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想过看一位银行家的自传会常常看的热泪盈眶。
尤努斯并不陌生,十多年前看到他的格莱珉银行介绍,已经是非常感动及佩服。但我没有想到,他已经走的这么远,想的这么多。
格莱珉银行会贷款给乞丐。免息,零利率,“贷款期限可以很长,分期还款数额可以很小。例如,为了买被子、蚊帐,或是一把雨伞而借的贷款,许多贷款者可以每星期只还两塔卡(3.4美分)。”并且,不要求成员们放弃乞讨。
这家银行已经不止于鼓励“自雇”创业,它为它的客户们还想到了医疗保险、教育金、养老、住房…..民主实践。格莱珉银行的许多客户人生第一次拥有了银行卡,也第一次组织起来去投票,成为孟加拉一个不容被政客忽视的群体。
尤努斯教授看好互联网的发展,相信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提升“对于所有劣势群体、没有发言权的群体和少数人的群体来说,这是特别令人激动的。”垄断信息的瓦解会释放每一个人的创造性和生产力,领导层无法再操纵信息,国境上的高墙将会消失,贫穷将会进入博物馆。
如果在别的地方看到此类“世界大同”的理想,我会认为太过于空想。但尤努斯教授说出来,我竟然觉得这可能会是真的,因为他是一个特别实际的人。实际到他为贷款者定的“脱贫”指标,其可操作性恐怕远高于政府耗费人力物力设计出来的达标指标:“1.有一个有锡顶的房子;2.家里所有的成员都有床或吊床;3.能得到安全的饮用水;4.有卫生的公共厕所;5.所有学龄儿童都在上学;6.过冬有足够的御寒衣物;7.有蚊帐;8.有一个家庭菜园;9.不短缺食物,甚至在一个很困难的年头的最困难时期也不短缺;1.家里所有的成年成员有足够的挣收入的机会。”
他不与世界银行合作,认为如果世界银行的首要目标是与世界贫困做斗争,那么就应该搬到达卡来,“被人类的苦难与赤贫所围绕。设身处地于问题之中,银行的官员们或许能够更迅速更现实地解决问题。”
我觉得格莱珉银行所做的事情,和阅读推广公益机构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我们的服务对象身处阅读赤贫中,却不知如何改变。
不要浪费时间去教给人们新的技能(包括阅读技能),而是努力去最大限度地鼓励他们探究自己的潜力(包括阅读能力)。
尤努斯教授反对扶贫强加培训规划。”仅为此类培训,就在全世界兴起了一个庞大的行业“,培训除了浪费扶贫款效率低下几乎没有任何作用。穷人并不是缺乏技能而所以穷,是无力控制资本,没有继承任何资本或贷款才会受穷的。所以他坚信”借贷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反思阅读圈里各种火热的培训,专家们能解决受助者不读书的问题吗?花费巨大的培训,与鼓励自觉的阅读,哪一个更有效?
并不是他放弃美国舒适的生活,去住在未完工的楼里,恳求贫穷的妇女们向他贷款的高尚事迹感动了我。情怀有时只能感动自己。但是听到那些被格莱珉银行改变的一个个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们的故事,我象她们一样,忍不住蒙上双眼,不想让人看到眼泪。
1997年小额贷款峰会上,贝拉.阿布坦格说:”绝不要,绝不要,绝不要低估我们今天在这儿所做的事情的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无论这一穿越有多么陡峭,无论这一速度多么让人灰心,我都要求你们,决不要妥协、决不要放弃。”
阿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