悲凉。

我由此想到了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那代人,为什么他们中很多人老了以后没有变成慈眉善目的老人,而是一脸凶相?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是仇恨教育,后来又经历了“反佑”、“文鸽”等政治运动,很多人到老依旧用“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阶级斗争思维为人处世,一肚子苦毒,表现出来就是一脸戾气。
 
“未来的主人翁”生活的时代,一如罗大佑另一首歌“现象七十二变”所唱:

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
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
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罗大佑这张“未来的主人翁”专辑发行于1983年,里面最有名的三首歌是 “亚细亚的孤儿”、“现象七十二变”和“未来的主人翁”。有人说,它代表了过去的沉重,现在的焦虑和未来的悲凉。
专辑发行的那一年,我还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山村读小学。村里没有图书馆,没有书店,没有电视,只有一个半废弃的电影院,以及每天两趟通往县城的汽车,我们称之为班车。我压根不知道这些歌曲已经在离我家乡不算太远的一个小岛上风靡。
我第一次听到“未来的主人翁”时,已经是11年后的1994年了。那年夏天,读大二的我到北京旅行。在东单一家音像店里,我听到一个破锣嗓子拼命喊“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当时心想,谁的嗓音这么难听却又这么扎心。问了音像店老板,他说是“罗大佑”。
我第一次看到了专辑上罗大佑的样子,一袭黑衣,戴着黑色墨镜,一副睥睨天下的样子。当时的我也是一个清高的女孩,故而对这股劲感到亲切,于是买下这张专辑。同时还买了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何勇的“垃圾场”和黑豹乐队的“黑豹”。
说实在的,当时对这张专辑并无特别的感觉,觉得有点粗糙,只是一种情绪的渲泄。与之相比,我更喜欢罗大佑后来的“爱的言”、“你的样子”、恋曲系列等情感细腻的歌曲。读大学那几年,我最喜欢的歌手就是罗大佑和老狼,几乎收齐了他们所有的专辑。
林世钰 | 未来的主人翁:与罗大佑有关的青春记忆
“未来的主人翁”专辑
当时很流行walkman播放器, 我也买了一个。每天傍晚,一边听着歌,一边行走在湖湖的满天霞光中。毕业时,我舍不得把这些专辑扔掉,寄回家乡。后来可能被母亲收拾家里时扔掉了,回家时再也没见到。青春时代的记忆顿时残缺了一块,让我怅惋不已。
2008年,罗大佑和李宗盛、张震岳、周华健成立了“纵贯线”乐队。两年后,他们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演唱会,我一个人购票前往。忘了他们具体唱什么了,只记得几个年纪不小的老男人在台上又蹦又跳,忽而说笑,忽而开唱,歌声忽而温柔,忽而激烈。一开始我很担心,“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但去了之后发现,四个廉颇排排站,不但能饭,而且食量大如牛呢。
林世钰 | 未来的主人翁:与罗大佑有关的青春记忆
四个廉颇排排站
演唱会结束后,从工体出来,夜风温柔,空气里弥漫着槐花的清香,有一种青春期特有的惆怅,甜蜜而感伤。我在路边等了许久,才打到一辆回家的出租车。到家后,发现5岁的闺女抱着一本画册合衣睡着了,她爸在旁边打着甜蜜的呼。
那是当妈后第一次全然忘了自己作为母亲和妻子的角色,回归完全的自我,内心非常愉悦。此后又一个人去听了许巍和老狼的音乐会。三场音乐会听完后,似乎漫长的青春期结束了,于是卷起青春,把酒花束之高阁,转身成为一个可以忍受柴米油盐的妻子和母亲。
1996年,大学毕业的那个夏天,校园里天天放着小虎队的“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和罗大佑的“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不管在校园哪个角落,这两首歌总是像水一样漫过,让人忧伤不已。
一天傍晚,一个外系男生把我叫到了湖边,说要送给我一份礼物。我打开一看,是一张罗大佑的专辑“之乎者也”,里面有我喜欢的“光阴的故事”。我内心暗喜,但是唯恐他喜欢上我,于是违心地说:我觉得还是老狼的歌好听。男生表情有点失落,但还勉强笑着。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校园里的广播一遍遍地播放“光阴的故事”。我们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往教室的方向走。
一周后,我们毕业离校,各奔东西。25年过去,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在光阴里,一些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似乎是从2010年开始,我才慢慢体会到罗大佑一些歌曲背后的深刻之处,原来它指向的是这个时代的痛处。于是,再听他的歌曲时,有了很不一样的感觉。
那一年,我去泰国旅行,其中一个项目是去看泰国美斯乐的孤军后裔博物馆。当我看到泰国有这么一群长得和我一样、讲着流利普通话的中国同胞时,惊呆了。
