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根基成长教育”(ID:Rootedu),作者马睿欣,听说疫情已经影响到你吃饭的问题……
编者语:受疫情的影响,除了不能出门,还不能出去吃饭。对于有的人来说,这可能不是大问题;但对习惯了外食的上班族来说,准备一日三餐,可能比上一天班还痛苦。看来,真如睿欣老师所说,厨房是一所品格研究所,它熬炼我们的耐性、勤奋、谦卑、接纳、等待……
本文摘自《理家理心》
马睿欣/文
我在厨房里,天天学着接纳我所爱的家人,和我所处的环境。
很多谈婚姻的书和演讲都专注于沟通的艺术,认为夫妻不和最大的关键在于不会沟通。但我从接触到的破碎婚姻中,发现无法彼此接纳是最根本的问题。
许多夫妻学会沟通之后,对彼此的个性、原生家庭、想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然而头脑上的认知虽重要,明白之后,若无法在现实中接纳因伤痕带来的软弱,或成长环境塑造的个性,婚姻仍然会颠簸动荡,甚至走不下去。
厨房,训练我们从最基本的接纳开始,迎向不同的胃口,不同的饮食习惯,去接受后面讲述的漫长故事。
我的先生像极了公公,是标准的北京人,在台湾长大,来美国十余年。
我的婆婆是典型的客家人,在台湾生活了大半辈子,晚年才来美国定居。
我的三个小孩都是美国人,拥有视汉堡比萨为珍品的洋胃口。
我自幼离台,分别在拉丁美洲和北美国家居住,生活在海外的时间比家乡的年日多很多。
我们一家六口的成长背景不同,使我们喜爱不同的食物,厌恶不同的食物,习惯不同的烹调方式。
在草莓季节来临时,我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围着餐桌上一大盆草莓欢呼, 先生却皱着眉说:“草莓是吃了会恶心的水果。”在美国超市鸡肉大减价时,我和孩子们啃着鲜嫩的鸡腿,婆婆却对洋鸡松软的肉质不敢领教。
只有当一个长时间守着厨房的女人,把这些不同收纳进心里,还要费心思学着琢磨着,在很多的错误中抓出最大公倍数,家庭和睦的气氛才可以由此散发。
除了胃口,厨房里的情绪也很活生生。重复的烹煮辛劳,重复的清理辛劳,都在询问我们:“今天,能否再张开双臂去接纳家人不同的情绪表达?”
辛苦整天下来,一句挑剔的话,一张臭脸,一个不屑的动作,流进厨房里忙碌的生活中,都会深深地影响我们,很多家庭主妇特别有此体会。很多妻子母亲第一个罢工的地方就是厨房,原因也在此。
在厨房里,我们操练着对家人情绪的接纳,用恒久的重复的行动向我们的家人宣告内心的接纳,无论他们是喜、是怒、是哀、是乐。
推荐订阅:
马睿欣视频课程《理家理心》
和睿欣老师一起学习:
做家务、学习时间管理、整理女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