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李斐章先生简述

一、李斐章简述


斐章,是他的字,而正文,是他的名。李斐章被称为阿卯第一位从省外神学院毕业的人(武汉华中协和神学院,循道公会主办),也是阿卯在民国时期被按立为牧师人之一(关于李斐章,详细可见《从石门坎走来的苗族先辈们》一书)。


1904年,李斐章出生于贵州威宁一个阿卯家庭。长大后的他,正好入石门坎教会小学读书。他学习刻苦,深得老师及父母爱戴。小学毕业后,他作为“资助生”之一,被安排入昭通宣道中学读书。1926年中学毕业后回到石门坎当老师并结婚生子。当时各个联区的教会负责人都是实行“委任制”,故而时常因为服侍的原因而不得不搬来搬去。再者,教会给予的工资微薄,难以维持一家之生活,不论学校的老师,还是在教会内任职的传道人,都需要自行种地或做其他工作来维持基本的生活。李斐章也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一名教会人士,妻儿、父母也需要赡养。


1931年,李斐章前往武汉华中协和神学院学习神学,以预备作为神职人员,服务于教会。1934年,李斐章从学校毕业,即返回家乡。他的好友兼同工王正科这样说:民国十九年,石川分教区长王树德君,又派李君往武昌华中神学院肄业,研究经书三年,于去年七月廿三日毕业抵石……李君乃我之好友,希望转西南教区,引领各同胞荣耀天父……(王正科:《天生桥循道公会佳况》,载《通问报》1935年1622期,9页)


从神学院毕业后,他分别受教会安排在不同地方服侍。20世纪40年代,他积极参与乡村教会的建设,在威宁黑土河乡爱华山从事乡村教会工作。1946年他被教会派往金陵神学院学习,一年后入金陵大学农学院进修。大概就在此时,他写下了一篇介绍家乡民族与教会情况的文章——《滇黔花苗教会概况》,1948年发表在金陵神学院主办的《乡村教会》一卷三期(6-11页)上。该文详细描述了阿卯的历史以及基督jiao进入阿卯社区后带来的改变等。


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滇黔花苗jiso会概况一文》分为两大点对阿卯进行介绍。第一“社会情形”,第二“教会情形”。以下简单介绍第一部分。

“社会情形”主要叙述了未接触福音前的阿卯“民族史略”、“人口”、“教育”、“宗jiso”、“文化”、“交通情形”、“生产”、“生活情形”、“特点”和“缺乏与需要”这些方面。


李斐章文中所提到的“苗族”这一指称,基本就只是指“阿卯”这一族群。用他的话说:我们在此特别标明“花苗”,意思仅就滇黔川三省交界生苗一小部分说的(6页)。


说到阿卯的古史,李斐章认为依据民族传说与歌谣来看,阿卯在某大江与汉族征战输掉后,一部分人沿某大河向西逃走,来到贵州东部居住,在此做“挪”(苗语音译)的佃民。“挪”苦待阿卯,而其女儿“马居”(苗语音译)对阿卯深表同情。当“马居”远嫁“搔挪”(指黔西北威宁县地)时,念着这位女子对阿卯怀有慈心,于是就相约携眷趁隙夜逃往西边去,即威宁地区。此后阿卯就分散居住于川滇黔边各地了。


这个叙述跟杨汉先的叙述的类似,不排除李斐章看过杨的文章。此外李斐章也强调了苗族内部原因导致的战争失败原因,与韩杰的“有苗等,疑为千固万妥,外无防,内无备,各谋生活而晏太平,醉酒荒淫,笙舞狂闹,于不意中间,外攻内应,任其天大之勇,神仙之灵,亦无法救济矣”(《花苗史略校释》,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89-90页)的观点一样,皆提到了“酒”对苗族战争失败的影响。


阿卯宗教上的“神鬼”观念的产生,亦是社会的需要,确也成为了人们的束缚。在李斐章看来,阿卯中的神和鬼像人类社会一样,存在着阶级和种类。最高神叫“月蘇母”,又叫“月觉朗弩”;第二叫“朗祖格赞”;第三叫“朗必觉阿蘇”;第四叫“耿作可邦”与“耿作好”等。每个神鬼皆有自己的祭祀方式和神通。除“月蘇母”外,其他的神灵如若遇到不敬之人,皆会施以惩戒。普通人是不能直接沟通鬼神的,必须借助“巫师”一类的人才可以。除了鬼神外,祖先崇拜也是阿卯的信仰观念之一。所谓“指路经”即是祖先崇拜的一种引导死者灵魂回到祖先那里去的仪式,“任此职者呼之谓「阿月足木」,其任务即导引死者阴魂之去路,此种技术不是因鬼附着人而有的能力,乃是世传的一种言词腔调,所以关于丧葬就划归「阿月足木」办理”(7页)。


讲到阿卯的社会生活,李斐章也强调了阿卯没有“地权”的社会现实。关于没有自己的土地,李给出的原因一是因为没有钱购买,再则是争权中一步步退让导致的后果。阿卯多居住于高山、土地贫瘠之地,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生活异常艰苦。李斐章在介绍阿卯性格时说他们“在任何团体任何社会中,凡事都畏惧争持,宁受辱而让步”,而这“缘于知识太低落后之故”!不过这种“胆怯”的心理,也有自己的好处,“即途劫取财物或狱中生活,亦鲜见苗人之敢尝试的”。除了胆怯外,合群性强、爱本色则是他们的另外两个特点。所谓合群性强,即人们都会数户以上聚居一处。而爱本色即喜穿自己的民族服饰,别具一格,富有民族特色。


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之下生活,他们又谈何教育呢?关于教育,无非“家庭”就是他们的学堂,而父母和长辈就是他们的老师。“八九岁以后,男则教以编草鞋、吹笙、歌舞、牧饲牛羊及农事操作等。女则学习绩麻、织布、绣花衣、点花裙、唱歌谣等。只要男女都有了对象,就算是为父母的任务已结告一段落了”(6页)。所以,孩子们一般年岁稍长,即可为人父为人母,过自己的生活去了。土地给予人们基本生活,却又束缚着他们一辈子。


谈及阿卯的缺乏与需要,李斐章总结为三点:铲除迷信的摧残;扫除文盲的痛苦;协助解除经济的压迫。其中谈及阿卯经济的问题,最近刚出版的胡其瑞博士的著作中,就谈到了这方面。随着一个个阿卯知识分子崛起,而本土却不能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压力,这是石门坎教会面临的一项非常严重的问题。作者从宗教市场经济理论来探讨了相关问题,很有启发意义。到目前来说,这也是阿卯乡村教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未完待续)。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