印象最深的是,一圈破烂房子的中央,是一个散发着臭气的池塘。一个居民告诉我,以前他们住在这里时,经常停水停电,生活非常艰辛。2004年,这里建成了一个博物馆。
林世钰 | 未来的主人翁:与罗大佑有关的青春记忆
泰国美斯乐的泰北孤军博物馆。(图片来自网络)
导游介绍了他们的来历:1949年中国政权更迭后,一部分当年抗日的中国远征军留在了东南亚,试图力挽狂澜,终无果。最后,一部分人回到台湾,一部分官兵及家眷留在泰缅边境,成为泰北孤军。统辖权归于泰国政府,被称为“国民党中国军队难民”。部分孤军因协助泰国政府出征而获得居留权,其余无力作战的老兵只能获得难民证。目前第三代仍以难民的身份居住于此。由于发展受限于泰北山区,融入主流社会仍有阻碍,孤军后裔生活艰辛却无法获得帮助,因此用功念书、回台湾发展是他们最稳当的坦途之一。
导游还告诉我,1990年,由朱延平执导的电影《异域》在台湾热播,它呈现了泰北孤军后裔的悲惨处境。其中插曲就是罗大佑演唱的“亚细亚的孤儿”。电影与歌在当时的台湾极为卖座,引起了大家对孤军后裔的关心。
此前我看过关于滇缅远征军的书,但并不知道他们后裔的现状。这段被正史遮蔽的历史让我大吃一惊。回到北京后,我想查一些关于泰北孤军的资料,但发现内容寥寥。后来几乎忘了这件事。
这两天,由于被“未来的主人翁”激荡了一下,我又开始捡起当年的好奇心,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信息。
泰北孤军后裔但的身份认可一直是个问题。2008年7月3日,求助无门的孤军四百余名子弟前往台湾中正纪念堂前的广场集结,齐唱《亚细亚的孤儿》,哭诉自己的不幸境遇,引发社会瞩目和同情。台湾地区官员当夜出面,承诺将修订相关法规,成全1999年5月21日以后入境之孤军子弟取得合法身份,并享有一般国民权益。次年,孤军后代正式取得合法居留身份
实际上,罗大佑创作《亚细亚的孤儿》和孤军没有关系。他后来在一次访谈中说,《亚细亚的孤儿》的灵感来自《生活》周刊刊登的美联社摄影师黄幼公拍摄的一位被汽油弹烧伤、惊惶裸奔的越南小女孩潘金福的照片。当时这首歌的副标题是“红色的梦魇,致中南半岛难民”。尽管如此,但“亚细亚的孤儿”的称谓用在那些无法回家的中国远征军后代的身上,再适合不过了。当然,有人把“亚细亚的孤儿”解读为一个孤独的岛屿,在此就不方便多说了。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每次,这段旋律一升起,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一片莽莽苍苍、瘴气弥漫的原始丛林。
林世钰 | 未来的主人翁:与罗大佑有关的青春记忆
黄幼公拍摄的《战火中的女孩》。(图片来自网络)
林世钰 | 未来的主人翁:与罗大佑有关的青春记忆
为什么罗大佑的一些歌曲有刀刃般的锋利,这也许和他早年做过医师有很大关系。
1980年从医学院毕业后,罗大佑成了一名医师。也就是在那一年,台湾“美丽岛事件”发起人的女儿被送进医院,那天正好是罗大佑值班。他走进病房,不经意将一枚刺针放入怀中。这枚针刺痛了他,他开始考虑从医学工作中剥离出来,用音乐这把“手术刀”去解剖社会。
此期间,他出了《之乎者也》、《未来的主人翁》、《家》三张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专辑,但却难以发行。后来的《鹿港小镇》有很多高度皿感瓷,改了又改,最后才得以出来。
当时台湾的社会氛围是什么样呢?据台湾作家廖信忠回忆,80年代初,台湾小学教育的课程还保留着“保密防谍”教材。教材里面有许多小故事,不外乎受不了美色诱惑、食物诱惑或金钱诱惑就出卖了机密和情报等。小朋友哪懂得那么多大人的世界啊!只有每次在保密防谍的演讲比赛上,最后总是要加一句“小心匪谍(音拉长),就在你身边(加重语气)”,然后再重复一次。
1987年解严后,罗大佑的音乐才华喷薄而出。《爱人同志》、《告别的年代》、《闪亮的日子》、《皇后大道东》等专辑相继问世,让人看到一个深情又犀利的罗大佑。
今天,我一边听台湾公视2016年对罗大佑的访谈,一边写这篇文章。想到他曾经历的这一切,是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不禁笑了——历史总是如此惊人地相似!
看罗大佑最近在城市天台上的演出,虽然他两鬓斑白,但依然有少年的清新和活力。真的看不出来,他出生于1954年,今年已经67岁了。
出道几十年来,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罗大佑始终带着自己对社会的独特思考,对音乐的别样理解,写出一首又一首动人的歌谣。歌里有棱角,但你能感受到温情。
在流水一样的光阴中,他慢慢变老,成为无数人生命中一把温暖的老骨头,一煲热乎乎的汤。

林世钰 | 未来的主人翁:与罗大佑有关的青春记忆



——End——


作者简介】:林世钰,媒体人,作家。曾出版《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美丽与哀愁:一个中国媒体人眼中的美国日常》《潮平两岸阔:15位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实录》等书籍。其中《烟雨任平生》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9年度十大中文好书(非虚构类)”。喜欢旅行、摄影、收集民间手工艺品。


所属主题
一苇杭之渡彼岸
一苇杭之渡彼岸
用媒体人的眼光观察美国社会,用妈妈的心肠分享教育心得,用旅行者的心情体验旅途趣味。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