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公号:静默溪水旁 就可以关注了 欢迎留言分享到朋友圈
文 | 赵贺威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是有一些担心的,同时因着我的公众号较少为人所知,所以这担心也是出于多余的,然而写文章自己认真雕琢是一方面,同时对于阅读者负责是重要的,所以我一直觉得写文章如同打磨一块石头。
倘若今天的这块石头没有打磨的圆滑,有一些观点是不妥的,还望大家不吝指正。
1
在基督徒中有一个很怪的现象,这现象以我目前的经历来说,农村的亲人之间相对少一些,我倒觉得在神学院多一些,这种现象就是因为观点的不同而彼此失去和睦。
更为甚之的是我们经过一系列神学培训的人,面对没有基督教信仰的人,甚至稍微有否定我们信仰的,我们就异常的敏感,敏感到失去了自己本身的理智,而变得愤怒了。
某神学院曾经邀请过佛教徒来学校演讲,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简直亵渎了圣殿,然而,如果我们问,邀请基督徒去佛教演讲可不可以,好像变得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了。
支持我们的理由是,我们信的是独一的真神,是对的,在这里我不否认,然而,对于佛教徒而言,他们一直接受的信息,你怎么可能让他一下子就信奉你的绝对真理呢?
况且这绝对的真理的领会是未建立在双方沟通的基础上,也可以说我们就未曾和佛教徒有友谊的存在,在这里,你不能说我们怎么可以和佛教徒成为朋友,我想问的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为朋友,抛却各自信仰的不同,我们为什么不能求同存异的来建立可以沟通的平台?
倘若我们认为因为探讨了一些问题,导致自己的信仰变得污秽,我只能说这样的信心是何等的肤浅,它还只是你外表的装饰,没有成为你灵魂的脊梁。
关于不同的问题,比如教义的问题,我们可以暂时搁置下来,搁置不等于抛弃否定自己本身的信仰。
对于相同的问题,比如基督教的怜悯,佛教的慈悲,比如共同的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担当,我们是可以共同探讨下去的。
2
真理是越辨越明的,真光是要叫人看见的,真理是需要行出来的。
倘若我们想让别人接受福音,让处于黑暗之中的人接受光芒。我们需要有马其顿人呼唤保罗的心智,请你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有没有愿意到别人那里去的决心和看见呢?是不是还未迈步,就举着自义的大棒敲碎了彼此之间的桥梁?
有一位台湾的牧师的观点我比较认同:
倘若你想让别人理解你,至少你要以别人理解了的符号和解释让别人来理解你,保罗说的更清楚,向什么人我就做什么人。
在这里我的意见是向什么人就做什么人,不是否定自己的信仰,让自己变成一个异教徒,而是你需要站在他那个软弱又被蒙蔽了的地步来和他沟通。
而我们在传福音的时候,许多时候,第一动力不是基于对人之为罪人的怜悯和体贴,而是直接的一股脑的倾倒自己的福音观,无非就是信主上天堂,不信主下地狱,这样简单又暴力的事实呈现,简直让接受者难以接受。
这种难受,让没有接受福音的人,没有从我们身上看到基督教耶稣基督的温柔,反而他们会觉得我们在咒诅他们的灵魂。
在传福音这件事上,不要过于生硬的把别人生死的结局指出来,先去关心他眼前切实的需要,一个处于寒冷罪恶之中的人,你不能直白的对他说,你赶紧信主吧,否则你要下地狱,你需要做的是先让他温暖起来,先让他从你身上看到一些光。
基督教的本质是关怀拯救人的灵魂,而不是简单的仅仅给人的灵魂去定性。
举个例子,对于老人,你需要做的不是指责他,你时日不多了,赶紧信主吧,别死了以后上不了天堂,我们需要做的是经常陪伴他们,陪他们去公园散散步,说说话。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老人需要的不是你像一个法官宣判式的传福音,他们需要的是陪伴式的福音的爱。
3
耶稣基督深入到人群之中,亲自用他的手摸瞎子的眼,拉他们起来,他为拉撒路流泪,他使众人感受到他的温度,他的力量,他使多马亲自摸他的钉痕,而不是直接的批评多马的软弱,同时他也温柔的看彼得的三次不认主的跌倒。
基督的一生,给我们立了清晰的榜样,正如他说的,你且去行吧!
倘若别人从我们身上看到好撒玛利亚人的爱,他就会对我们个人有好感,在长时间的相处中,就会对我们的信仰有好感,这是冰雪融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同时也是有意义的,认识到这一个层面,也就水到渠成的迎接春风拂面的到来。
福音之光的体现不是通过言语的宣判,也不是自以为自己掌握了得救之法,就可以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加以指责,甚至将别人视为敌人和属于魔鬼者。
在人类没有堕落之前,我们需要记得,人被造,首先有的是神的形象,人堕落以后,才被罪辖制。
我们的爱是唤醒人里面神的形象的力量,
我们的敌对和轻视以及偏激是加深我们之间裂痕和误解的城墙,
盼望我们每一位主内亲人都能够有所理解,神与我们同在,以马内利。
静默溪水旁
分享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所亮光,可以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望指正劝勉。
订阅
微信搜索:静默溪水旁,即可关注,可查看往期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